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短讯

2020-03-21 05:43:24赵迎龙,赵宏校
航天器工程 2020年1期
关键词:火箭轨道卫星

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

据新华网2020年3月9日报道,当天,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54颗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续将进行变轨、在轨测试、试验评估,适时入网提供服务。这是北斗三号第29颗全球组网卫星,也是第2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此类卫星将在星基增强、短报文通信、精密单点定位等特色服务上发挥关键作用。今年5月还将发射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届时北斗三号全球星座部署将全面完成。据悉,“北斗”导航系统的第41、49、50和51颗卫星已完成在轨测试、入网评估等工作,近日已正式入网工作。其中,第41颗“北斗”卫星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第49颗“北斗”卫星是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均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第50、51颗“北斗”卫星是中圆轨道卫星,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制。2017年11月以来,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7大系统、300多家参研参建单位、10万余名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仅两年多时间,中国已连续成功实施18次组网发射,将28颗北斗三号卫星和2颗北斗二号备份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以平均每月发射1.2颗卫星的高密度,刷新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速度的世界纪录。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运抵文昌

据中国航天网2020年2月5日报道,经过一周多的海陆运输,长征五号B遥一火箭于2020年2月5日安全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后续将与先期运抵的空间站核心舱初样产品一同进行发射场合练,之后拟于4月中下旬执行首次发射任务,发射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据长征五号火箭总指挥王珏介绍,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是在长征五号基础上,按系列化、模块化、组合化思路研制的一款新型大型运载火箭,也是我国首个一级半(即一个芯级+助推器,助推器又称为“半级”)构型的大型运载火箭,主要用于近地轨道大型航天器发射,承担着我国载人空间站舱段等重大航天发射任务。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长约53.7 m,芯一级直径5 m,捆绑4个直径3.35 m助推器,整流罩长20.5 m、直径5.2 m,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液氢和煤油作为推进剂,起飞质量约849 t,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大于22 t,是目前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研制工作于2012年全面展开,按照运载火箭研制流程和载人航天工程要求,于2018年11月通过了初样转试样研制阶段评审,进入试样研制阶段;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出厂评审。据悉,2020年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计划安排3次发射,将分别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火星探测器和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目前,发射场合练任务阶段各项工作已全面展开。面对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发射任务试验队临时党委认真落实集团公司各项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周密部署。

诺格创新系统公司完成首次卫星在轨对接任务

MEV-1对接Intelsat-901卫星

据航天爱好者网2020年2月27日报道,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创新系统公司(Northrop Grumman)于去年10月发射的“任务扩展航天器”(MEV-1)经过了数月的在轨测试,终于在2020年2月25日顺利与停靠在“墓地”轨道的Intelsat-901卫星对接成功。MEV-1利用大型商业卫星都具备的发动机喷管和星箭对接环结构,通过MEV-1上专门的对接机构进行捕获对接,“挟持”并替代被服务卫星的推进系统,帮助其维持姿态和进行位置保持,被服务卫星的星上载荷则继续正常工作,从而为其延长3~5年的寿命,理想情况下最多可延长10年。此次被服务的对象Intelsat-901卫星,于2001年6月搭载阿里安4号火箭发射升空,卫星已工作16年。2017年9月,该卫星被Intelsat-37e高通量卫星替代,因此Intelsat-901进入“墓地”轨道濒临退役,但星上大部分转发器仍可正常工作。延寿后的Intelsat-901将使用C频段和Ku频段覆盖北美和南美,非洲和欧洲,以取代Intelsat-907卫星,这是一颗已有17年历史的卫星,超设计寿命已经4年。MEV-1和Intelsat-901形成组合体后要进行额外的测试,因此Intelsat-901可以在三月下旬回到静止轨道恢复通信服务。在延寿项目完成后,MEV-1会将Intelsat-901重新推入“墓地”轨道,而后MEV-1可以为其它卫星继续进行延寿服务,公司表示目前静止轨道上80%的商用通信卫星都与之兼容。MEV-1基于已有的TacSat-3平台研发,结合了“天鹅座”货运飞船的部分技术,质量约2.3 t,设计寿命15年,针对静止轨道环境和交会对接进行特殊改进,装备一套特殊设计的对接和捕获机构,MEV-1入轨后主要利用电推进器耗时数月抬升轨道,同时进行在轨测试。据悉,MEV-1具有很高的军用技术先导验证价值,此次对接目标Intelsat-901卫星理论上可算作“非合作目标”,也就是说MEV-1可以对接地球同步轨道上任何姿态稳定的非合作航天器,无论是服务的对象还是其他不友善的目标,目前美国国防部对该任务十分感兴趣,而MEV-2也在制造中,虽然具体服务对象尚未公开,但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澳大利亚成立国家航天局

