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与交往: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网络直播中用户行为分析

2020-03-23 13:35曹勇
戏剧之家 2020年7期
关键词:弹幕直播间主播

曹勇

【摘 要】在全民直播的浪潮下,观看和使用网络直播平台已经由小众行为发展为受众规模庞大的社交方式。网络直播很快成为了受众分享生活、结交朋友和展示自我的重要方式。本文根据柯林斯的互动仪式的条件,探讨了在网络直播平台中展开互动仪式的条件,分析网络直播人群的行为方式。

【关键词】互动仪式;网络直播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7-0191-02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传统文字或者图片类的分享阅读方式将逐渐无法满足网民们的需求,而具有感官体验的视频极有可能更好地满足受众全方位的需求。尤其是随着网络直播向移动端迁徙,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直播时代。

一、网络直播中的互动仪式

“仪式”这一词常常被形容为具有规范性、秩序性的活动形式[1]。随后戈夫曼将对于仪式的研究拓展到了日常生活中,并提出了“互动仪式”这一词,他指出,人与人在彼此面对面的情境下展开与他人的互动仪式,其行为具有符号意义[2]。柯林斯以情境为起点,指出互动仪式是一个过程,参与者在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共同的关注焦点,并能彼此感受到对方身体的微观节奏与情感[3]。

网络为用户提供了实现人际交往的场所,尤其是社交媒体满足了用户的众多需求。在使用和参与的过程中,受众的情感也得到了释放或累积。互动往往是由情感所驱动,从而又产生了一系列的仪式。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些社交媒体具有典型的仪式互动的特征。直播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可以表达自我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为了吸引其他受众的注意力,个体愿意展示自我,用户在直播平台中选择喜爱的直播间观看,发布评论、赠送礼物等,展开了一系列的互动仪式。其“仪式”的核心机制是相互关注和情感连带,从而形成了群体成员的身份感[3],对于互动仪式链来说,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情感中心。以前受众可以依靠文字、图片、弹幕等表达自己的情感,但直播平台中的打赏功能可以更加直接地衡量情感价值。另外在直播间,观众因为对主播的喜爱和支持聚集在一起,他们通过互动和交流加强了身份感并产生了代表自己身份的新符号。

二、网络直播中互动仪式的条件

在从传统媒体过渡到新型社交媒体的过程中,互动仪式所展开的际遇也在不断扩展中。仪式是通过多种要素的组合建构起来的,它形成了不同的强度,并产生了团结、符号体系和个体情感能量等仪式结果。从直播活动过程来看,网络直播互动仪式由以下四个条件组成。

第一,网络直播间的共同在场。通过研究发现,主播会通过创建自己的直播间开启直播而保持“在场”的状态,而其他用户则可以通过登录网络直播平台,以拥有匿名网络ID的方式构建“在场的身体”[4]。虽然每个用户处于真实世界的各个角落,但是依靠虚拟的聚合保证了互动的发生。用户若想进入直播間,首先需要注册一个账号,这个账号就代表了用户在直播平台中的身份与符号,每个人都能以匿名ID的方式存在于这个场所中,并且主播与用户共同存在,在直播间内,房间的在线人数会实时更新,并且显示在最上方,而这个直播间就是用户“身体共在”的场所[5]。每个直播间内的用户可能来自于世界各地,他们跨越了地理空间的限制,得益于技术发展的便利。另外由于观看直播的门槛比较低,其准入机制也较低,因此也为用户的使用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性,从而打造了一个新型的网络场域和聚集空间。

第二,对局外人设限。网络直播平台对局外人设置的最基本限制就是注册账号和登录ID,登录ID账号之后才可以发布弹幕与其他用户进行互动。而网络直播平台主要由各种各样的直播间构成,主播在自己的直播间直播。每一个直播间都犹如一个房间,在这个房间内上演着各式各样的内容,只有进入直播间才能观看,它对门外面的人形成了隔绝,只有进入的用户才能有参与观看互动的权利。另外,随着网络直播平台内容的不断扩大,其界限也变得越来越清晰。在一个房间内,用户因共同的关注点而聚集在一起展开互动与交流,参与者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在不同的直播间内聚集,从而自然而然划分成了不同的群体,形成了不同的身份符号。但是随着互动与交流,参与的人群激发了对于集体的归属感,并且产生下次继续参与的兴趣。

第三,共同关注的焦点。在互动仪式中,受众的一系列行为发生在某个特定的情境当中,而情境则是在某一时刻内,拥有着共同关注点的参与者在某一地点进行活动的情形。所以当用户基于某种兴趣爱好,选择登录到某一网络直播平台时,互动的情境就随之展开了。在直播平台中,用户所关注的共同焦点即围绕着主播为中心所衍生的一系列活动。用户听觉的焦点集中于主播的独白与对话、背景音乐等;而主播的样貌神态、肢体动作以及在屏幕上不断滚动的弹幕与打赏的礼物则构成视觉焦点。随着直播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平台涌现,各具特色。每个用户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相应的直播平台关注。直播平台根据用户的需求也逐渐增添了许多种类的直播类型,逐步走向“直播+”,即直播进入更多细分垂直行业,各行各业都可以与直播进行结合,用户也拥有了更多的可供选择的内容。

