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以福建省为例

2020-03-22 12:50:50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依存度福建省贸易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 100081)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封闭的计划经济逐渐转变为开放的市场经济,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而福建省作为东南沿海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自1978年以来,福建省凭借国家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充分发挥出省份独有的地缘和人缘优势,在对外贸易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止2017年底,福建省的地区生产总值以高达17.23%的年均增长率快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从1981年的105.62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2298.28亿元。全省累积进出口总额由1981年的10.83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1590.7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1.38%;其中出口7114.08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1.14%;进口4476.7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1.81%1。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与对外贸易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但仅从这些表面经济数据并不能够判断出福建省的对外贸易在促进经济增长中能否起到一个长期稳定的作用。因此,就对外贸易在福建省的经济增长中的具体作用进行实证分析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相关经济学理论

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关于自由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着重于对外贸易能否促进经济增长,以及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的问题上。

亚当·斯密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倡导者,在其代表著作《国民论》中提出了国际分工的绝对优势理论,深刻指出了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巨大意义,各国之间根据各自的优势进行分工,通过国际贸易使各国都能得利。而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是绝对优势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古典学派的国际贸易理论。该理论进一步分析,表明一个国家在各方面都处于绝对的劣势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比较优势从国际贸易中获利。赫克歇尔-俄林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在《区域与国际贸易》中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用生产要素的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俄林坚信自由贸易对贸易国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在生产要素不易在国际间流动的条件下,国际贸易作为要素流动的替代物具有优化要素配置的功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量,能够使所有贸易参加国或地区得益。但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成立严格依赖于其假设条件,而这些假设条件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很难满足。

“增长引擎论”是由经济学家罗伯特逊(D.H.Robertson)首先提出,后经诺克斯(Nurkse)进一步补充和发展。认为19世纪的国际贸易不仅使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配置,并通过对外贸易把因生产规模扩大而取得的经济增长传递到国内的各个经济部门,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全面增长。因此,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而进入20世纪,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发达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劳务在发达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上升,使得国家贸易作为“发动机”的作用大大减弱。

马克斯·科登(Max Corden)将对外贸易与宏观变量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特别强调对外贸易对生产要素供给量的影响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他提出对外贸易会从收入效应、资本积累效应、替代效应、收入分配效应和要素加权效应这五个方面影响要素供给量和劳动生产率。并且科登认为对外贸易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是累积性的,即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会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增强。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罗默(P.M.Romer)、卢卡斯(R.E.Lucas)等人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把创新作为推动生产率增长的核心因素,把技术进步作为内生变量,研究了国际贸易、技术进步以及经济增长的关系。国际贸易有利于新技术、新思想的扩散,从而使贸易的总产出水平提高,加速经济增长。

(二)相关计量文献综述

在60年代以前,经济学界对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些实证分析大多仅仅局限在对一些典型国家进行简单的比较研究。6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的不断发展与演变以及计量工具的不断复杂化和精细化,自由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之间的研究更多地通过建立各种数学模型对各国横截面、时序或是面板数据进行大量的回归分析,其方法本身更具科学性,结论更为客观。

本文通过梳理国际贸易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研究发现,自由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很强的内生关系,所以许多研究都致力于解决内生性问题,并用贸易开放度来衡量自由贸易。同时也有一些实证研究表明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

为了解决贸易与增长之间的内生性问题,Anderson&Neary(1992)构建了一个“贸易限制性指数”,包含了所有的关税与非关税效应,但由于数据所限无法进行大规模的面板分析。Harrlson(1993)、Leamer(1998)、Sachs and Wamer(1995)先后改进了贸易自由化的度量方法进行经验研究,利用现有统计数据构建一系列的表征开放度的指标。虽然他们的研究都验证了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正向关系,但他们的经验分析缺乏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影响机制的理论解释。

涂红(2006)将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区分开来,进行分别的回归检验。她得出了以下结论:贸易的开放对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小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对发展中大国的经济增长率却并没有显著影响;经济体制自由化的深入对所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都产生了显著影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影响会越来越大。

林玲和桑俊(2008)通过构建引力模型对贸易开放度和经济增长进行跨国的实证分析。他们利用35个主要国家和地区2000年到200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检验,结果证实了贸易开放度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他们的研究也表明,是外在需求通过贸易开放拉动经济的增长。

吴立波和汤维祺(2010)通过选择全球86个国家1960-2006年期间的面板数据为对象,考察贸易占GDP比重与GDP增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自由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不是一个线性关系,而是伴随着经济发展阶段发生演化。自由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与一国经济发展阶段相关,但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而言则存在差异。

包群(2008)通过竞争性均衡结果,贸易开放的增长效应依赖于消费偏好、要素禀赋、研发效率以及技术差距等参数的综合作用,因而贸易开放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结论只在特定参数范围内成立,一般情形下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并通过中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估计结果表明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表现为倒U型曲线,而且贸易开放对中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显著差异。

三、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

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来分析的,其中就短期而言,经济增长受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进出口的影响,而从长期来看,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和要素供给的增加则是主要因素。一般认为,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技术进步、规模效应、产业结构升级和制度革新等途径而产生的。

