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立君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已经逐渐步入互联网经济发展时代,网络遍布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经具有不可取代的优势。在这一大背景下,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的构建也就凸显出其重要价值。本文结合目前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的构建现状,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以期对高职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工商管理;实践体系:构建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日前,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口号,这对高职院校的实践教育工作提出更多挑战。目前,各高职院校创业实践体系不断完善,但其中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有必要对高职创业实践体系进行深度剖析,以期其取得不断进步,从而谋求更高层次的发展。
一、创设校内工作室利用案例拓展学生创业视野
在互联网经济下,针对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的构建首先应从创设校内工作室入手,以便利用实际案例的分析对学生的创业视野进行拓展。创业实践教育与一般性的专业教育有着很大不同,创业实践除了要注重对学生的创业意识进行培养以及对学生进行创业理论知识的教育之外,更应将侧重点放在对学生实际创业能力的培养上,而这其中的实践创业教学则是提升学生创业能力的必要途径,而这一过程就要借助校内创设工作室来完成[1]。首先,工作室应由校方进行筹建创设,有实践指导教师和学生社团负责对其运作,其主要服务项目是对有创业想法的学生进行申报审批,对于已经成为工作室会员的学生进行定期的创业策划培训项目,利用一个个高职学生创业成功的具体案例对学生进行启发,以此达到拓展学生创业视野的目的。当然也可以将往届创业成功的毕业生返校对在校学生进行创业培训,将其成功的创业经验分享给在校学生,同时对其在创业中出现的失败也应对学生进行分享,以便共同找出失败原因,并共同进行深度剖析,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这种错误的重演。
二、在校内开设创业基地让学生在经营中获得实际经验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正逐渐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万众创业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纵览全球趋势,利用互联网进行经营的项目越来越多,而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科性质正好与互联网经营具有同一方向性,因此在校内开始创业基地让学生在经营中获得实际经验,以便将来更好的服务于互联网经济。高校内的创业实战基地是高校学生最方便接触到的,学生可以在创业基地内开设企业并进行在其中进行正常的发展经营,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经营中获取宝贵的实践经验,这一点难能可贵[2]。一般说来,校内创业基地应设立与正规企业一样的相关管理组织机构,同时也应有专门管理者对实践教学培训计划、学生入驻企业相应标准进行制定,并进行相应的跟踪指导、实时监控,同时将跟踪监控报告形成书面文字进行备案。
三、以政府为龙头社区为核心构建校外实践区域
实践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实战的一个缩影,同时这也更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学生在实战教学中领会到将来可能会面对的实战全过程。也就是说,只有理論结合实际的实战教学才是实践教学的核心内容,而相对于校内创业工作室以及校内实践创业基地来说,真正的校外实践区域对实践教学更具现实意义。毕竟在校内这一层面来讲无论是工作室还是校内实践基地涉及到的人员只是高校内部人员,但校外创业实践区域所面临的是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员,这种完全真实的创业实践会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创业的完整过程,进而为自身积累更多的经验。当然,这种实践区域应以政府为龙头,以社区为核心进行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可以在这种真实的实践区域进行商业实践活动。比如在社区建立一个生产手工艺品的微型企业,企业规模虽小但相对大型企业其各项组织机构是完善的,学生可以通过社区以及网络两种方式自行招聘企业员工进行手工艺品的制作、销售以及售后服务,其中的收益所得可以对企业进行扩建整改。相信利用这种实打实的实战训练模式,会使学生在企业工商管理能力方面有一个质的飞跃。
四、构建创业沙盘进行角色承担模拟实战进行训练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是为了使学生的专业素养得以提升,以便将来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可以更加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更加周到的为需求者提供服务。但是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众多,而各类校内工作室以及实践基地是有限的,校外的实践基地同样存在这类问题,不可能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随时随地亲历实践基地现场进行学习,也就是说在空间与环境方面受到一定局限[3]。而创业沙盘的出现及时解决了这一困扰,它不受场地限制以及人数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学生可以在班级进行创业模拟沙盘活动,这是利用角色承担以及模拟实战对学生专业能力的一种训练。学生可以模拟担任各类角色,比如客服经理、销售专员、财务管理者、采购人员等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进行实践,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
五、结语
互联网经济下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的构建需要在遵循学生个性化的前提下进行展开,同时各高职院校也应对自身教学力度进行深度挖掘,以便为学生提供更优质便捷的实践体系,从而使学生的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进而为社会输送更优异的工商管理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毅.“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现代经济信息,2019(19):405-406.
[2]蒋康.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18):454.
[3]马俊.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本科生优化能力培养与提升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3):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