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实现水平

2020-03-22 12:50:50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均等化四川省北京市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 成都 610101)

一、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概述及核心内涵

公共就业服务指政府组织建立的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公共制度。我国《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中对公共就业服务的界定:本规定所称公共就业服务,是指由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公益性就业服务,包括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训练、社区就业岗位开发服务和其他服务内容。

“均等化”和“平均”的概念有着诸多不同,不是意味着每个人享受的就业服务内容平均,而是指每个人受到就业服务的权利相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人们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的均等,其要求供给主体向全体劳动者提供权利均等、机会均等以及结果均等的公共服务。

关于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但其包含了四个特征:①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引导体系和制度;②公共就业服务应面向全社会就业人员,实现就业相关管理制度、服务资源和服务机会均等化;③公共就业服务差距与社会现状相匹配,逐渐缩小其差距;④公共就业服务要公平、公正、公开,处于弱势的就业群体也要获得相同的机会。

二、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现存的问题

(一)公共就业服务供给存在差异化

政府在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财力、管理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会出现供给不足和供给不均的情况,使得公共就业服务的供给产生差异化。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供给制度、财政供给和人员、设备、设施供给等方面。

1.供给制度的差异。其是指公共就业服务制度覆盖对象和覆盖范围不全而导致的服务供给差异。目前,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供给制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和群体之间。受到我国就业服务制度的影响,政府在提供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失业救助等公共就业服务项目时就会存在城乡居民差别对待的情况,并因此造成了政府公共就业服务在城乡之间和群体之间产生差异的情况。

2.财政供给的差异。其是指因不同政府公共就业服务财政支付能力不同而导致的地区间公共就业服务供给差异。由于我国公共就业服务的资金主要是由各级政府提供,各省市、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自然条件不同,因此各地政府所在公共就业服务方面的财政支出也不同,导致了公共就业服务产生了地区差异性,影响了基本公共就业服务的均等化。

3.人员、设备和设施供给的差异。其是指因不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人员、设备和设施配备方面存在差异而导致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差异。特别是在职业介绍机构、职业培训机构及就业信息服务方面,城乡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尤为明显。

(二)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政府在公共就业服务上的财政投入总量不足,也阻碍着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发展。根据中国统计局发表的数据可以看到,2010-2018年,我国社会保障与就业财政总支出平均仅为财政总支出的12.23%,2018年的最高比重仅为14.77%。虽然我国在社会保障与就业财政支出比重在逐年增加,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西方工业化国家在劳动力的社会保障方面非常慷慨,有数据表明,社会保障和就业平均财政支出占财政收入的30%-50%。

(三)公共就业服务支出存在区域差异

公共就业服务支出存在明显的区域差距。从2018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可见,从总量上来看,2017年各地区的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差异比较大,其中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平均值为761.63亿元,支出最多的是四川,为1501.35亿元;支出最少的是西藏,只有155.86亿元,两者相差1345.49亿元,9.63倍。标准差为356.17,从标准差来看,可见各地区之间的波动比较大,地区差异较为明显。

(四)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存在区域差异

从国家在2018年发表的数据可以看出,各省每万求职人口职业介绍机构数普遍较低,每万求职人口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数、每万求职人口职业培训机构数各省之间均存在巨大的差距,这说明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十分的不足,区域之间的资源不均衡,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区域经济发展与地区公共服务的供给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其它因素既定的情况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政能力就越强。由于区位及政策原因,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较大。东部地区由于经济财力较强,对公共就业服务的财政投入力度较大,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一些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建立起省、市、县(区)三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街道(乡镇)和社区(行政村)基本搭建了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有效地缓解了本地区的就业压力,使得地区的劳动力市场不断完善,促进了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高。例如,上海以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就业能力为目标,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载体,根据求职能力的不同,提供分层次的就业服务,形成了“三级机构、四级网络”的工作架构。而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在公共就业服务方面的财政投入总量严重不足,存在服务水平低下,中介市场不发达,劳动力供求信息少等情况,导致中西部地区无论在公共就业服务政策的制定落实,还是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建设以及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从而制约了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高。例如甘肃省、西藏自治区甚至并未在省内建立人口职业介绍所。

三、以北京市与四川省为例

(一)选择的原因

北京市与四川省的人口数目庞大,就业人数多,对于公共就业服务的需求都比较大。但是北京市位于中国东部,而四川是中西部的一个省市,将两者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东部与中西部公共就业服务情况的差异。

