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旭
[摘 要] 教学过中职技能高考复习,参加过建筑专业行业考试,连续几年指导建筑专业各级别测量技能竞赛,在这些过程中一直困惑怎样适应不断发展的行业、技能考、技能竞赛要求,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专业规范知识,实际专业技能水平能跟上行业专业技能需求,同时能在竞赛中敏锐地嗅到大赛的考察范围,很好地掌握比赛的深度、广度、细度。在教师技能提高的基础上,学生也能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专业规范知识,掌握实践操作,使中职学校成为输送操作型人才的平台。通过“校企一体化、理实一体化、双师一体化、学工一体化”“四个一体化”的基础上建立职业技能培养路径,实现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关 键 词] “四个一体化”;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4-0234-03
一、问题缘起
(一)教学中职技能高考复习引发的困惑
鉴于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特征,近年来国家明确提出“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核选拔模式。浙江省在2014年对中职的高考进行了改革,新增加了技能这个模块。建筑专业技能考试的特点是在原有书本知识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扩充,加大学生对专业规范的理解和运用,与今后的实际专业知识相衔接,为今后学生进行实际建筑专业操作打下基础。但是在技能的复习中可谓困难重重,老师要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专业规范知识,学生不但要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专业规范知识,还要很好地利用知识进行运用。怎样才能在平时的教学中让这些知识进行渗透,减弱技能复习的难度?
例如,下图为技能高考复习中的一道题,规范规定框架梁在抗震结构中至少要有加密区,间距为100mm。但是此题中答案A为框架梁,但是加密区间距为100/200在本题中却是错误的。作为教学老师,做题目都是根据规范要求,并不知道实际运用是怎样的,后来请教了行业专家,这种类型的梁前两跨为非框架梁,箍筋间距应为200,加密区间距应设置在有柱子的一端,这种是脱离规范的要求,没有一定的现场经验根本不知道怎么设置。
(二)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引发的困惑
本人在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复习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平时在教学中不太注意的细节问题还是存在很多疑惑。例如,不知道锚杆位于基础中的哪个位置,设置锚杆有什么作用?(见下图)
后来请教了在工地现场的人员,才知道锚杆其实在很多的基础支护中都采用,而且这个技术不是新型的技术,已经使用好多年。过后我不断地思考:专业老师的专业知识基本上来源于书本,实际的专业技能水平不断地改革、更新、提高,专业老师怎样才能跟上行业发展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知识呢?
(三)指导建筑测量技能竞赛引發的困惑
技能比赛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是进行职业教育成果展示、经验交流、技能水平提高的重要平台。学校参加技能大赛的最终目的都是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鼓舞师生,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但是没有把大赛纳入常规的教学范围中,把技能比赛设计成一个独立的、临时突击性的工作,为了比赛不惜一切代价。以赛代考、以赛代学也不符合人人皆可成才的教育理念。测量技能竞赛也从保持对仪器的操作正确性、熟练性,所用时间长短,测量精度的要求基础上,更加注重细节的规范性、临场的应变能力,逐步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难度,场地距离更远、精度要求更高,增加工程放样内容,理论的考核也从原题变成更灵活的应用型题目。这些变化更接近工程现场实际,更加重视技能的培养。如何把建筑测量技能竞赛纳入正常的教学范围,在赛前练习的时间中能敏锐地嗅觉到大赛的考察范围,很好地掌握比赛的深度、广度、细度是值得老师探究的课题。
二、改革实践
(一)校企一体化,将课堂搬入工地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对接行业企业需求,按照岗位需求培养人才,实现双主体育人的最有效途径。如我校与浙江辰元建设有限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在学生实践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个重要的施工环节,学校就会组织学生去辰元建设有限公司参观,工程代表会讲解这个施工过程的工艺流程、注意事项和用处,处理得不好会有哪些弊端等。这种现场教学对加深学生对识图构造、施工工艺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2015年12月,学生参观了辰元建设有限公司广孚联合国际中心项目,这个过程由一幢36层办公楼、5层商业裙房及一个地面公交换交站组成,建筑层数差距大,基础结构采用的形式不一样,而且地形比较复杂,对一般的过程是很难见到的,刚好我们去参观的时候在进行基础中的基坑施工,工程师韩工给大家讲解了基坑开挖的流程、基坑的放样、护坡的施工、基础的浇筑、墙面的防漏和土体回填。刚好这个内容正是学生近期就在施工技术中学的内容,通过现场人员的讲解加上学生身临其境地观看施工人员的施工,很好地掌握了这个操作过程。
(二)理实一体化,实施项目课程体系
建筑专业的专业课程采用项目课程体系、理实一体化的方式教学,进行了以下设计:
我校建筑专业建立了分段分层课程体系。
第一阶段:公共基础层课程(即以理论教学和认知为主)第1~2学期。
第二阶段: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即专业核心能力、专业综合能力训练)第3~4学期。
第三阶段:专业实践技能课程(即工学结合的方式训练专业实践能力)第5学期。
第四阶段:综合素养培养课程(即适岗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第6学期。
为了配合项目课程体系、理实一体化的方式教学,学校就建筑专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改革等一系列配套项目的建设。
(三)双师一体化,下企业锻炼、参加专业培训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1.践行下企挂职锻炼,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双飞跃
作为中职老师,大多数都是从学校毕业就从事教师这一行业,对专业的认识基本上都是纯理论的,实践操作能力很匮乏,下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是一个很好的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途径。
