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促进新型城镇化研究

2020-03-22 12:50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城镇化旅游建设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91)

乡村振兴背景下,要推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需重视产业支撑的核心作用。而乡村旅游产业对文化传承和劳动力聚合的适应性,对自然文化资源整合的可能性等方面明显优于其他业态,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最优选择。因此,厘清乡村旅游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途径有助于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文献综述

(一)乡村旅游。国外学者最早从1994年开始研究乡村旅游,研究集中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乡村旅游发展策略、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等。国内学者对乡村旅游的研究主要包含乡村旅游的基础理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乡村旅游产业融合、乡村旅游影响等,多以实证和个案进行研究。如刘德谦(2006)对乡村旅游的概念、特征进行界定,认为乡村旅游活动发生在乡村,具有乡村性特点[1];弓志刚和李亚楠(2011)从共生系统角度研究了乡村旅游具体的发展模式问题[2];李静(2017)分析了影响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的因素[3];任强(2019)探讨了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4]。

(二)新型城镇化。国内外学者对城镇化的研究比较丰富,而新型城镇化是结合中国城镇化建设实践和理论研究提出的重要概念,研究热点集中于新型城镇化的目标、类型、产业支撑、影响作用等方面。有关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大多研究者认同其是“发于人口归于人本”这一观念,核心目标是解决人的城镇化问题;新型城镇化的类型包含异地城镇化、就近和就地城镇化,其中异地城镇化是城镇化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新型城镇化的产业支撑包含乡村旅游、特色小镇等;新型城镇化的影响作用包含生态环境、农户生计、产业结构等。

(三)乡村旅游促进新型城镇化。国内学者有关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研究可分为三部分,一是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关系,如张莞(2019)分析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与城镇化的协同发展机理及对应策略[5];二是乡村旅游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作用和模式,如赵希勇等(2017)分析了吉林省金州乡旅游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发展模式[6;三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如郭伟等(2017)认为新型城镇化下乡村旅游应以小城镇和产业集群化形式发展[7]。

综合上述研究发现,目前学者集中于乡村旅游的界定及其发展现状,以新型城镇化为背景的研究,缺乏对乡村旅游促进新型城镇化的研究。因此,研究探索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类型及实施措施,可为拟通过乡村旅游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地区提供参考。

二、乡村旅游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

(一)以生态文明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湖州市位于太湖南岸,是“两山”理论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发源地,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功打造了“湖州模式”,已成为我国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的典型样板、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示范模版。湖州于2014年成立旅游行政执法支队,加强乡村旅游市场联合执法的力度,保障了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与旅游者消费环境;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河长制”等多项水环境治理工作,实施城市生态景观等工程;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制定《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条例》等,积极探索乡村旅游、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发展的新途径。

(二)以乡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袁家村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自21世纪初开始发展关中民宿文化旅游,逐渐成为集娱乐、观光、休闲、餐饮于一体的关中印象体验地,以乡土文化为核心发展的特色古镇模式成为“关中第一村”。袁家村目标群体定位于城市的高端消费人群,以“永泰和”布坊、“五味斋”醋坊、“五福堂”面坊等特色民俗资源为核心吸引力;同时保留传统建筑工艺,由当地老匠人参与到建筑的修缮与建设过程中,保证了建筑的传统性和地域性特征,突出关中农村建筑文化资源的特点,以20世纪中期的关中传统氛围吸引了大量旅游者。

(三)以社区参与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北庄镇的干峪沟村为改善空心村状况成立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与北京北庄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联合打造“山里寒舍”乡村旅游项目,于2017年成功入选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村民在财产所有权不改变的基础上,自愿出租房屋、果树、土地等,可以入股旅游合作社,按入股比例与经济效益获取分红;可以参与客房服务、安保巡逻、卫生保洁、农场耕作、果树管护等基础性的旅游服务工作;也可以参与酒店主管、经理等较高层次的旅游服务工作,以积极的社区参与方式获取更多收益。

三、乡村旅游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具体举措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地要加大在政策、机制、服务、人才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形成“政策引导、社区参与、服务建设、人才支撑”的良性发展体系。

首先,实施积极的引导性政策,实现乡村旅游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政府应实施倾斜性的引导政策,将基础设施建设等引导性投入向有利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倾斜,如修缮维护古民居、合理开发民宿、保护生态环境等,使乡村旅游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产业驱动力或产业联动关键要素。

其次,建立社区参与保障机制,实现人口梯度转移。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旅游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不仅仅是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对产业依托的需要,更是为乡村居民参与现代化建设,共享现代化成果的政治要求。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保障乡村居民的利益是重点,建立社区参与保障机制,实现人口梯度转移。

再次,加快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与旅游服务的融合。应引进现代农场、休闲康乐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现代乡村旅游业态,整合使用政府、企业和居民的资源和资金,统筹利用惠农资金加强卫生、环保、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发展,形成外形美、功能多、配套全的现代乡村服务体系。

最后,培养、引进人才,构建就业支撑体系。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要求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这就需要增强现有乡村旅游基层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逐步培养了解乡村实际情况、能起带头示范作用的乡村旅游带头人,从而发挥乡村旅游资源的最大优势和价值。

猜你喜欢
城镇化旅游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旅游
家乡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