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日报社驻站记者简洁、查洪南、刘立新、何海燕、孙峰松/供稿)
6月8日至1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部署在全国检察机关同步开展“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新时代检察宣传周活动,这是检察机关向社会各界宣传职能、展示形象的一次盛会,也是对检察宣传部门如何创新宣传手段、有效传播检察正能量、唱响检察好声音的一次考验。新媒体的兴起,给检察宣传提供了广阔的线上舞台,而传统的宣传方法也有其不可替代之处,新时代检察宣传周期间,多地检察机关的宣传部门充分运用线上线下各种手段,精心打出“组合拳”,把宣传效果落到实处,为检察工作“赋能”。
北京市检察机关在这次宣传周上,运用时下最流行的传播手段——Vlog 视频,让公众足不出户地“云体验”检察服务和接待工作。
北京市检察院新闻中心策划制作了5 期揭秘检察工作系列的Vlog,以短视频的形式,分别向公众介绍接诉即办及查询反馈系统、互联网视频接访室、12309 检察服务热线、检察服务大厅、办信室的相关情况。每一期都邀请一位检察官,以“情景式”再现的方式讲述该项检察工作。“12309 检察服务热线的接线工作现场,检察人员们正在忙碌地与来电群众沟通、记录、分流、引导、处理……”在生动鲜活的现实场景下,检察官通过画外音进行通俗易懂的介绍,这种接地气、沉浸式的表现手法,胜过高大上的宣传片,让屏幕另一边的受众“一听就明白,一看就清楚”。
形式上的创新只是成功的第一步,第二步是搭起“唱戏的台子”,进行“流量营销”。每一期Vlog 制作出来以后,北京市检察院都会对Vlog 进行再加工,然后在“两微一端一抖”和传统媒体上推广。尤其是抖音平台,和Vlog 短视频的展现形式完全契合。北京市检察院官方微信首推的Vlog 经过进一步剪辑,在抖音上再传播取得了良好反馈。据统计,5 条短视频总播放量216.2 万次,其中单条最高播放量近120 万次、最高点赞量7.4 万,网友频繁互动,数以千计的公众留言询问相关检察服务情况,还有很多非北京地区的网友询问是否可以跨地区连线。
依托中国检察听证网全网直播,是成都市检察机关在新时代检察宣传周最大的亮点、看点。
6月5日,成都市检察院选送的一起不服不起诉申诉案件被最高检确定为6月9日上午参加中国检察听证网首批直播的案件之一。消息令人振奋,但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最大压力主要来自于首次全网直播,面临多重“大考”:既是对听证室建成后软、硬件技术层面的考验,更是将承办人办案能力、素质直接“曝光”于网民监督之下,成为“网红”并非人人所愿,直播中的不可控性更是让人忐忑。
为确保直播成功,成都市检察院由检察长挂帅指导,各部门积极行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反复演练。“听证会即将开始,请旁听人员入场”,6月9日上午9:30,随着书记员的声音响起,“龚某某不服不起诉刑事申诉案”公开听证如期举行。5 名听证员现场参与评议,12 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受邀在成都市检察院观摩室同步观看,同时还邀请超过1200 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人民监督员在线观看。
长达三个小时的听证会上,与会人员充分听取申诉人陈述,听证员形成独立评议意见,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获得听证员、代表委员及在线网友的好评,网民访问量达5289 次。成都市人大代表相里麒表示,“第一次观看听证直播,现场带入感很强,效果非常好。”
这次听证直播既增加了办案透明度、促进了司法办案公正,又达到了“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普法目的。成都市检察院及时总结这次直播的成功经验,形成了《关于在中国检察网开展公开听证直播的暂行规定》,明确了各部门职能职责及审批流程,为在全国进行复制推广提供了“成都样本”。
宣传周期间,最高检组织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12 家中央媒体赴河南开展集中采访“河南检察经验”。为配合这次集体采访活动,河南省检察机关积极准备,为采访团精准提供采访素材,下功夫做好“料”文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河南省检察院政治部宣传处指导相关基层检察院认真筹备,精选工作亮点和案例素材。同时,省院密集开展三项活动。一是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央媒体采访团来豫前的6月8日,省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13 家省级主流媒体参加,省院副检察长王广军向媒体全面介绍河南省检察机关“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工作开展情况和工作成效。二是开展大检察官接访。6月9日,省院检察长顾雪飞接待来访群众。接访实录得到中央媒体高度关注。三是举行检察开放日座谈会。6月10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和案件当事人与新闻媒体同志一起参观“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三个中心,并举行座谈交流,现场回答记者提问。
