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30年,海淀创业园的创新脚步

2020-03-23 09:35张越
中关村 2020年3期
关键词:创业园海淀留学人员

张越

“1988年可以被看成是這样一个年份:在此之前,中国民间公司的出现和发展是无意识的,它们更多的是为了让自己免于饥饿,而在此之后,对资产的追求成了新的主题。”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将1988年称为“资本的苏醒”之年,他还写道:“产权意识的苏醒,意味着从计划体制中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中国企业家开始了资本人格上的独立,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这一年的前5个月,北京新增公司700家,上海猛增3000家,由中央国家机关系统开办的各类公司达2万家……

当时民间流行这样一句话:“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寻找。”但北京却是个特殊的存在,尤其在中关村,一场由科技引领的蜕变正在发生——就在这一年的5月,经国务院批复,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摇身一变,成了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即中关村科技园区前身。

这是中国民营企业蓬勃起步的最初几年,也是中国自主创新的崭新开始。创新创业,从这段时期开始逐渐成为中关村、北京乃至全国的主流。

短短一年后,第一批服务于创新企业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先后成立,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中国创业孵化事业的先行者,创建伊始,海淀创业园就肩负起“探索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孵化器”的历史使命,与中关村共同成长,为中国创新创业服务,成为中国过去30年中科技创新的重要见证者和参与者。

闯进时代的激流

在过去30年中,有一个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年份,那就是1997年。

这一年,中国发生了许多大事,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却是丁磊、王志东和张朝阳这三个年轻人,把中国带入了“互联网元年”。

可以说,1997年是一个科技狂潮的起点。由此开始,以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广阔的市场、灵活的政策制度、日趋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雨林渐渐成为中国的新标签,这就吸引了越来越多海归人才选择归国发展。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归国潮中,中国高新技术的策源地中关村成了海归人才扎根的理想沃土。

为了吸引海外人才归国发展,并为他们的创新创业提供优质的服务,1997年10月,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与北京市留学人员服务中心共同建立了北京市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成为全市首家专门吸引和服务留学人员归国创业为核心的科技企业孵化器。9个月后,海淀创业园就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在20世纪的最后30天,海淀创业园进驻位于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的中关村创业大厦,新增孵化场地22000平方米,配备了标准孵化单元、综合布线系统、集团用户电话、公共设施服务,扩大了孵化场地规模并改善了创业孵化环境。

就在人们在这崭新的沃土中热火朝天地创业的时候,新世纪的曙光不迟不缓,在那个约定好的时间照耀在大地之上。

2000年元月1日,我们仿佛一夜之间有了巨大的百年感慨,无数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创新创业者心潮澎湃。因为,新的世纪,全世界都将重新想象中国。就在这个特别的时间节点,海淀创业园与美国埃森哲(Accenture)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了“中小企业孵化评估系统”,率先在全国孵化器内运用评测手段对孵化企业进行跟踪管理。

之后,海淀创业园的发展突飞猛进,步步领先,在孵化、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

随着归国留学人员企业的增加,场地面积需求逐渐扩大,2001年,留学人员发展园在中关村发展大厦开园,新增孵化面积17000平方米,为留学人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满足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需求,海淀创业园建立了专业化的中关村生物医药园,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配有生物工程开放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合成制剂开放实验室、生物制品中试车间和医疗器械产业化示范车间,探索了孵化器和企业共建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的运作模式,为中国孵化器更好地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科技条件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

从1989年创建到2009年的20年里,我们看到海淀创业园与创业者同行的岁月中,不经意间刻画出了中国从科技大国到科技强国的时代剪影,以及中国创新孵化这一产业发展的清晰脉络。

作为创新创业的服务者,海淀创业园做了很多努力。此后,在海淀创业园历史发展的第三个十年,我们终于看到一系列令人喜悦的成果。它们不仅彰显着海淀创业园的历史使命,也代表了中国创新孵化产业不断完善、提升,并走向世界舞台。

创新服务的价值

2010年,是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纵观全球经济版图,人们意识到,欧洲衰退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理论上的名词了。与之相比,中国的经济表现却既让人羡慕又让人期待。

这一年,中国GDP增长创下10.6%的峰值,总量达到41.3万亿元。这意味着中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个时期的中国,似乎一切都在蒸蒸日上。尤其在中关村,这个逐渐吸引全球目光的科技创新聚集地,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代!

一年后,在中关村核心区工作了二十余年的赵新良被调到海淀创业园担任主任。

无论对于海淀创业园来说,还是对赵新良个人发展来说,这都是个美好的契机。不可否认,有着前瞻目光和前沿思想的赵新良撞上了一个美好的时代。

就在赵新良来到海淀创业园的那一年,海淀创业园与园内企业合作共建医疗器械转化医学产、学、研合作平台,搭建政、产、学、研、用服务桥梁。

2013年初,赵新良又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最大限度地降低创业风险和成本。2013年9月,海淀创业园就打造了“零成本、零门槛、全链条、全生态”的公益性众创空间——金种子创业谷,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完整的孵化链条。

与此同时,赵新良还提出了“打造创业微生态圈”的理念。他认为创业小环境就像一个热带雨林的小微生态,这就叫创业微生态圈。孵化器在人才引进和孵化过程中,政府、创业服务机构、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机构、投资人、企业等之间形成了一个互利共生的创业微生态圈,孵化器的核心就是组合服务资源,建设良好的创业微生态圈。

