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槑
垃圾分类、废物利用、节能减排、阳台绿化,生态文明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我环保、我骄傲、我有妙招!快跟小婚家来这些家庭取取经,一起让环境变得更绿色,更美丽。
“粉丝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沈河区老科协的姜老师。垃圾分类非常关键,但很多朋友不知道如何投放。今天,我就来教教大家吧。蓝色的,是可回收垃圾……”抖音视频里,穿着白色衬衫、戴着魔法道具透明眼镜的阿姨分外抢眼,她就是今天故事的主角—姜艳华。
看她的状态,听她的声音,和小姑娘比起来也是不遑多让。谁会想到,这竟是一位与共和国同龄的古稀老人,“做志愿者这件事真的让人‘上瘾,宣传环保让人身心健康,心情愉悦!”
40年前,她与“环保”结缘
要说姜艳华与“环保”之间的故事,我们得先把日历翻回1977年。
彼时,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环保”尚是个“云里雾里”的概念,姜艳华为何会关注到这个大冷门呢?原来,她年轻时曾在沈阳油漆厂工作,常常和生产油漆使用的化学物质接触,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免疫力很低。身体的抗议让她第一次意识到,环保是如此重要。
那么,如何学习环保知识呢?姜艳华选择了那个年代最常见的做法—剪报。“把需要保存的内容从报纸上剪下来,按照环保知识、生活小妙招等进行分类,然后再粘贴到一本废弃的杂志上。”边看、边学、边做,时间长了,姜艳华渐渐学出了门道,总结出了一系列环保做法,如节水节电、废物利用、低碳出行、少添新衣等,且对节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每月分析并及时改进。“如果每家每户看电视时都把电视调成中等亮度,那么一年就可以节约19亿度电,这相当于三峡大坝一周的发电量。”诸如此类的环保知识,姜艳华如数家珍。
至今,姜艳华还保存了不少当年的资料。“以前房子小,简报都装在编织袋里。受空间限制,我还扔掉过两袋子。”不过,到底是一点一点攒下来的“财富”,能留下的姜艳华无论如何也舍不得扔,最终都成了家里珍贵的环保档案,“你看,这里存放的都是这些简报。”姜艳华向记者展示着。
随着网络的普及,互联网成了姜艳华查找环保资料的新阵地。2010年7月,她与爱人在网上建立了“360个人图书馆”,并取名为“点点滴滴”。目前,馆藏文章已超过15万篇,在方便自己提高的同时,还能和网友们分享环保知识、互相交流。至于“点点滴滴”的由来,姜艳华这样解释:“就是从一点一滴学起,把收集的点点滴滴环保知识用于生活实践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是姜艳华全家人的环保之道。近几年,她还利用网上的“零碳居家计算器”对家庭日常生活碳排放量进行计算,进一步通过坚持无烟家庭、改换取暖设施等方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至于修旧利废,姜艳华一家更是玩出了花样。旧床头改的橱柜、栽种大蒜的元宵包装盒、用油桶改的花盆、传单叠的迷你垃圾盒、旧毛衫和抱被改制的马甲、坏雨伞“重生”而成的环保兜、瓶盖做的小灯笼……在姜艳华家,随处可见各种有趣的小制作。它们不仅是姜艳华与小外孙互动的重要内容,更是她在环保宣讲时的给力道具。
家人的支持,助她一路前行
作为环保路上的先行者,姜艳华这些年间不时听到质疑的声音。
数码相机刚上市的时候,有一次,她经过附近的公园,发现一棵臭椿树的树皮被人刮得斑斑驳驳,便用相机拍了下来,图文并茂地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了《沈阳晚报》,呼吁大家爱护树木。惹得不少人在背后议论纷纷:“怎么这么爱管闲事呢?”“那树皮煮水服用能治病,才会有人去刮!”
起初,姜艳华多少觉得委屈,可转念一想,“我做的是正义的事,别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她之所以能如此义无反顾,除了自己的坚定外,还有来自家人的支持,尤其是老伴儿孙多杰。
退休前,孙多杰在沈阳市经济信息委员会工作,属于最早学习电脑办公的一批人。在他的帮助下,姜艳华学会了用电脑,学会了五笔字型输入法。“要是没有他,我的环保宣讲肯定达不到现在的力度。”
为了实现更好的宣讲效果,每回姜艳华做完课件都要先放给家里的老伴儿看,孙多杰也总在一旁给出意见。“他做PPT课件的水平肯定比我高啊,但有时候说得太狠了,我也不高兴。他见我不满意了,就会又把话拉回来,‘哎呀,这么大年龄了不容易,我媳妇儿跟别人比强太多了!”
不仅在业务上帮带,生活上孙多杰也是全力支持,免除了姜艳华的后顾之忧。姜艳华是独生女,这些年,母亲一直同她一起生活。3年前,96岁高龄的母亲摔了一跤,从此,身边就离不开照顾的人。从那时起,原本同为环保宣讲团成员的孙多杰,就在姜艳华外出宣讲时,承担起护理老母亲的任务,有时还要照顾小外孙、小孙女。
刚开始,女儿不太理解母亲的做法,觉得到了这个年龄,跳跳广场舞,帮儿女照看照看孩子就行了,“你这白天讲课、晚上备课,比年轻人还忙呢。”直到姜艳华在某次学校环保宣讲后,收到了学生的礼物—一盏用旧物改成的小台灯,女儿才终于想通,“我妈做的这些事情,真是非常有意义。”
如今,姜艳华的9口之家中有7人都积极投身到环保公益活动中,小外孙更是在2015年和姜艳华一道被评为“盛京环保奖”沈阳十佳环保市民。环保的“衣钵”在环保之家绵延传承。
坚持初心,继续走在环保路上
“其实,环保这事儿大多数人还是拥护的,经常有人在闲聊时跟我说,要向我学习。”姜艳华的环保小制作得到了越来越多身边人的认可,他们纷纷向姜艳华请教具体的制作方法,积极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在姜艳华看来,环保生活不等于苦修,它可以简单、有趣,还可以很时髦。
这些年,姜艳华学会了拍摄制作视频、玩抖音,玩各种年轻人喜欢的视频剪辑App。早在2010年,由孙多杰录像、儿子编辑制作、儿媳配音解说,姜艳华全家出镜拍摄完成的第一部DV环保短片《我家厨房低碳生活加减法》就上传到了网上。那之后,《我家生活“碳足迹”加减法》《环保从小做起》等一部部视频,都在记录着这个环保之家实施低碳生活的做法。“年轻人会的,我要会;年轻人不会的,我也要会!”“元气满满”这个词用在姜艳华身上恰如其分,而她所做的一切无不是为了更好地宣传环保。
宣讲方式紧跟潮流,宣讲内容也与时俱进。世界环境日讲环境保护,清明前夕讲文明祭祀。前几年,“环保从娃娃抓起”是姜艳华经常宣讲的主题;最近几年,“垃圾分类”成了她的主要宣讲内容,为此,她还制作了很多与垃圾分类相关的视频。
现在,姜艳华每年仍要进行80场左右的环保宣讲。她总结了4句话,常与大家分享:“爱护环境,才能山青水净;保护环境,才能少生疾病;爱护生态,四季才能常在;爱护环保,才能活得更好。”
进入2020年,姜艳华的环保愿望依然如初,“我是一名有着34年党龄的党员,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会继续走在环保的路上,做好宣讲工作。在宣讲中不断创新,用最朴实的语言实实在在地去宣讲,得到听众发自内心的认可。为了这个世界更美,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作出自己的贡献。”
(感谢辽宁省沈阳市妇联对本次采访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