第四,共同的情感体验。互动仪式理论将情感概念化为一种社会中凸显的能量,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开始注意到这种存在于社会互动中的情感体验。在直播中,用户会因为直播的场景及活动而产生情绪的波动并且彼此分享,或喜悦或悲伤。另外用户通过发布评论、打赏礼物等方式来共享互动的情感和共同的情绪体验,从而成员在群体中可以获得自我身份的认同。作为双向的社会互动过程,在直播中主播也会关注用户的评论,回答他们的问题,感谢他们打赏的礼物并给予反馈。在观看过程中,主播和用户进行的各种互动行为,会引起用户的欢腾,这种互动的过程伴随着情感的升温,能量的增强。由此可见,在直播平台中,弹幕、打赏、点赞等互动功能的出现,不仅使直播平台呈现出娱乐和趣味的元素,并且还为用户带来了新鲜感以及情感的交流。直播平台的发展给予了用户更多表达和互动的权利,从而更好地提升了用户的参与感,实现了在此场域内用户围绕共同的焦点分享彼此情绪和体验的仪式。

三、网络直播中互动仪式的参与者

网络直播为用户提供了实时在线观看和交流的空间,是一种新兴的网络社交方式。网络直播平台可以作为视频类自媒体的最新代表,可以通过流媒体这种技术在互联网上进行直播,为一些愿意分享和渴望展示自己的网民提供了一个新的互动场域,它吸引了许多用户汇集在这里交流,由此也产生了一种新型的职业——网络主播。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注册账号然后开放属于自己的直播间成为主播,主播的种类多种多样,可依据直播内容和兴趣划分。直播内容包括游戏、才艺展示、闲聊等。作为互动仪式的参与者,在一个直播间中往往是由主播为中心展开,主播如同舞台上的表演者一样受人关注,通过与观众进行互动,不断展示自我。

而在注册ID后,通过手机或电脑进入直播间观看主播内容的用户称之为观众。由于观看网络直播的门槛极低,因此直播间是一个受众范围广阔的网络社交场所,无论是精英阶层还是草根群体都可以在直播间展开互动仪式行为。得益于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赋予了受众更多的权利,观众通过发布弹幕、实时评论、打赏礼物等发出自己的声音,参与到互动仪式中。

因此网络直播中互动仪式的主要参与者是主播与观众。

四、网络直播中互动仪式的行为

(一)弹幕互动仪式

在网络直播平台中,弹幕可以被看作是主播和用户之间的对话。用户在直播平台中可以通过发布弹幕参与互动仪式。在弹幕互动仪式中,用户通过在屏幕上的聚集形成了虚拟的身体在场,而未开启ID账号无法发布弹幕的用户则被排除在外,他们共同关注的直播间画面内容形成了视觉关注的焦点,进而引发喜悦、愤怒、悲伤等共享的情感状态。每一次阅读、发布、回应弹幕信息的互动仪式行为,强化了这种集体情绪,成为了一个循环的互动仪式链。用户会根据直播内容的发展而形成共同的关注焦点,并且在直播时获得集体兴奋,这种集体兴奋主要体现在弹幕上,弹幕这一功能激发了用户的互动意识,从而用户也拥有了不可预知的创造力,并吸引他们加入下一次的互动仪式中,逐渐发展为对于所处直播间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当用户在直播间的互动仪式进展顺利时会产生良性的互动结果,即受众中会形成“粉丝”群体。在群体符号导向下,成员的身份认同感得到了提高并会主动维护这一群体的团结,甚至会形成相应的“粉丝”群体符号,从而又进一步强化了群體间的团结。

(二)打赏互动仪式

网络中的“打赏”是指受众对原创内容进行金钱或虚拟商品奖励。在网络直播行业中,观看者给主播刷礼物也常称为打赏。打赏的礼物一般偏向于现金性质。各种直播平台打赏并不是直接用现金购买,而是先买中间道具,平台也称为“虚拟货币”,再利用虚拟货币买另外一种道具打赏给主播,虚拟世界被纳入现实世界,对于受众来说,这也是实现互动的重要途径。

通常直播平台为用户提供了许多可供打赏的礼物,这些礼物的价格不等,因而可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对于许多主播而言,打赏是比点赞更深一层次的认同,代表着观众的肯定与鼓励。而从观众的角度来看,花费实际金钱的赞赏方式显然对于情感的宣泄更加直接。

当个体相聚在网络空间时形成了一种社会际遇,尤其是彼此吸引的群体在互动过程中产生了共同看法并共享了相同的情感体验时,往往会形成情感的共鸣。随着打赏仪式的持续推进并伴随着弹幕仪式的深入,用户在参与的过程中享受着视觉和听觉画面的冲击。

五、结语

网络直播时展开互动仪式的典型场所,在整个直播过程中,用户的关注点聚焦于主播的表演以及交流的过程中,直播间为观众和主播构建了一个如同真实的跨时空人际交往场所,在这里形成的互动仪式过程更加具有视觉感、参与感。直播间的所有成员都能同步存在,通过弹幕、打赏等仪式参与到互动中,个人的情感得到宣泄,观点得到表达,自己获得他人关注,集体情感在集体互动过程中得到增加和释放,可以获得更多场景符号和情感体验,并产生群体感情。

参考文献:

[1]张兵娟.互动仪式中的情感传播及其建构——以《中国好声音》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2,(24):16-18.

[2]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0-50.

[3]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79-184.

[4]冯雅颖.喊麦直播:一种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亚文化研宄[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5).

[5]Patricia Maloney.ONLINE NETWORKS AND EMOTIONAL ENERGY[J].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ociety,2012,7(1):1-20.

猜你喜欢
弹幕直播间主播
“羲和号”开直播间
HOLLOW COMFORT
“弹幕”防御大师
我们的直播间
第一次做小主播
小鬼进军直播间
进军营直播间
一大拨弹幕正在向你袭来……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