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宁 尹晓航
【摘 要】本文从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抒情言志”的特点为研究视角,重新审视西方绘画的“表现主义”。从社会背景、艺术创作情感的重要性、表现技巧的运用和创作的哲学倾向等方面,探讨魏晋南北朝文学艺术“抒情言志”的特点与西方绘画“表现主义”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抒情言志”;西方绘画;“表现主义”;埃贡·席勒
中图分类号:J20-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7-0227-01
与西方美术相比,中国的传统绘画自古以来注重表现、写意,西方绘画则重视再现、写实。因此,中西艺术遵循两种不同的艺术路径。然而,通过分析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抒情言志”和西方绘画“表现主义”的特点,笔者认为中西方艺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一、从社会背景的角度来看具有一定的联系
中国南北朝时期与19世纪末的西方都处于极度混乱的年代。宗白华说:“汉末晋魏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但在精神上是极其自由、极其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此时的社会处在动荡时期,司马氏和曹氏政权的争夺十分残酷,导致民不聊生。文士们不仅不能施展才华,而且时时担忧生命,因此他们提倡老庄哲学,从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的心情,“竹林七贤”成了这个时期文人的代表。“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作家不能直接表达内心情感,喜欢寄情山水,所以抒情言志成为这个时期文学艺术作品最突出的特点。
19世纪末的维也纳恰恰正值政治、思想、经济与社会格局发生巨变。奥匈帝国将要倒塌的靡靡之音,和百花齐放的思想家的聚集,让这座本就让人迷惑的城市又多了一点迷思。相信关于这座城市带给人们的困惑,亦给从小生活在這座城市的艺术家带来了深深的不可磨灭的印象,奥地利绘画巨子埃贡·席勒就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之一,这也能解释出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的既奢华又颓废的风格。
总之,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时期与19世纪末埃贡·席勒所生活的西方都是社会上极度复杂的年代,其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他们都强调情感的重要性,注重表现人的欲望,并且敢于创新。具体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政治上不强势,但在文学、艺术上却很繁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田园诗人”陶渊明,“山水诗人”谢灵运、谢朓,“书圣”王羲之都是东晋时期的人。尤其提出的是,东晋画家顾恺之,他的成功除了画画得好以外,最重要的是他把绘画提升到了一个理论的高度。他提出了许多自我的观点,比如“以形写神”“传神阿堵”,还有“迁想妙得”。“迁想妙得”提出了创作者主观的思想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迁想”指的既是由此一物象联想到另一物象,更是画家将自己独有的思想情感“迁移”到对象之中,与对象融合。这有点像西方近代美学中的“感情移入”,或者演员的“进入角色”。众所周知,西方绘画“表现主义”,不仅敢于批判传统、强调艺术形式的创新,还突出了人的主观情感与欲望表达。例如埃贡·席勒的作品把人性中欲望的伤痛、精神的痛苦、对死亡的感受等这些人性的主题都反映在他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中,这是对西方传统造型体系的彻底突破。事实上,这与顾恺之的“迁想妙得”存在一致性。
三、从哲学倾向的角度来看他们都属于唯心主义
魏晋以后,文学上从服务于政治教化变成个人的行为,强烈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寻找文学自身独立存在的意义。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中提到,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他所说的“道”是自然之道与圣人之道的统一。同时这一时期的诗歌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绘画求象外之趣,各类文艺形式之间相互沟通的这种自觉的美学追求,标志着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到来。至于西方绘画的“表现主义”,其在哲学上受到西方尼采的超人哲学、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说的影响,因而,二者在哲学范畴上都属于唯心主义。关于此观点,我们可从“表现主义”绘画大师埃贡·席勒的作品中理解到。比如他的成名作《死神与少女》中极度夸张的造型和凌厉的线条,使人感到震撼和恐怖。通过理解其作品,我们感受到画家强烈的情感表达和欲望表现等。
总之,笔者认为,魏晋南北朝与19世纪末西方的艺术本质是有相似之处的。
四、结语
通过对上述方面的分析,我们发现了魏晋南北朝文学艺术“抒情言志”的特点与西方绘画的“表现主义”的某些关联。因此,笔者认为中西方艺术存在着联系点,在某些方面有着一致性。当然,它们之间的联系也是有限的。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美术简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
[3]埃斯特·赛尔斯登(英),雅内特·兹温格伯格(德)·埃贡席勒[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年.
[4]李维菁.维也纳表现派天才画家席勒[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
[5]丁群.世界艺术巨匠:席勒[M].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年.
[6]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中国作家网.
[7]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