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黎
在近期热映的电影《夺冠》中,白浪饰演了自己的母亲郎平。为了演好年轻岁月的母亲,她减去了30斤体重,在地板上奋力翻滚,身上留下了大片的伤痕,而这段经历赋予她的最大收获,就是让她深刻了解了母亲当年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背后的深意。
演你妈妈年轻的时候,没有人比你更合适
在收到陈可辛导演发来的演戏邀请时,白浪想都没想就直接拒绝了。她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我不是演员,肯定不会去演戏的,何况我的工作还这么忙。”
但陈可辛却认定白浪就是演青年时代郎平最好的人选,于是带领整个剧组对白浪进行了“狂轰滥炸”,还利用各方面人脉“说服”她。最终,陈可辛说:“浪浪,演你妈妈年轻的时候,没有人比你更合适。”
那一瞬间,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白浪决定接受这次挑战。
就这样,白浪开始了拍戏的准备工作。她热爱排球,但却仅限于去俱乐部打打球。因为多年来聚少离多,她对郎平内心深处甚至还有那么一点儿小隔阂。她承认,当年母亲选择离开她回国执教时,她的内心就像她在短片中呈现的那样:小小的她流着泪望着母亲离去的身影:“想不到,对你来说,还有比我更重要的事情。”
母亲回国后,白浪变得更加独立,也开始享受做自己的感觉。在她心里,自己和母亲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母亲的战绩跟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也不会刻意去关注。但是为了拍戏,她却“穿越”回20世纪80年代,重温母亲从前的经历,把她走过的路再走一遍,这对她来说,是一段不一样的旅程。
在进入《夺冠》剧组之前,白浪每天都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偶尔她会想“我真的可以演戏吗?”答案是未知的,她只能打起精神读剧本、看录像,向专业老师请教与表演有关的问题,每天进卧室的时候都累得浑身散架。与此同时,导演告诉她:“如果你不减肥,就不太像你的母亲。”那时她最深刻的感觉就是累和饿,但直到有一天,她表演剧本里“摸高跳”的片段,忽然感觉到自己慢慢变成了母亲。而陈可辛在看完录像后也拍案而起:“我就知道你一定可以演!”
从前是站在女儿的角度看妈妈,现在是站在妈妈的角度解读岁月
在白浪的童年记忆里,母亲总是非常忙碌,为了让母亲多陪陪自己,她总会千方百计地阻挠母亲离开。每次看到郎平收拾行李,她就会不失时机地装病。但为了赶飞机,郎平还是会狠心离开,因此母亲拖着行李箱离开的背影给白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次,她鼓起勇气对母亲说:“妈妈,你为什么非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工作呢?在家门口的麦当劳找份工作不好吗?这样我又可以吃麦当劳,又可以看见妈妈了,多开心啊……”白浪记得当时妈妈哭了,她郑重地说:“妈妈答应你,等你12岁的时候,我就回到你身边,在家門口找份工作,天天陪着我的浪浪。”到了12岁那年,郎平果然信守承诺回到了白浪身边,自豪地告诉她:“妈妈终于找到比在家门口的麦当劳做服务员更好的工作了!”
那段时间,白浪特别依恋母亲,就算是在图书馆自习,她也会先抱着笔记本跟母亲视频一会儿再写作业。可惜的是,那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
因为父母都是运动员,白浪的体格也非常健壮,14岁就长到了一米八六。比起排球,那时的白浪更喜欢足球。后来,她又相继对篮球、舞蹈和冲浪产生了兴趣,直到初二那年才开始喜欢打排球。郎平特别开心,连忙亲自上阵指导女儿,可那时白浪正值叛逆期,一点不服母亲的管教:“我们排球老师都是这么教的!”郎平很生气,问她:“你知道你妈是干什么的吗?”白浪把头一仰:“不管你是干啥的,我都得听老师的!”郎平气道:“你可以不听我的,但出去之后别跟人说你妈是干什么的!”白浪从来不服输:“不说就不说,我就按照自己的路子打!”
再大一点的时候,白浪越来越喜欢排球,也曾考虑专业打排球,但郎平不是特别支持。当时白浪还跟母亲怄过气,反倒是父亲劝她:“你妈执教多年,早已练就了火眼金睛,深知一个球员的资质能支撑她走多远,你条件不错,但毕竟缺乏系统的训练,专职打球没有太大的优势,不如好好读书,做两手准备。”
听了父亲的话,她才终于了解了母亲的苦心,此后她按部就班地读书工作。而意外接拍《夺冠》这部电影,让她得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妈妈的故事,重新解读她当年做出的每一个选择。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妈妈为什么深爱中国女排
进剧组后,白浪开始面临更大的挑战,很多时候,她都觉得压力大到让她喘不过气,有时忍不住想要逃离。拍 “年夜饭之前全员集训”那场戏时,演员们要倒地训练,做出“排球翻滚”等动作。布景里面的地板是非常陈旧的,上面坑坑洼洼,布满钉子和石块,为了保护自己,很多演员会提前把棉花塞进衣裤里来保护自己,但白浪塞完棉花后想了想又取了出来,因为她忽然想到:母亲当年是不可能塞棉花的,自己只有真正去体验,才能体会到母亲当年的感觉。于是她直接上阵,结果硬生生滚掉了一块皮,直到现在后背上还有一大块疤。而那场戏,也给她留下了痛彻心扉的回忆,令她对母亲肃然起敬。
过去白浪去球场打球,经常有人跟她说:“我是你妈妈当时的队友。”“你母亲是我的偶像。你妈妈是我们这代人的英雄!”白浪很难理解,可是为了拍电影,她观摩了与母亲有关的所有影像资料,再带上母亲的同款头套,穿上同款球衣,内心忽然涌起不可思议的奇妙感受。尤其是在拍摄1981年中日世界杯大战之后的颁奖场景时,片场布置得同当年别无二致,白浪简直觉得自己穿越到了80年代,完全变身成了当年的母亲。当《义勇军进行曲》奏响后,看着国旗慢慢升起,白浪开始流泪,她喃喃自语:“妈妈,我终于明白你为什么这么爱中国女排了。”
白浪和母亲一起拍过一个名为《想不到》的短片。最开始,白浪独白说:“想不到会让我扮演你,而我好像并没有那么了解你……”而在结尾处,她则说:“你身上有那么多我想不到,但我却越来越像你……我不一定会像你一样伟大,但我会像你一样勇敢。”
“拍电影的时光已经成为过去,现在只剩美好的回忆。受过苦、受过伤,但也因此更了解妈妈,我重走了妈妈作为一名运动员的路。好像,也找到了自己。”白浪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