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进 霍楷
【摘 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以强国必先强教为核心,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不断完善素质教育模式,形成创新教育体系。探索素质教育与创新竞赛教育的关联性,分析素质教育下大学生创新竞赛培育的必要性,初探素质教育下大学生创新竞赛培育的方式。通过培养大学生具备主观能动性的个性化创新,基于实践的素质教育培养,以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竞赛:培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6-0156-01
一、素质教育与创新竞赛教育的属性
(一)素质教育的属性
素质教育最初是相对于教育体系中的应试教育而提出的。应试教育是以提高升学率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所带来的便是将学生进行规则化处理,模式化复制,无法适应现阶段我国提倡的自主创新所需要的素质能力。在祖国建设与国家发展的道路上,越来越需要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育成长成为社会焦点,素质教育不仅关注学生专业能力水平,同时也关注学生领导力、心理等非专业学科领域的综合能力。
(二)创新竞赛的属性
创新竞赛是通过竞赛的一种方式来激励大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竞赛不仅是一种创新能力的评比,更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在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支持下,学生更能提前进入创新创造者角色,发现并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创新竞赛也在整个竞赛的阶段,以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受到学校、国家的大力提倡。创新竞赛更能够彰显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大学生人才素质整体水平。
二、素质教育下大学生创新竞赛培育的必要性
(一)创新竞赛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创新竞赛是具有示范性、创新性、导向性、群体性等特征的活动。创新竞赛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专业、非专业等综合能力,促进人才朝着自主创新、开放发展等方向不断成长,为建设现代化强国而培育人才。对于学生而言,创新竞赛是素质教育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全面提高的一种方法,同时也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大学生素质教育重要的一环。
(二)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创新成长的必要保证
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决定了国家的发展方向。素质教育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了開放、自主、个性的外部环境。素质教育保证大学生素质、教育、能力的统一,为增强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提供了“沃土”,素质教育的不断提高,创新成长便得到更好的发挥,不断积累达到“开花结果”。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创新成长的根基,更是大学生创新成长的保护伞。
三、素质教育下大学生创新竞赛培育方式
(一)发挥自主能动性,培养独特个性化
“自主创新”除了加强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外,更需要注重的是“自主”。增强主观能动性是推动一个行业、一类人不断进步的必要保证。思考创新创业的内涵与本质,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意识才是最根本的。完善学生评价制度,解放教育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达到“我需要这么做”到“我想要这么做”的转变。个体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不可替代性,万众创新才能发挥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方向上各类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的社会贡献力。培养独特的个性化才能保持创新发展这条“康庄大道”上,每个人都能做到“各显神通”,从而形成以高校为核心,全社会范围的创新生态体系。厚植个性,提高能动性,实现大学生创新竞赛的优质培育。
(二)增强具体实践性,提高素质教育化
素质教育区别于“嵌入型”教育、“通识”教育,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保证专业领域的不断深入研究与发展的同时,发挥素质教育功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大学生素质教育更要注重具体实践,不仅依托于课堂的知识传授,更要走向实题真练,走向具体的创新竞赛案例,不断在多变的实践活动中进行创新能力的提高与综合能力的提升。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知行合一”,增强专业认同感,提高专业创新方面的积极性,在探究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通过专业导师、企业导师、竞赛导师实行“三导师”制度,让学生在进行创新竞赛的同时,成果既保留了个性化、保证专业度、把握竞赛方向,同时又把握社会市场动向,具有实际社会应用价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下大学生创新竞赛培育方式的执行。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创新竞赛培育相辅相成,素质教育为大学生创新竞赛提供了内部基础与外部条件,大学生创新竞赛让素质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更前卫的发展。不断探索素质教育下大学生创新竞赛培育方式,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是教育道路上永恒不变、不断发展的课题,不断提高人才综合素质与能力,从而实现教育强国,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而不断努力,为促进国家不断发展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刘立霞,于贝.浅议高校素质教育与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25+33.
[2]刘海涛.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山东高等教育,2019,7(01):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