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小细胞肝癌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0-03-21 08:46谢彩凤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2期
关键词:消融术消融生存率

谢彩凤,柳 伟,王 宇

(河南省开封市人民医院 彩超室,河南 开封 475000)

小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其中之一,其发病率与致死率均位于恶性肿瘤前列[1]。在我国,每年新发HCC或超出全球新发数目的一半以上,情况十分严峻[2]。因此寻求良好的治疗方法,延长患者生存期及改善患者预后十分关键。临床上用于HCC的治疗,早期大多使用肝脏切除术,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探索的不断深入,射频消融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得到临床医生的普遍认可。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式也是微创技术的一种,其与射频消融均以创伤小、可重复以及效果显著为特点[3]。诸多研究认为,微波消融与射频消融的治疗效果相当,可大量投入临床使用[4]。本文为求证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技术的临床效果,特选取本院64例小细胞肝癌患者进行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且自愿原则及治疗方案不同将本院2013年8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4例小细胞肝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入组患者均符合原发性小细胞肝癌诊断标准[5],且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②均为单发或多发肿瘤,预估生存期限大于3个月者;③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不符合射频消融与微波消融手术指征者;②单个肿瘤直径超过5 cm者;③治疗依从性差者。对照组(n=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47~70岁,平均(56.85±7.42)岁;肿瘤直径:0.62~4.87 cm,平均(2.71±0.84)cm;Child-Pugh分级:A级22例,B级14例;TNM分期:Ⅱ期26例,Ⅲ期10例。观察组(n=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48~71岁,平均(57.14±7.95)岁;肿瘤直径:0.61~4.88 cm,平均(2.73±0.85)cm;Child-Pugh分级:A级17例,B级11例;TNM分期:Ⅱ期19例,Ⅲ期9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本组均采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患者取仰卧位,随即进行局部麻醉,辅助以静脉麻醉。在超声引导下定位肝脏肿瘤所在具体部位,依据超声图像制定方案并选取合适的穿刺路径,调整射频消融仪至规定输出功率,逐步进针,进入后根据肿瘤的体积大小决定消融时长,一般维持在 10~20 min且每间隔1 min输出功率增加10 W,消融范围应大于肿瘤区域外1 cm,以确保消融完全。此外,将消融针头退出时应加热至75℃左右,黏合损伤部位避免术后出血。

观察组:与对照组取相同的麻醉方式与体位,在超声引导下使用冷循环微波消融仪,调整至规范的输出功率,将该仪器的针头放置在肿瘤部位进行消融处理,消融范围同上,时间持续15~20 min,对于肿瘤直径超过3 cm的肿瘤应该多点同时消融或定点多次消融,枕头退出处理同上。两组消融完成后,均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完全消融率及消融时间;②比较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主要包括CD3+、CD4+、CD8+以及CD4+/CD8+的比值变化;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半年生存率;④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等级资料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行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消融方法比较

2.1.1 完全消融率 两组患者的完全消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肿瘤直径≤3 cm时,观察组整体消融效果要优于对照组(P<0.05),而当肿瘤直径在3~5 cm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1.2 消融时间 观察组使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的时间为(15.14±3.36)min,较使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的对照组的用时(18.65±4.25)min,显著要短,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92;P=0.001)。

2.2 两组免疫功能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8+以及CD4+/CD8+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完全消融率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CD3+、CD4+、CD8+以及CD4+/CD8+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CD3+、CD4+、CD8+以及CD4+/CD8+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治疗后1.58±0.75†1.57±0.76†0.053 0.958例数28 36 CD3+/%治疗前51.47±6.54 52.14±6.65 0.403 0.689治疗后65.05±7.58†66.12±7.78†0.552 0.583 CD4+/%治疗前28.14±4.05 27.94±4.11 0.194 0.847治疗后38.17±6.43†37.86±6.29†0.194 0.847 CD8+/%治疗前30.17±6.93 30.58±7.02 0.233 0.817治疗后24.05±5.02†23.94±4.98†0.087 0.931 CD4+/CD8+治疗前0.94±0.12 0.93±0.11 0.347 0.930

2.3 两组半年生存率比较

经治疗后,观察组半年后存活27例,其半年生存率为96.43%;对照组半年后存活34例,其半年生存率为94.44%。观察组与对照组半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0.953)。

2.4 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7.14%)较对照组(25.00%)显著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地带,由于疾病初发时特异性较弱以及患者对自身健康的忽视,在疾病确诊时往往已发展至中晚期,在介入性栓塞治疗鼎盛时期,本病患者5年生存率不超过30%,效果极不理想[6]。针对本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将有效性与安全性放在同等重要位置,高效与安全是评价治疗肝癌方法价值的重要指标[7]。近年来,在影像学指导下的微创技术发展成熟后,肝癌的治疗方法变得多样化,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与微波消融术作为新型技术可供患者选择,而冷循环微波消融作为一种新型微创手术,在微电脑全自动控制系统下,其能通过调整电阻来精确控制输出功率,可使肿瘤病灶发生凝固性坏死,降低肿瘤远处转移发生率及复发率,提升患者远期存活率。有文献研究表明,相对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微波消融术能大大提升对肿瘤组织的坏死效率,尤其针对3~5 cm肿瘤病灶,其治疗后70%以上患者肿瘤病灶经CT扫描显示病灶完全性坏死[7]。

本文将两种方案应用于研究中,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完全消融率比较差异不大,肿瘤直径≤3 cm时,观察组整体消融效果要优于对照组,肿瘤直径在3~5 cm时差异并不明显。表明微波消融在针对直径≤3 cm的肿瘤更具有治疗优势,但微波消融与射频消融的完全消融率相当,本研究与叶剑锋[8]研究结论一致。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消融时间较对照组用时显著要短,表明微波消融在保障与射频消融相当效果的同时可节约时间成本,更具有临床价值。此外,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3+、CD4+、CD8+以及CD4+/CD8+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半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低,表明微波消融与射频消融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程度高度相似,在保障患者生存率上基本保持一致,与此同时微波消融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更小,表明其较射频消融更具安全性。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小细胞肝癌高效且安全,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猜你喜欢
消融术消融生存率
消融
心脏磁共振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脊柱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效果
消融边界:城市中的多功能复合空间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会厌囊肿的效果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影响胃癌术后5 年生存率的因素分析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