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幕末开国前后的内外形势微探

2020-03-23 03:14赵承伟王小欧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德川幕府条约

赵承伟,王小欧

(1.青岛工学院 基础教育学院,山东 青岛 266300; 2.长春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德川幕府初建时,幕府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对地方均有空前强大的统治力。但到德川幕府末期,幕府日益僵化,财政上遇到极大困难,军事实力亦受到严重削弱。与德川幕府日趋衰弱相反,部分地方藩国却通过改革逐步强大起来。此时的幕府早已风雨飘摇,危机四伏。

一、德川幕府内部的统治危机

德川幕府从后期起,开始由盛转衰。到了幕末时期,早已危机重重。

幕藩体制建立初期“强本弱末”,但是,到了末期却变成了“本弱末强”。幕府初建时,德川幕府加强中央集权,地方藩国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无法与德川幕府抗衡。但到幕末时期,部分地方藩国通过一系列改革,特别是长州藩、萨摩藩、肥前藩等西南强藩实行开明的治理策略,推行积极的贸易政策,实力迅速增强。政治上,上述各藩招贤纳士,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理策略; 经济上,上述各藩尤其是临海各藩,依托自身地理位置上的优势,积极主动地与周边国家甚至包括西方国家开展通商贸易。有的临海藩国与琉球、中国、荷兰等国保持了长期的贸易交往。贸易交往不仅让上述藩国在经济上受益良多,而且能及时接触、获取、了解外界信息并吸收外来文明。到了幕末时期,个别藩国的综合实力甚至可以与德川幕府相抗衡。

与地方藩国日益强大相反,幕末时期的德川幕府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均遇到了严重困难。政治上,幕府威信严重下降,幕府统治早已名存实亡。地方藩国当中,有的大名名义上归顺,实际上却割据一方,幕府对此却束手无策。经济上,德川幕府财政困难重重,财政危机空前加剧,封建经济已出现崩溃的征兆(参见表1)。

综观表1,德川幕府末期的财政状况一目了然。就1847—1851年的总体情况而论,年度总收支盈亏状况为1847年、1848年、1850年支远大于收。1852—1856年,年度总收支盈亏额中,1853年和1855年为支远大于收,而经常性收支盈亏额中,1852年、1853年、1855年三年为负值。很显然,德川幕府末期的财政出现了严重的入不敷出。[1]26

德川幕府为解决财政困难,不得不加重对人民的剥削。税负的增加、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陷入贫困甚至是绝境。广大农民为了生存,掀起了一次又一次起义。据统计,“1841—1850年,爆发的起义次数129次,平均每年12.9次; 1851—1860年,爆发的起义170次,平均每年17次; 1861—1867年,7年间爆发起义194次”[1]47。幕末的农民起义不但起义次数越来越多,而且波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表明广大农民与幕府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德川幕府的统治基础发生动摇。

表1 1847—1856年德川幕府财政年度总收支经常性收支盈亏表(单位: 两)

说明:带+号者为盈,即收入超过支出; 带-号者为亏,即支出超过收入

二、 日本的海防隐患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冲击

在海上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日本作为岛国,大海这一天然屏障让德川幕府偏安一隅200多年。

德川幕府为了维护统治,禁锢人们的思想,实行锁国政策。从1612年到1639年,多次颁布严禁基督教传入日本国、不允许本国人民出海的禁令。1636年的禁令中就明确规定“严禁派遣日本船驶往外国……如有偷渡者应处以死罪。船及船主一并扣留,并备文策呈报; 已去外国并在外国购屋营居之日本人,若返抵日本,应处以死罪等等”[2]1。1825年,德川幕府又颁布了“无二念打佛令”,只允许荷兰与中国的商船与日本进行贸易往来,并把通商之地限定在长崎一个人工小岛上。

长期的思想禁锢、多年的锁国政策,致使日本从上到下缺乏海防意识,且长期未进行专门的海防兵力演练,武士多年未打仗,以致有的盔甲都生了虫子,破烂不堪,丧失了战斗力。“自1640年起到1853年培里海军准将来临时止……日本一直是酣睡未醒”[3]43, 沉浸在大君统治下的锁国美梦中。幕末,德川幕府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颁布了“禁止各藩私自建造大船的禁令”,该禁令进一步削弱了日本的海防实力。

与日本越来越闭关自守相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却西力东渐,频频叩关。“沙皇俄国因为染指日本北方领土而成为列强中最早冲击日本的国家,充当了向锁国日本叩关的急先锋。”[4]251778年,俄国人跨海来到了日本国北部的北海道岛屿并要求建立通商贸易关系。1792年,俄国官方首次派遣拉克斯曼使节前来日本,并于1794年开拓得抚岛。[5]1111804年,俄国使臣列扎诺夫曾到访长崎。1853年,俄国将军菩提雅廷又到访长崎提出通商之事。

从1794年到1823年短短30年间,欧美各国舰队来日次数频繁。其中俄国8次、英国8次、美国3次。从1824年到1854年的30年间来日外国舰只迅速增加到30次之多。其中英国11次,美国10次,俄国6次,法国22次。[6]19

1845年,英国军舰“萨马兰号”驶抵长崎执行海洋测量任务。1849年,英国测量船“海员号”访问了浦贺和下田并对其两地进行测量。[7]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消息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神经。中国与日本隔海相望,作为东方大国被一向视为野蛮的夷狄之国的英国击败,这给日本的各个阶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财政的窘迫、国内矛盾的激化、地方藩国的离心离德、海防实力的孱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频频叩关、邻国的战败,让德川幕府陷入窘境。美国终于叩开了日本国门。

三、培里来航与美日交涉

“首先迫使日本对外‘开国’的是美国。”[2]1开国前,美国曾多次与日本接触。早期美国船只来日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捕鲸业迅速发展,需要中途进行补给、加煤。

