王锦芸
以前,插图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有着尴尬的地位。说它重要吧,语文教学中插图似乎可有可无;说它不重要吧,偶尔插图也能派上用场。随着统编版教材上精心的插图设计,以及老师们越来越重视,现在,插图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好帮手。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针对小学生,不能讲得太深,否则不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讲得太浅,总不能像幼儿园一样只要求读吧?虽说现在为了多积累,倡导古诗词学习可以“不求甚解”,但是,那是针对课外积累,课内的学习任务肯定是有所要求的,所以,古诗词的讲解也很不好把握。而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好帮手——插图,就能在诗词讲解中起到大作用。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老师辛苦搜集很多资料,有作者的,诗题的,写作背景的,诗意的,诗歌所要表达的感情的,老师生怕讲得不够,学生没有听明白;同时又提醒自己,不能讲得太多,讲得太深了怕学生们更加不明白。温儒敏先生认为,小学语文课中的“诗教”,要重视诵读,重视会意与感悟,不要过多使用多媒体,不要太多“任务驱动”。我的古诗词教学课堂上,我刻意做到温儒敏先生说的重视学生的会意,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体。所以,我往往就以通过看插图能说出插图表现的内容来作为古诗词的讲解尺度,在回答问题时又把古诗所要表达的内容说出来了,这样学生们既觉得有趣,能在语文课堂上仔细观看图画,毕竟孩子们还是喜好图画的,同时,他们自己又能学好古诗词。
在讲解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一词时,我先让孩子们观察书上的插图,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孩子们兴致就上来了。孩子们回答的有:书上左上角有山、山上有鸟在飞,山下能看到桃花盛开。右下角能看到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人在一堆草丛中钓鱼,孩子们回答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把整首词的内容讲出来了,不用我教,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就把整首词读出来了。我提了一个问题:词当中说“斜风细雨不须归”,“斜风”在插图中怎么表现的?“细雨”又是怎么表现的?孩子们真的是火眼金睛,积极踊跃地告诉我,能在插图中看到很细很细的毛毛雨,这就是“细雨”;这一堆草不是竖立着的,而是倾斜的,这就是“斜风”,我不禁为孩子们的细心观察点赞。我教着他们进行适当的语言组织,把刚才在插图上看到的内容再重新说一遍,而這就是这首《渔歌子》所表达的内容。整节课我始终是一个提问者,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自己的表达,很自然地就完成并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而这整个教学过程中,插图,就成为我古诗词教学中的好帮手。它不仅帮助我完成教学,更重要的是,它还帮我把握了教学深度的“度”——以学生理解插图为准则。
在教学王翰《凉州词》时,我先让孩子们自己读、同桌互相正音读,指名读,全班正音读,分小组读、男女生赛读等各种形式的读,在这么多形式的读下让孩子们先熟悉诗句,就算下去没有预习,相信在这种氛围下,孩子们对诗句甚至诗意,都已经有自己浅浅的认识了。接着,我出示了一幅图,让孩子们观察图中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孩子们观察到有几个穿着铠甲的人在喝酒,另一边有一队骑马的士兵,他们的队列前端有一个穿着胡人衣服的人在马背上弹奏琵琶。这时我问他们,觉得可以对应《凉州词》中的哪两句?几乎全班齐答“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自然而然,不需要我再给他们解释诗意,他们自己通过观察插图,就把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弄明白了。后两句诗“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直接出示出来,不过诗句后面有战士们英勇战斗的背景插图。我让他们联系插图说说这两句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或感情读?孩子们纷纷畅所欲言,结合插图讲了自己的观点并用自己认为的语气或感情有模有样的读诗句,这样,诗歌所要表达的感情也通过插图解决了。
我的这两节课,插图在古诗词教学中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甚至说,这两节的主导不是我,而是插图。插图真是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好帮手!今后,我将继续发掘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让它更优质地为语文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