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全
【摘 要】戏剧化妆是指将剧中人物外貌重新塑造,使其更加符合剧中的人物形象,幫助演员更好地塑造剧中角色,通过化妆的方式,使人物的年龄、性格、外貌更贴近剧中人物。
【关键词】戏剧;化妆造型;角色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6-0033-01
戏剧是我国的传统艺术,戏剧化妆造型是对演员进行一系列的装饰,使之更贴近剧中角色,并在一定环境下通过角色的相互作用来表达戏剧的核心思想。
一、对化妆师的要求
化妆师应提前仔细研读剧本,并与导演进行沟通,了解剧本的主题思想、风格样式,对剧中人物有充足的了解,才能很好地发挥,尽最大可能达到重现剧中人物的目的。因此,化妆师在这个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须对剧本有充分了解,总结人物特点,与演员进行沟通,意见一致,保证戏剧演出的正常进行。通过现代化高超的化妆手法,可以实现角色形象的最大还原,当真实再现角色的外部特征时,演员也能深切地体会和把握人物内在的情感世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戏曲妆面的不断创新、造型的制作工艺不断增加新元素,化妆师的化妆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传承并发展,力求做到最接近角色。
二、化妆师要处理好演员与角色年龄间的关系
在通常情况下,演员和剧中人物在年龄上具有很大差异,此时化妆能起到很大作用。当年轻演员需要扮演老年人角色时,演员的皮肤还比较好,此时需要利用“做纹法”,在演员脸上画出皱纹、眼袋,首先要选择深色的粉底,把皮肤变暗,其次要选择棕色的眼影在眼窝处画出眼袋,再画出法令纹、额头的皱纹,再进行一些修饰,使其更符合老年人的状态。如果演员年龄大于角色时,神态、肤色等都需要进行修饰,需要用“牵引法”来处理,专业上妆之后,用胶水来拉紧皮肤,将整张脸的皮肤和眼角往上提,来达到减小年龄的效果。
三、充分挖掘角色的特点
想要很好地重现剧中人物形象,就必须要了解角色特点,创造适合角色的性格特征,能够很好地反应角色的时代、阶级、家庭背景、性格、生活环境等,这就需要艺术人员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积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增强专业知识以及审美能力的提升,使艺术思维不断升华,创作出适合角色的性格特征。
四、化妆时要处理好演员与角色在性别上的互换
在戏剧表演过程中,演员与角色性别互换这种情况也是难免会遇到的,因此,作为专业的化妆师,这也是需要掌握的。男演员扮演女性角色时,化妆师一般采用“四部曲”。首先,男生面部一般棱角分明,五官比较立体,需要在鼻梁中间打高光,鼻翼两色扫上阴影,看起来更柔和。其次是眼睛,可用粉色系的眼影,细长的眼线,呈现出女性柔和的桃花眼妆。第三是眉毛,男生的眉毛一般较宽且黑粗,要变为具有女性特征的柳叶眉、挑眉等。女演员扮演男角色时,化妆师反其道而行之即可。
五、化妆确保演员和角色的性格相符合
外形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性格,那么,可以从对演员的化妆来塑造剧中角色的性格。如果演员的造型和外观和剧中角色很相似,那么就很难区分二者的性格特点了,单凭演员自身来实现是很难的,往往需要通过化妆的方式来完成,尽管在戏剧表演过程中,服装、唱、打等也能表现角色的性格,但角色的第一印象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化妆师可以运用一些化妆产品和饰品,完全改变演员原来的外貌,使其精神状态和气质风度与角色完全一致。
六、化妆造型对适应角色的帮助
(一)帮助演员展示角色性格
演员的形象和整个戏剧的内容息息相关,也贯穿整个戏剧演出,对戏剧的成功与否起到决定作用,化妆造型可以成功表现角色的心理,反映戏剧所要表达的内容,根据造型的变化反映人物不同的心理活动,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提升戏剧效果。通过对化妆方式进行有效设计,再将人物形象与舞台表演良好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
(二)帮助演员塑造角色形象
通常情况下一个戏剧演员的本来面貌是与剧中角色不相同的,化妆师能很好地实现转变,根据剧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有一个大概的想象,将演员的外部形象通过化妆的方式与角色进行最大限度的契合,帮助演员更好地适应剧中的情景,有助于成功塑造剧中人物形象,通过戏剧化妆来拉近演员和角色的距离。
七、结语
戏剧化妆造型对戏剧表演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戏剧化妆造型已经有很多优秀的方案,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对化妆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创新传统的方法和技巧,要做到多观察、多体验、多总结、多反思,要具有敏锐的感受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实践中得到的经验对剧中人物加以理解,为演员塑造出立体感的妆容和造型,不仅能帮助演员更好地进入状态,也能增加戏剧演出的美感。通过高超的化妆技术,将戏剧艺术的魅力和风采表现得淋漓尽致,引起观众的共鸣。
参考文献:
[1]陈曦.面具在戏剧人物化妆造型中的作用及表现效果[J].大众文艺,2016,12(01).
[2]毛淑颢.舞台人物的化妆与造型研究[J].戏剧之家,2016,11(02).
[3]赵雨琪.浅析戏剧舞台中油彩化妆造型的使用[J].戏剧之家,2016,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