“华盛顿夫人号”和“天恩号”在1791年去广州的途中为求推销生豆皮,曾经访问过日本南部的一个口岸。1807年,“波士顿虫号”曾经访问过长崎南端,它被日本以和平手段捕获,后来在供给淡水之后,获准离去。[8]211

1797年,一艘来自纽约的“伊利华号”商船,悬挂着美国的国旗,出现在长崎。但此船经日本考证后确认是英国租用的船,而非美国船只。

1799年,“富兰克林号”抵达长崎并在港内停留四个月之久。1837年“马礼逊号”由美国出发,于1837年春抵达中国,1837年7月抵达江户湾,并暂停于江户湾,同时宣布了访问的目的地。[8]216

1846年7月30日,皮特尔海副少将带领“哥伦比亚号”和“焚森兹号”出现于江户湾,并询问日本人是否愿意对美国人开放其通商口岸。

太平洋上美国捕鲸业的迅速发展加上航海路线的变更以及美国水手经常在海上遇难,使得美国急于打开日本的国门并订立条约,以保护本国人民和水手的生命安全。“遇险船舶的罹难,美国水手在日本所受的待遇,已经成为使美国与日订立条约甚嚣尘上的重要影响之一。”[8]219

早期美国船只与日本的频繁接触,为培里叩关,打开日本国门并订立开国条约奠定了基础,亦为日后日美两国通商贸易走上正轨提供了契机。

1853年7月8日,美国东印度舰队实际掌权者“佩里(一译为培里,笔者在文中采用此译名)率领四艘‘黑船’组成的舰队驶抵日本,停泊地点在江户湾入口处的浦贺鸭居冲”[9]2,并严密测量了江户湾的海文地理地貌。幕府极力反对培里的行为,但培里辩解道: “我只是按照美国的法律行事,就如同阁下遵从日本的法律一样,美国人有遵守美国法律的义务。”[10]52同时培里带来了美国总统的亲笔国书并交给日本信使。此时的英国和俄国正忙于克里米亚战争,无暇东顾。所以,培里认为此时来日是最佳时机。

培里的初次来航一度让德川幕府不知所措,虽然荷兰官方人员事先通知幕府美国将要派遣使者来日,但幕府一直对该消息半信半疑,更没有想到培里会来得这么快。培里舰队的到来,给幕府统治者造成巨大冲击。“对日本政府采取毅然决然的态度是提督(佩里)的指导方针”[11]191,日本上下惊慌失措。“名茶上喜选,只消喝四碗,惊醒太平梦,彻夜不能眠。”[2]1“上喜选”和“蒸汽船”是谐音,诗句客观反映出了1853年培里来到江户湾,日本上下惊慌失措的情形。

来日后,培里的态度非常强硬,“采取了一种盛张威仪的政策,他不准低级官员作私交上的接近,而威仪自持,这种威仪往往为东方所承认和欣赏的”[8]210。

幕府对于培里表现出的强硬态度感到恐慌,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幕府上上下下的官员在紧张的气氛中不得不召开会议,商讨对策。“首当其冲的海防挂和浦贺奉行所百官人员等,多以海岸防御力量薄弱为理由,倾向于接受美国国书。”[12]57在激烈的辩论中,开国通商一派占了上风。最后,幕府迫于压力,不得不接受美国的国书并答应回信。

“1854年,美国海军准将培里率领‘黑船’再次来日”[13]82,3月31日,美国全权代表马休·培里与日本幕府全权代表林复斋签订了《日本国美利坚合众国亲善条约》(亦称《日美亲善条约》)。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幕府以固守‘祖法’而一直坚持的锁国政策走向瓦解”[13]82。“美国成为列强在亚太地区竞技场上角逐的主角之一。”[14]5

《日本国美利坚合众国亲善条约》共十二条。其中主要内容有: (1)日美两国永远亲善; (2)为补充“淡水、煤炭和所缺物质”,开放下田和箱馆两港; (3)遇难人员和亲日人员的待遇; (4)供应必需品; (5)最惠国待遇; (6)在下田驻领事; (7)交换批准书……

该条约的缔结标志着日本开国,“这也是日本缔结的最早一个近代国际条约。持续二百多年的大君外交体制原则从此开始走向崩溃”[12]61。而早期美国船只的来日及培里叩关而签订的《日美亲善条约》,也为日后哈里斯来日进行通商贸易谈判并签订《日美修好通商条约》作了铺垫。随后,荷、俄、英、法效仿美国与幕府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和章程。美、荷、俄、英、法与日本缔结的通商条约,合称“安政五国条约”。日本从此打开了国门,慢慢地走上了开港通商贸易之路。“当然,弱国无外交,当时的日本还不具备与列强平起平坐的实力,在外交上做出一定的让步是不可避免的。”[15]

总而言之,岛国的地理位置、不发达的海上交通曾让德川幕府长期实施“强本弱末”的政策,偏安一隅200多年。但是,到了幕末时期,财政的困窘、下层人民的起义、地方藩国实力的增强不断冲击着幕府的统治,瓦解了其统治基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冲击加剧了德川幕府的内忧外患。培里来航最终打开了日本国门,为后来的明治维新作了铺垫。

猜你喜欢
德川幕府条约
毕沅幕府与清中叶骈文复兴
作为国际法渊源的条约
THROUGHOUT THE SPREAD OF NEO-CONFUCIANISM TO SEE JAPANESE’S WISDOM
美不续签俄美仅存军控条约?
制度:理解历史变迁的关键
德川纲吉:不爱江山偏爱狗
德川时代的艺术与浮世绘
用死尸训练儿子
沈明臣在胡宗宪幕府中活动研究
农民需要“不平等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