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笑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地区发展的新思路,应在合理引导村庄空间布局和职能建设,注重以人为本的乡村工作核心。本文以结合沈阳乡村建设的实际,提出沈阳村庄现状发展问题,探索新时期乡村振兴在规划编制体系、环境改善治理、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特色文化资源挖掘以及长效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为科学指导下层次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宜居村庄建设规划,统筹安排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指导和依据。
Abstract: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revitalizing the countryside is a major decision-making arrangement made by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it is a major historical task of deciding to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to build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To explore new ide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t should reasonably guide the village's spatial layout and function construction, and focus on the core of rural work based on people.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rural construction in Shenyang,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Shenyang villages, and explores the contents of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system,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and governance, basic public servic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 cultural resource excavation, and long-term guarantee mechanism in the new period of rural revival to provide guidance and basis for scientifically guiding the planning of county-level village and township systems and pla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ivable villages, and overall planning of villag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关键词:乡村振兴;沈阳;对策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Shenyang;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05-0053-03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总要求明确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进一步深化辽宁省关于振兴乡村建设的工作部署要求,开展沈阳市宜居乡村建设,符合沈阳实际,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既是对我市新农村建设整体化实施的有益探索,又是将我市新农村建设水平提升到全国领先水平的主要抓手[1]。
1 宜居乡村发展概况
1.1 宜居乡村的概念
目前,宜居乡村尚无明确的定义,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文件对宜居乡村的描述,可以看出,宜居乡村总体来说即是让农民安居乐业、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美丽、幸福的乡村。
1.2 乡村建设发展历程
我国乡村环境整治,在过去一段时间内(2005-2014年),先后经历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宜居乡村”三个建设阶段,其工作重点在于整治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宜居乡村建设的提出,是2014年国家出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后,全国各地、各部门在改善农村环境工作方面取得进展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新的要求,针对改善农村环境各项工作的一个整合(如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2.1 “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乡村发展的总体框架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要求。全国很多省市按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纷纷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并付之行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2.2 “十二五”期间,“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开展
受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影响,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广东省增城、花都、从化等市县从2011年开始也启动美丽乡村建设,2012年海南省也明确提出将以推进“美丽乡村”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全国各地掀起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热潮。
1.2.3 “十三五”前后,“宜居乡村建设”全力打造示范村庄
——从国家层面来看,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宜居乡村建设都作出过重要批示。2013年国务院在浙江召开了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为宜居乡村建设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住建部也先后于2013年11月、2015年1月发布了第一批、第二批《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
2015年2月,国家下发了中央一号文件,即《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农村美,不光是外在的模样美,还包含民风美、家风美。不是要把村庄都建成城镇,而关键在于农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要逐步地去追赶城镇水平,并且推动农村文化发展。
——从辽宁省层面来看,我省在2013年就开展过“美丽村镇”建设工作,并下发了《关于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治理的实施意见》,提出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环境治理任务。随后提出实施“百千万宜居乡村创建工程”,明确了我省宜居乡村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同时提出了《2014年省宜居乡村“百千万工程”建设计划》中2014年省重点支持的宜居示范乡镇、宜居示范村乡村以及宜居达标村的名单。