为确保集中采访取得预期效果,省院宣传处牵头建立了微信群,对采访团采写的稿件审核把关。三天集中采访期间,基本做到当天撰文、及时审核、当天刊发,实现了时度效的有机统一。
亮点经验来自基层一线。活动期间,省院宣传处通过宣传报道微信联络群及时向中央媒体记者提供相关素材,为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提供便利。为突出基层“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工作亮点和特色,中央媒体采访团走进郑州市中原区检察院,实地参观考察中原区院检察“丰巢柜”,现场体验24 小时不打烊的信件接收服务;走进郑州市管城区检察院,了解协同答复化解团队”工作模式。集中采访后,中原区、管城区检察院的经验做法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
采访团12 家中央媒体积极报道,共刊发40 余篇稿件,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工作进行深入宣传,集中展现了检察机关认真落实“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
开门搞活动。在宣传周期间,新疆检察机关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举行检察开放日活动等,邀请代表委员、传媒代表和社会公众走进检察院,让社会各界“零距离”感知检察工作。全疆三级检察机关共举办新闻发布会1 场、记者见面会2 场、检察开放日活动79 场,共计参加2165 人次。新疆自治区检察院以上率下,组织召开记者见面会,通报检察机关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相关数据、典型案例等有关情况,邀请人民日报、新疆日报、法制日报、检察日报、腾讯新闻、天山网、新疆949 交通广播、乌鲁木齐广电融媒体等参加宣传活动。同步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网络大V 及其他社会各界代表参观12309 检察服务中心“信、访、网、电”办理场所等,参观远程视频接访情况,了解“群众件件有回复”办件过程,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与会代表委员、社会各界人士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建议。
酒香也怕巷子深。新疆检察机关主动走到群众身边,摆摊设点街头“叫卖”,普法宣讲送“货”上门。同时,借助报刊、广播、电视、网站和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采取线上普法、线下宣传、入户宣讲相结合的方式,推进法治宣传进社区、进农村、进网络、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进机关、进公共场所等,延伸检察宣传触角,扩大法律宣传效果。活动期间,三级检察机关共开展法治宣讲220 场,参加人次达5.2 万余人。新疆自治区检察院业务部门在12309 检察服务中心门口“摆地摊”,发放宣传资料,介绍检察工作,倾听群众诉求,解答群众问题。乌鲁木齐市人民检察院走进FM96.1 新疆新闻广播《特别节目之检察职能零距离》和新疆新闻广播《法治进行时》栏目,开展检察工作宣传。乌鲁木齐铁路运输检察院借助小视频、微动漫等,走进铁路客运段推介“四大检察”“十大业务”,介绍“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情况,将检察产品送到群众身边。
吉林省检察院在宣传周活动中,结合吉林特色,创新宣传模式,搭建多元化宣传平台,做好深度融合报道。
为提升宣传周活动影响力,在全国首次省级检察院检察长公开听证、检察开放日和新时代检察宣传周新闻发布会上,累计邀请媒体21 家,形成新闻稿件50 余篇,“两微一端一抖”累计点击率破100 万次。听证会当天,“吉林检察”官方微博对听证会现场情况进行了全程图文直播,阅读量达23.9 万,形成#公开听证#话题,话题阅读量62.5万。《大检察官主持公开听证》一文在检察日报头版刊发,并被最高检官方微信、平安吉林微信转发,单篇阅读量近万次。
通过短视频、图文、Vlog、漫画、直播等方式,实时宣传全省活动具体情况。长春市经开区检察院的检察官们做客长春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889 新说法》直播间,介绍12309 检察服务中心职能、案件受理环节、如何走法律程序等相关问题,广大网友热心参与,直播现场回应网友提出的问题20 余条。全省三级院形成新媒体宣传作品505 个,总阅读量达537.1 万次。中国吉林网、新浪吉林、腾讯吉林、搜狐吉林四家媒体联盟单位,累计发稿200 余篇,累计阅读量43 万。
纵观新时代检察宣传周上多地检察机关的宣传手法,有独门绝技,一招制胜;也有全面开花,组合出招。无论什么招数,都是真正致效的实招、妙招。检察宣传的目的,不仅是唱响检察好声音,更要做到“声入人心”,切实让人民群众了解检察工作、理解检察人员的付出,与检察机关产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