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学科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语文学习就是对五千年文化和文明的传承,而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重要手段之一,有效的阅读教学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让学生从阅读中去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要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本文主要探讨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2-0490(2020)06-0135-02
【本文著录格式】夏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20,19(06):135-136.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弊端
(一)阅读教学模式单一
阅读教学开展的作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而目前一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阅读内容的教学只停留在弄清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修辞手法等内容上。并且,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基本上还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阅读教学本应是兴趣教学,而这种教学模式却让阅读教学变成了单纯的理论课程,大大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一些本来不是很喜欢阅读的学生来说是一种煎熬,会更加厌恶阅读;喜欢阅读的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也会极大地降低兴趣,感到枯燥无趣。这样不能提升教学效率,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这种教学模式完全忽略了阅读教学本身的目的,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阅读教学中师生缺乏有效交流
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教师忽略学生的思维感知和自主学习需求,课堂仍然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的状态。有些教师简单地把课堂提问当作师生交流,还有的教师根本不与学生进行交流。这就导致了学生有可能跟不上教师的进度,因交流不畅,教师也无法得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意见和建议得不到反馈。所以,在课堂上我们更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上课时拿出几分钟来进行教学讨论;也可以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上的提问;又或者是学生反问教师等等,总之就是要让学生跟教师互动起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对教师教学提出自己的意见,让教师也更了解自己的学生学习情况。
(三)阅读教学方法不恰当
有些教师把一些国外的教育理念应用于国内。这样的做法不是不可以,但教师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果教师把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完全照搬,学生并不适应,教学效率反降。而有的教师推崇把课堂还给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讲、教师听”,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但前提是教师必须讲清、讲透课程内容才具有可行性,如果教师在实施这一教学方法时“偷懒”,草草讲解后就把提的问题和课堂交给了学生,效果也不佳。因此,教师没有做好引导工作,在学生没有牢固掌握知识的情况下,就强制学生“讲”,不但耽误教学进度,而且使阅读教学效率更加低下。所以摆正师生位置,选对教学方式犹为重要,只有学生熟练掌握文章知识和内容的前提下,学生“讲”的方式才值得提倡。因此,教师选对教学方式,明确自己是教学引导者和知识传播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非常重要的。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措施
(一)设计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兴趣的阅读才能更好地深入进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创计阅读时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喜欢阅读,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另外,创造性设计阅读情景的方法也能很好地将学生思维带入文章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直观、深入地体会文章的思想和内涵,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只有这样阅读,才能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让小学生在以后的语文学习和文章写作中如虎添翼。
比如学习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设计课堂情境,给学生播放桂林山水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景。教师还可以让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桂林山水》中描写景色的语句,如“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如此类推,让一些同学轮流朗读后面的景句,看看学生是否能通过阅读来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色,并置身于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这样通过设计阅读情境的方法就能提升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达到提升阅读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经常开展阅读活动,提升学生阅读意识
小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为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效率,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开展读书活动,也可在学校内举办阅读活动。这样小学生就时时处于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中,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爱上阅读。教师利用小学生“跟风性”的特点,让阅读者一带二,二带四地发展成大范围的阅读,即使少数不好学的学生也难免会被同化,逐渐爱上阅读,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教学轻松,学生学习有劲头。
多开展阅读活动,比如教师在教室设置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好书拿到图书角与大家分享和交流,这些书籍可以是名著、小说、科学杂志等,教师可以在图书角内存放一些有益的图书,在班级范围内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学校也可以举行各种阅读比赛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激情,举行“读书活动月”对自己阅读过的好书进行分享。这些活动举措,能多渠道和多途径地培养好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三)将阅读与生活相结合
如果教师只跟学生讲阅读理论知识,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会迷茫。这时如果教师能够将阅读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生活,在生活中阅读,就能让学生产生共鸣,更好地进行阅读。
比如在学习《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如“在平时的生活中同学们有没有静下心来听听鸟儿的叫声?认识多少种鸟儿?”“你曾去过哪些景色很美的地方?可不可以与其他的同学分享一下?”这样与生活结合的、充满生活气息的问题,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也会踊跃回答,提高阅读效率。
(四)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根据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理解能力来因材施教。有的学生整体感知力强,但比较粗心大意、有的学生观察细节和修辞手法很到位,但整体感知力不强。教师可以进行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特点把学生分成小组,各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阅读教学。这样的做法具有针对性,直接有效。
比如在学习《桃花心木》这篇课文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分组。能力强的、对文章能够进行整体感知的学生就可以适当对他们进行一些拓展;能力较弱的学生就可以帮助引导他们巩固知识和文章内容。这样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方法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而教学,对每个学生进行照顾,使他们对阅读的理解更深。
三、结语
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是比较基础的,同时又是带有一定理解性和逻辑性。所以教师一定要用正确的、合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阅读、爱上阅读,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于慧敏.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2]史亚欣.小学生语文课文“文本阅读”的引导策略探究[J].新课程(上),2018(2).
[3]张银.对语文有效教学的思考——以三步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为例[J].作文教学研究,2016(6).
[4]陈海燕.从量变到质变——浅析小学语文预习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语文天地,2014(21).
作者简介:夏燕,女,1970年生,广东广州人,大学本科学历,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夏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