——从沈阳市层面来看,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的工作部署要求,沈阳市于2014年7月召开宜居乡村建设现场会,陈海波市长发表讲话,并下发《沈阳市宜居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完成对全市1503个行政村的整治,同时提出完成我市150个“宜居示范村”和20个“宜居示范乡镇”的创建工作要求[2]。
1.3 宜居乡村建设的意义
开展宜居乡村建设,通过村庄布局的优化调整,合理确定村庄发展类型,推进城乡道路交通、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的统筹建设,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提升村庄发展活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1.4 宜居乡村建设的重点内容
从国家、省、市各个层面的方针政策来看,通过宜居乡村建设带动整个农村地区发展。
从内容和时序安排上来看,截止到2020年,宜居乡村建设首先要在近期完成乡村基本环境的治理(如垃圾、污水、粪便等),其次要中期完成乡村基础设施的改造(如道路、饮水、农房等),最终达到乡村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亮化、生态、服务等)。
从工作措施上来看,宜居乡村建设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保障机制。省、市、县均成立宜居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各相关部门的任务;完善村庄布局总体规划,制定宜居乡村建设标准;落实经费,设立专项资金;健全工作机制和绩效考核办法[3]。
2 当前沈阳农村地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村庄布局缺乏系统的规划控制和专项引导
第一,部分村庄位于辽河、浑河等河流的行洪区内或采煤沉陷区的低洼地带,存在自然灾害隐患。第二,村庄布局较为分散。行政村内有多个自然屯,人口规模过小,不利于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配套建設。
2.2 村庄发展均质化,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建设较低
第一,全市大多数村庄发展水平接近,联系程度较低,具有明显的同质化发展特征,无法体现出中心村和一般村之间的区别。第二,由于大量村庄远离城镇服务中心,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难以建立。大多数村庄内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建设水平较低,难以满足生活需求。
2.3 城中村、城边村现象较为普遍,影响城市发展
第一,部分村屯被中心城区、新城等建成区包围,成为城中村或棚户区,不利于城市功能优化和景观环境塑造。第二,部分村庄位于城镇未来空间拓展区内或位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区,空间发展需要调整。
2.4 村庄环境和农民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一,村容村貌亟待改造,村庄美化、亮化、绿化水平较低;村庄围墙、路灯、“三堆”治理等还有很多历史欠账。第二,村民自觉投放垃圾、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和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2.5 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管理水平仍有很大差距
第一,村庄基础设施落后,道路建设水平、污水处理设施水平、垃圾处理和转运能力不高,未形成有效体系。第二,村内基础设施缺乏维护管理,没有专业队伍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导致设施破损严重,环境脏、乱、差。
3 关于推进和谐乡村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结合省、市开展宜居乡村建设的各项要求,充分借鉴其他地区宜居乡村建设的成功案例,我们建议沈阳宜居乡村建设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完善村庄规划编制体系
以沈阳市村庄总体布局规划为总纲,科学编制宜居示范乡镇总体规划、建设规划,宜居示范村、重点村建设规划和环境治理规划。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在市域村庄总体布局规划的挃导下,各县(市)要进一步编制和完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深化落实各类村屯的空间布局;要加快编制宜居示范村、重点村的建设规划,优先编制建设活动较多以及具有突出文化特色村庄的建设规划。
3.2 推进典型宜居示范村、乡镇的创建
《沈阳市宜居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已经明确相关的标准,应尽快选取及制定150个宜居示范村和20个宜居示范乡镇的名录,并按照“田园宜居、村庄宜居、生态宜居”的建设标准推进我市150个“宜居示范村”创建,如马耳山村作为省级美丽示范乡村,就可以将其选取为宜居示范村,并按相应的标准要求加以建设提升;按照“风景宜居、街区宜居、功能宜居、生态宜居、生活宜居”的建设标准推进我市20个“宜居示范乡镇”的创建。通过典型示范,最终带动我市宜居乡村的全面建设。
3.3 合理布局乡村基本公共服务
把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目标,把服务百姓放在首位,不断推进鄉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结合村庄类型、人口规模和发展职能等采取分级合理配置,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为村民提供出行、就医、养老、教育、文化娱乐等便捷优质的服务,全力保障基本生活条件。
3.4 重点加强农村环境的改善治理
坚持以重点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加强农村污染防治设施建设。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粪便治理、三堆治理、河道治理,从根源上化解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提升乡村亮化,乡村绿化、乡村美化,建设景观优美、乡土风貌浓厚的村庄环境。
3.5 充分挖掘与利用乡村特色文化资源
立足村庄自身的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从产业、环境和文化等多角度综合考虑,注重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的挖掘与保护,在开展宜居村庄建设的同时注意保护历史文化、弘扬地方特色。加强对历史文化遗存及满、蒙、锡伯等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保护传统民居。如沈北新区石佛寺朝鲜族锡伯族乡石佛寺村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通过挖掘其历史文化及保护利用做为宜居村庄建设的切入点,完善特色风貌,推动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重点打造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名村。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中国城市规划发展报告2013-2014[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82-83.
[2]胡冬冬,黄晓芳,莫琳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规划编制思路探索[J].小城镇建设,2013(6).
[3]张鑑,赵毅.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的镇村布局规划思考[J]. 江苏城市规划,2015(1).
[4]程苗苗,吴海珍.产业融合背景下苏南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21):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