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实践能力和产学研能力,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学校在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方面进行了很好的规划。我校部分优秀校友企业为学校师资挂职锻炼提供了便利条件,与这些企业成为合作单位,让教师利用寒暑假下企业进行学习。
作为与我校校企合作的浙江辰元建设有限公司,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条件,也为老师专业知识的提升创设了条件,每年暑假,建筑专业的老师会去辰元建设有限公司,针对自己比较薄弱的环节或自己特别想掌握的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例:这是笔者下企业实践登记表的部分内容。
2.依托相关专业培训,提升双能双师水平
近几年相关的校本培训、暑期省培、国培等项目更加趋于实际应用化,它考虑到教师的实际需要,请一些在单位从事一线操作的技术人员来为我们现场讲解、实践操作。这些更加实际性的培训不但目标性强,能吸引教师的目光,而且把一线的东西带入课堂、引入竞赛,不但能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而且对技能竞赛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自身建设,给每位专业教师提供有力的平台,进行双能双师教学团队建设。例如,我校建筑专业的每位教师都是“双师型”,设计的范围也较广,如建筑材料高级工,中级制图员,建筑测量中级、高级工,制图技师等。
(四)学工一体化,创设学生“员工式”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院校的学生一毕业就面临着就业,面临着角色的转换,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生存。因此,学生一进校就要加强职业化教育和引导,意识到学校就是企业,专业就是岗位,自己就是员工。班级管理要引入车间管理,专业建设要引入企业的岗位标准,进行量化和考核。让学生提前感受到企业的氛围;有利于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尽快转变角色,适应新的环境,也有利于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
例如,我校建筑专业在校企融合基础支撑平台、工学结合学生成长平台的共同作用下实施的“员工式“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学段:认知企业,树立职业意识
通过专业认知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能够操作基本设备、工具、量具,同时安排企业见习。通过企业文化宣讲、企业文化知识竞赛、企业文化手抄报比赛、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等活动,把企业参观学习与企业文化教育相结合,通过企业文化体验,使学生认知行业企业文化、工作流程、岗位责任。
第二学段:认同企业,规范职业行为
通过校内课程学习、企业生产实践及与企业开展双方多项文体活动与技能比赛交流三大主要途径,使学生认同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在本阶段学生进入企业的员工成长通道,成为定点实习企业的在岗准员工,接受校企双方管理,纳入其考核管理体系,与企业员工同等评价。每人每周有一天在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学习。同时开展与订单班企业文化交流活动,参与企业员工拓展训练營、文体比赛、技能擂台赛等,达到认同企业文化的目的。
第三学段:融入企业,形成职业思维
学生以合作企业准员工的身份进入企业顶岗实习。通过主要岗位的轮岗实习,全方位熟悉企业各部门间的运行关系,与客户、上级、同事及外围相关工作人员沟通与交流。整体理解企业的社会角色与责任,更好地理解企业的服务理念。双方在此过程中加深了解,最终形成学生个人发展方向与企业员工培养计划一致的成长方案。
三、取得成效
(一)初步形成“四个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
初步形成基于“四个一体化”以学校为中心、企业深度参与的实践教学模式。我们始终坚持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企业根据自己的人才需求,与学校合作培养学生(学徒)。并提供实践场地、指导师傅、实践项目等作为教学的载体。全程参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设计、双师互融指导学生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让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体验企业工作氛围。
(二)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
通过“四个一体化”,以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为载体,在育人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培养、学生实践等几个环节进行校企深度合作,不再是学校一头热的状况。企业的全程参与、学校的全方位育人、教师的师傅身份、学生的学徒身份等各个方面都与现代学徒制模式人才培养非常接近,长期的良性循环保证了校企双赢、持续推进。
(三)专业各类竞赛、行业考试效果显著
师生参加专业各类竞赛、行业考试效果显著。建筑教师指导的技能竞赛多次获奖。其中建筑测量竞赛2014年获得省赛二等奖、国赛二等奖,在2019年获得省赛二等奖、国赛二等奖;建筑CAD竞赛2014年获省赛一等奖、国赛二等奖。教师积极参加萧山区、杭州市组织的各类竞赛,曾多次获奖,成绩显著。每位教师都积极参加建筑专业的行业考试,每位教师均是“双师”资格,学生参加浙江省中级制图员考试,通过率达到95.8%,每位学生都有测量放线工证书,学生参加施工员考试,通过率较高。
(四)人才培养效果良好
通过对我校建筑专业实习生、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了解到学生的在岗情况非常稳定,在企业能够很快融入岗位,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企业一线的工程师对我校实习生的培养也比较满意,认为我校学生工作踏实、责任心强,能够准确定位自己的工作岗位,能够脚踏实地地从头做起,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3):97-103.
[2]石品德.现代学徒制与中国职业教育研究[J].科技创业,2012(3):74-76.
[3]陈德荣.现代学徒制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改革的启示[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1(6):5-7.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