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所精神重塑下的历史街区微改造场所营造探究
——以广州永庆坊为例

2020-03-22 17:32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9期
关键词:永庆场所营造

(广州大学 广东 广州 510006)

前言

历史街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仅有有形的建构筑物,是城市历史特色的标志;还蕴含有无形的文化,是城市市民记忆和精神寄托的载体。人们在保护和改造历史街区时愈发关注其中特定的文化含义、社会现象和意识形态。以场所精神理论为指导对广州市具有代表性的恩宁路历史街区永庆片区的微改造进行探究,探讨如何在场所营造中重塑消隐的场所精神,对广州岭南文化背景下的历史街区更新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一、场所理论与场所精神

诺伯格·舒尔茨建立建筑现象学理论将建筑环境的本质和意义归结到场所这个重要概念之中。他认为场所是生活发生的空间,空间和场所活动是场所产生和依赖的两个条件。场所之所以为场所,是因为人们能感受到场所传递的场所感。场所感常被称为“场所精神”,具备方向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三个原则。

二、历史街区场所精神变化分析

(一)历史街区的场所精神缺失。近代城市历史街区中的简易民居及其街道形态经历了几番时代变迁和一定程度的破坏,导致人难以在地方定居,活动内容不明确,场所精神不复存在。永庆片区已发生功能性失落和原真性失落,功能性失落表现为生活环境恶劣、缺乏开放空间和街道立面混乱;原真性失落表现为生活场景消失和文化气息淡化,失去了无形的场所精神。

(二)历史街区的场所精神重塑。广州恩宁路历史上呈“河涌纵横、舟楫往来,虹桥涉水、柳岸成街”的水乡风光,沿路名人故居、会馆、牌坊等文化建筑众多,乘凉散步、追逐嬉戏、闲话家常、下棋听戏的活动在此发生。这种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叠加诱发的情感便是此地场所精神内涵所在。在历史街区的更新中,并不是创造一种场所精神,而是利用积极的设计手法使得场所精神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其核心内涵,以新的场所结构呈现场所精神。重塑旧街区的社区场所精神为公共空间的场所精神,将历史的场所内容凝聚在改造后的纪念性场所中,重现昔日的情怀,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产生场所精神。

三、场所精神重塑下的场所营造

(一)街区空间营造

1.街区肌理。改造后的永庆片区肌理延续了广州历史街区小尺度城市肌理的特点,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发展轨迹,肌理对比图(如图1)说明建筑与外部空间的组织秩序感和连续性强,建筑与外部空间相互渗透,反映出传统街区比现代城市街道更具人性化和场所感。

2.街区边界。街区的“外部边界”由街道和建筑墙体组成,清晰地界定了整个街区在环境中的形态和区域,使街区呈现出清晰的可意象性。街区的“内部边界”包括建筑墙体、树木等,强化了街道结构形态,使街道形成明确的轴线关系,有利于增强方向性。而且,边界还通过凹凸的关系与街道之间形成阴角、阳角空间,使建筑与街区环境产生对话与交流,结合树池、座椅同时为街区人们活动、交流提供了场所,营造街区的生活氛围。

(二)街道空间营造

1.街道的脉络与方向性。改造后永庆坊的道路结构呈“二横一纵”,保留了原来的街巷结构,是历史脉络延续的重要体现。永庆片区的街道方向性强,具有韵律感和指向性。如外向的骑楼街因骑楼建筑的特点使底层步行街道有很强的连续性,增强了其方向性;内部的街巷因清晰的秩序而呈现强烈的内聚力,指向性强。

2.街道空间尺度及比例。尺度限制街巷的外部形态,还影响街道的空间质量。本次改造中延续原街道尺度比例,沿街建筑高度控制在2-4层,街巷横断面平均3~4.5米,根据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中提出的D/H尺度解释,D/H值小于1,产生较强的向心感、凝聚感。这样街道所形成的氛围亲切,尺度宜人,围合感强,富有生活气息。

3.街道的可识别性。街道的可识别性体现了街区的个性,街道的可识别要素包括形式、结构和文化三个层面。形式层面上,街道的实体要素采用了传统材料再利用,如瓦片、青砖、麻石以及灰雕、彩塑。结构层面上,街道空间序列采用空间插叙形式,以节点和标志物插入线性序列中,是空间的过渡,也是情感的插曲,能强化历史性空间片段的保留和延续。文化层面除了展现出传统的岭南文化和广府文化外,还注入了新兴的文创文旅文化特征,文化氛围更多元。

(三)建筑空间营造

1.建筑形式。建筑单位按不同的方式进行修缮保护:主要采取保留、拆除、增加和重组四种策略。对于建筑质量较好的文物保护单位或民居进行基本保留或保留外墙及屋顶,并加固结构;拆除损毁严重的老旧建筑;重组内部阴暗潮湿的竹筒屋建筑空间;适当加建建筑复原院落空间。

2.空间功能。本文就空间功能分为室内空间和过渡空间。改造后的室内空间主要组成有展示空间、兼具展示和公共服务的复合空间、商业办公空间。空间功能的多元性有利于更多活动的发生,营造出场所的氛围。过渡空间指“灰空间”,能消除内、外部空间的隔阂,使两者成为一个自然有机的整体,增强场所感。骑楼建筑的柱廊、旧建筑出挑屋檐的檐下空间和建筑周边的绿地都是“灰空间”。

(四)功能复合化

以复兴记忆和再生经济活力为目标的永庆坊由原来单一的居住功能社区改造为居住、商业、办公、教育、旅游、展览等功能复合的公共空间,导入以文化创意为主的新兴产业,同时联系粤剧博物馆形成游览线路,新与旧、历史与现实、怀旧与潮流的火花交汇碰撞,现代业态的植入激活了街区活力。功能的多样性能诱发人们随机的、自然而然的公共交往活动,使人和历史街区建立一种联系。另外,节点空间往往具有多种功能的复合,它可以是交通连接点、结构转换点或景观的视觉中心、活动的发生汇聚点甚至是区域的象征、缩影。

猜你喜欢
永庆场所营造
永庆(neco)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远离不良场所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一生的爱情
一生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