(一)技术进步

现代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技术的进步。而对外贸易则是一国获取先进技术的重要手段,积极开展进出口贸易的国家可以获得的学习机会更多,他们可以直接接触到国际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对外贸易可以促进知识的国际溢出,激发创新者之间的竞争,减少了研发活动中的重复劳动,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而更加开放的国家吸收先进国家思想和技术的能力更强,通过对外贸易借鉴和学习国际先进技术的机会也越多。

(二)规模效应

国际贸易带来的规模经济可以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出口本国企业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会使得企业获得充分的规模经济,克服国内市场容量对企业规模的限制,在技术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规模经济带来的利益更加丰厚,从而有益于经济的增长。

(三)产业结构升级

对外贸易可以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持续的进口产品的激烈竞争将促使本国企业提高效率。竞争会加速低效率企业退出市场的过程,同时使得高效率的企业达到合理的规模,从而优化本国的产业结构。同时对外贸易还会通过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效应提高一国的技术水平,这将加速运用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进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四)制度革新

通过对外贸易,本国能够直接引进或借鉴学习国外的先进制度,这样可以节约进行制度创新的时间和费用,并且能够更快更有效的提高生产率,推动本国经济的增长。

四、福建省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状况描述

(一)福建省经济增长的状况

福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GDP均保持高速增长状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最权威的一个指标就是地区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地区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标志是人均GDP,而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表现之一。福建省自1981年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GDP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福建省从1981年到2017年期间地区生产总值(GDP)持续的增长,由105.62亿元增长到32298.28亿元,几乎增长了306倍,年平均增长率接近17%。同时人均GDP也从1981年的416元增长到2017年的82976元,增幅达到了199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6左右。

(二)福建省对外贸易发展水平

自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对外贸易的规模越来越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外交往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程度也在持续提高。福建省的贸易总额、进口额、出口额和GDP基本上是保持一致的增长趋势,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的年份GDP也相应的快速增长。具体来看,出口总额由1981年的7.14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7114.08亿元,增长了约996倍,年均增长率为21.14%;进口总额由1981年的3.68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4476.70亿元,增长了1216倍左右,年均增长率为21.81%。虽然出口总额增长的总量要高于进口总额增长的总量,但二者的年均增长率大致相同。

(三)福建省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分析

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为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的进出口总额在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其中,进口总额占GDP或GNP的比重叫做进口依存度,出口总额占GDP或GNP的比重称为出口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主要反映了一国的国内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和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越高,则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就越显著,经济开放程度也越高。本文在测量福建省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时以进出口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为标准的。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主要探究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外贸易对福建省的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福建省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图表可以看出,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具体影响机制如何却比较复杂。对此,本文为探究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本质关系,在第五章中对时间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对1981-2017年期间福建省的相关经济数据做了客观、全面的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一方面,福建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GDP)之间存在长期的比例关系,并且进出口贸易拉动地区生产总值,这就说明了对外贸易推动了福建省的经济增长。福建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和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经济的持续增长就是最好的证明。

另一方面,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均会促进福建省的经济进步,福建省的贸易总额、进口额、出口额和GDP基本上是保持一致的增长趋势,同时出口依存度与进口依存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上也与外贸依存度是一致的。

(二)政策建议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和我国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福建省经济增长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发挥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

第一,在实证的基础上我们要理性的认识到,福建省的进出口贸易对经济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商品出口的增加扩大了需求,技术、设备和稀缺资源的进口加速了经济的发展,但福建省自身的竞争力才使保证对外贸易的前提条件。只有制定符合本省资源发展的产业政策,才能提高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只有不断提高本省的经济实力与技术进步才能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可靠吧保障。

第二,我们要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应全力发挥出相对比较优势,加强塑造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得省内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学习先进技术,把技术进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来优化产业结构,以达到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目的,确保传统型产品出口的领先位置,同时加快壮大产业关联性强、技术发展迅速的出口产业。

第三,政府出台完善激励政策,使得贸易健康与蓬勃发展。对于许多民营企业的最大问题是缺乏资金的支持,很多企业由于高新技术研发的巨额投资和风险无法实现技术创新。为了缓解企业面临的资金困境,政府应加大投资与补贴以扩大高等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

最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趋势,新兴商务和电子商务使得传统的关税制度在某些方面很难执行,这就为各国的传统税务体制带来了困难。所以我国应尽快完善有关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规范进出口贸易行为。此外,我国电子商务的相关管理部门应与其他政府管理部门协调合作,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电子商务市场进行有效的管理,对利用网络进行非法传销的行为进行严格的制裁。

猜你喜欢
依存度福建省贸易
江苏省农地依存度的时空变化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金桥(2022年1期)2022-02-12 01:37:14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海峡姐妹(2020年2期)2020-03-03 13:36:30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海峡姐妹(2019年11期)2019-12-23 08:42:20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中国外汇(2019年6期)2019-07-13 05:44:14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32
贸易统计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海峡姐妹(2017年1期)2017-02-27 15:22:17
贸易统计
河北省外贸依存度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