当时没人料到,一场席卷全国的“双创”热潮即将掀起创新创业巨浪。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之后,他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国务院常务会议和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等场合中频频阐释这一关键词。每到一地考察,他几乎都要与当地年轻的“创客”会面。他希望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

时代给所有有创业梦想的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给科技创业的服务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乘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巨浪,海淀创业园结合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通过整合资源、交流分享、互助协作等方式,全面实现了“京津冀一体化”品牌辐射。

之后,海淀创业园不断加强资源整合,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在国内选取具有产业特色和集群效应的地区或联合当地机构共建产业化基地。截至2017年,海淀创业园基本完成了北京航天桥、河北石家庄、秦皇岛等基地建设工作,之后逐步形成北京总部、各分园区、各产业基地规模化发展的效应,满足企业快速成长、产业链延伸发展的需求。

近三年来,海淀创业园开启了国际化建设步伐。园区通过成立专职服务团队、设立海外代表处、制定《建设国际人才社区支持办法》,举办国际项目线上线下路演、组织国际人才考察对接,承办“AI+大健康国际研讨会”等主题活动,以及开展国际交流等一系列重要举措,海淀创业园多维度厚植国际化创新创业沃土,积极对接海外技术、人才与项目资源,提升跨境孵化服务能力。目前,已吸引来自美国、加拿大、韩国、巴西、墨西哥、尼日利亚、喀麦隆、加纳、伊朗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27个国际团队入园创业。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海淀创业园又先后建设了中关村科学城国际人才港、中关村科学城海外院士创新中心,打造国际化高端人才集聚地,大力支持外籍人才、国际院士创新创业。同时,服务支持企业国际化发展,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搭建全球创新思想、创新理念的交流平台,构筑新科技、新产业的引领平台,以此更好地增进国际合作,延揽高端人才,推动创新发展。目前,海淀创业园已成立刘嘉麒、亚历山大·雷杰科夫等5个院士创新中心。

同年5月,北京市首个集群注册平台在海淀创业园揭牌成立。这是海淀创业园“零成本创业”服务模式的拓展和升级,也是响应海淀区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引领发展的标志性举措,更是有效帮扶科技型、初创期、小微企业降低创业成本,持续激发区域创新创业活力的有益尝试。

为满足园内智能硬件及医药健康领域企业的研发测试需求,进一步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海淀创业园还积极推进K-LAB未来探索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同时,进行了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的升级改造工作,使两个公共服务平台能够更先进、更实用,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30年如弹指一挥间。海淀创业园一步一个脚印从时间的远方走来,它悄无声息地积聚能量,充分地做好了迎接新时代的准备。

厚积薄发的力量

2019年是海淀创业园成立30周年。今日的海淀创业园,不仅形成了完整的孵化链条和完善的孵化体系,也成为吸引创新创业人才层次最高、孵化留学人员创业企业数量最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同时也是全国高层次创业人才和上市企业最为密集的留学人员创业园。

一直以来,海淀创业园通过集聚整合各类资源要素,以契合企业实际需求的精准孵化服务帮助创业者成长、促进企业发展。秉承“以创业者为中心,为创业者创造价值”的理念,海淀创业园坚持“公益、服务”的宗旨,打造“一个中心、三大体系、五大平台、全生态服务”的孵化生态系统,为创业企业提供从集群注册、空间支持、人才代办、政策申报、人员招聘、创客公寓,到创业辅导、投资融资、成果转化、产业促进、企业产品示范应用、市场推广等全链条、全生态的精品服务。通过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孵化评估体系、企业统计指标评价体系、知识产权保护运行体系,构建创业导师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人才服务平台、专业技术平台、网络孵化平台等举措,为创业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孵化服务,助力创业企业健康快速成长。

在融资方面,海淀创业园积极整合内部资源,引进社会资本,同时与600余家知名投资机构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关系,以此形成整体合力,通过构建融资服务平台,形成了“种子基金-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产业基金”完善的融资链条,以解决科技型创业企业融资难题。仅近三年,海淀创业园就帮助企业获得股权投资逾50亿元。截至目前,园内企业累计获得股权融资90亿元。

为帮助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海淀创业园联合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免费推荐优质企业登陆“四板”。截至2019年12月,海淀创业园共推荐206家登陆北京股交所。此举不仅帮助企业在发展之初即执行规范化运作,而且在助力企业向着更高级别资本市场迈进的征途中也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海淀创业园还与银行、担保公司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定期组织融资推介会、银企对接会等活动,协助企业开展债权融资。截至目前,园内企业累计获得债权融资约16亿元。

猜你喜欢
创业园海淀留学人员
海淀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山西农谷青年创业园 依托科技打造现代农业新模样
苏州创业园:倾心服务筑侨家 硕果累累迎党庆
“逐梦青春 创赢未来”——扬中市首次举办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经验分享会
江苏省归国留学人员实践创新基地
“海淀青少年们,欢迎回家!”
停课不停学 海淀青少展风采
徒步看家乡活动 看亮留学人员双眼
台湾青年随父深耕福清台农创业园20载
海淀 “一盘棋”统管区域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