随着多年的积累与发展,北京市政府对公共就业服务进行了长期的发展与推进,使得北京市的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实现程度在我国目前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之中处于较高水平。而四川省公共就业服务情况均等化的实现程度与北京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于两地对于公共就业服务的政策不同,在2014-2018年间,北京市的失业率在缓慢地上升,而四川省的失业率呈下降趋势。所以北京市与四川省的公共就业服务情况具有分析的价值。

(二)北京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情况

北京市对公共就业服务方面的补贴常年处于较高的状态,同时北京的失业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为北京求职人口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的各类机构数量也较多。财政对公共就业服务方面的大力补贴,使得北京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取得了更好的发展,提高了北京市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水平,使得北京市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更为完善,有利于北京市的公共就业服务管理的完善。但在2014-2018年间北京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口数量趋于稳定,北京市对于公共就业服务的财政投入呈下降趋势,各类公共就业服务的机构建设速度开始减缓。由此,北京市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有所缓慢的上升。

由此看来,北京市多年在公共就业服务的均等化建设方面有卓越的成效,但随着北京市公共就业服务建设的高水平稳定与北京的高速发展,原有的对公共就业服务发展的支持稍有不足,所以不能对部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建设有所松懈,要适应北京市发展的速度。

(三)四川省的公共就业服务情况

四川省的补助补贴一直处在全国较低水平,失业率在全国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但从2016年开始,随着四川省每年的新增就业人口的不断增加,其在公共就业服务方面的财政补助补贴也呈上升趋势。随着四川省财政在公共就业服务方面补助补贴的增加,四川省的失业率开始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在2017年和2018年失业率显著下降。由此可以看出提高补助公共就业服务方面的补贴水平可以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完善,能有效的促进地区就业的发展,以及有效的控制失业率,对实现省内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有重大意义。

由此可得,四川省应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增加财政在公共就业服务方面的投入,特别是在建立职业介绍机构方面。四川省职业介绍所的建立相比职业鉴定机构、职业培训机构仍有所不足。职业介绍机构能加速人力的流转,使得公共就业服务更加有序、高效,有利于四川省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早日实现。

四、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问题的改进对策

(一)加大财政投入

财政资金为公共就业服务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因此政府的财政投入在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央财政应该具有宏观调控能力,注重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实现欠发达地区的公共就业服务水平的提高。地方财政要根据实际的经济情况控制好社会保障和就业财政支出,要对基层实现全面的就业服务政策,拉动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要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公共就业服务上。通过建立适当的资助渠道,例如政府资助、社会资助和公益资助等,开展多种样式的就业服务活动,将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进行有效地落实,并激发服务的新活力。

(二)建立健全的公共就业服务机制

政府在提供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失业救助等公共就业服务项目时会存在城乡居民差别对待的情况,导致公共就业服务存在差异。建立健全的公共就业服务机制,逐渐取消城乡户籍差别,将城镇与农村劳动者进行集中服务,提供相同的技能培训和文化培训的机会,使城镇与农村劳动者受到均等化的服务,有利于集中型劳动市场的形成。同时也要注意对失业者的关注,对失业者进行帮扶,将就业服务精细化,实现点对点、面对面的服务,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服务等。通过建立健全的公共就业服务机制,缩小城乡就业服务的差距,促进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社会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三)实现就业服务形式的多样化

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仅仅靠政府是不够的,需要个人、社会、机构的共同参与,促进资源共享、资源优化,从而实现就业服务形式的多样化。可以通过引进人才来提高社会机构或个人组织的服务能力与水平,拓展机构的服务范围以及服务功能,实现服务机构的统一化,从而促进就业服务形式多样化的实现。

五、总结

近年随着公共就业服务的发展与持续推进,各省市在公共就业服务方面的各项水平差距依然较大,这与各省市是否意识到公共就业服务的重要性有关。各省应逐步认识到其公共就业服务发展的重要性与长期需求,就自身发展水平,适应地调整公共就业服务方面的财政支出,进而加大对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以及机构的建设力度,为降低省内失业率而奋斗,从而缩小各省之间在基本公共就业服务间的差距,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进一步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猜你喜欢
均等化四川省北京市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节能与环保(2022年7期)2022-11-09 00:44:46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中小学校长(2022年4期)2022-05-28 11:40:36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测绘(2021年11期)2022-01-24 07:31:30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Association of peripheral anterior synechia,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glaucomatous optic neuropathy in primary angle-closure diseases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四川冶金(2019年5期)2019-12-23 09:04:34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四川建筑(2019年6期)2019-07-21 02:59:28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1-04 08:57:40
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建设
中国司法(2016年1期)2016-08-23 11:56:32
均等化服务试点一年间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