据德新社2020年2月19日报道,当天,澳大利亚总理斯科特·莫里森宣布国家航天局启动,澳大利亚国家航天局总部设在南澳大利亚州首府阿德莱德。莫里森在声明中表示,太空让改善地球生活的新技术得以开发,并提供了巨大的经济和就业机会。澳大利亚工业、科技部长卡伦·安德鲁斯表示,航天局目标是在2030年前将航天产业规模扩大2倍,新增2万个就业岗位,产业价值达到约79亿美元,使澳大利亚在不断增长的全球太空经济中占据更大份额。目前,澳大利亚的航天产业目前提供大约1万个就业岗位,主要包括卫星制造、地面支持设备和发射产业。

日本火卫一取样返回任务正式立项

火卫一

据今日航天飞行网站2020年2月20日报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已批准火卫一取样返回任务正式进入全面研制阶段。这项名为“火星卫星探测”(MMX)的任务将尝试首次把火卫一样品送回地球,以便在实验室进行分析。科学家希望藉此了解火星卫星的起源,确定其是被火星俘获的小行星,还是源自火星上一次远古撞击所产生的碎石。MMX探测器预计2024年9月由H3火箭发射,2025年8月进入绕火星运行轨道,并在平均直径约22 km的火卫一上着陆。探测器将利用岩芯采样系统从火卫一表面提取至少10 g样品,然后飞离,其还将释放由德法两国提供的一辆漫游车,对火卫一地形和化学成分进行为期3个月的探测。MMX将在2028年返回地球并在途中对火卫二进行几次近距离飞越探测。探测器的样品返回舱将在2029年回到地球。探测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推进舱、着陆舱和样品返回舱。探测器将携带由NASA研制的名为“梅甘娜”(MEGANE)的仪器,将通过探测火卫一放射的中子和伽马射线来测定其元素成分,法国将为MMX建造一台名为“宏观欧米伽”(MacrOmega)的红外相机与光谱仪,以帮助确定最佳采样位置。德法两国航天局2018年与JAXA达成协议,为MMX任务提供一辆漫游车。该漫游车将以日本隼鸟2号探测器的“吉祥物”(MASCOT)机器人为基础。

阿里安5号发射日本通信卫星和韩国气象卫星

日本JCSAT-17通信卫星和韩国KOMPSAT-2B气象卫星

据航空航天港网站2020年2月19日报道,当天,阿里安5号火箭用一箭双星方式将日本JCSAT-17通信卫星和韩国KOMPSAT-2B气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JCSAT-17通信卫星属于日本Sky Perfect JSAT公司,卫星质量约5.9 t,由洛克希德-马丁航天公司制造,搭载了C频段和Ku频段的转发器,以及L3哈里斯(L3 Harris)技术公司的18 m S频段反射器。Sky Perfect JSAT公司目前运行着19颗地球静止通信卫星和1颗SDS-4卫星,公司充分利用太空业务和媒体业务的双重优势开展运营,拥有多个系列通信卫星,其中包括JCSAT卫星系列,Superbird卫星系列(军用)和Horizons卫星系列(高通量)。除了提供卫星通信业务外,还利用从这些基础设施获得的各种数据来创建新的太空业务。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KARI)的GEO-KOMPSAT-2B气象卫星质量约3.4 t,卫星携带了空中客车防务与航天公司的海洋成像载荷和波尔航天公司的环境光谱仪,卫星旨在监测朝鲜半岛周围的空气污染和海洋状况。而GEO-KOMPSAT-2A卫星已于2018年12月发射升空。

SpaceX公司再次发射60颗“星链”卫星

火箭第一级回收失败

据新华网2020年2月18日报道,17日,SpaceX公司将第五批60颗“星链”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累计发射近300颗“星链”卫星,成为迄今为止全世界拥有卫星数量最多的商业卫星运营商。不过,执行发射任务的猎鹰-9火箭的第一级没能降落在海面的浮动平台上,回收失败,这是近4年来首次发生这种情况,上一次是在2016年6月。此次升空的猎鹰-9火箭第一级已执行过3次发射任务,由于火箭第二级的阀门部件出现问题,火箭发射比原计划推迟了24 h。据报道,此次回收失败可能由于卫星轨道的变化,此次发射的卫星被送入一个椭圆形轨道,火箭着陆比正常情况下更具挑战性。公司预计,今年年底前会将1500多颗卫星送入低地球轨道,将使公司能够为美国北部和加拿大提供互联网覆盖服务。

美“天鹅座”飞船给“国际空间站”送货

据新华网2020年2月15日报道,当天,美国诺思罗普-格鲁曼创新系统公司利用“安塔瑞斯”火箭发射“天鹅座”货运飞船,约9 min后箭船分离,飞船将约3.4 t科研设备和补给送往“国际空间站”。飞船18日抵达,此次运送的科研设备包括一台新型微型扫描电镜,可对微结构和纳米结构进行实时成像和测量,还有一套科研设备将用于研究可摧毁细菌的噬菌体病毒在微重力环境和宇宙射线下的表现,旨在开发新的抗菌方法。飞船预计5月离开“国际空间站”,将带走约3.7 t垃圾,随后再入大气层焚毁。

太阳轨道飞行器发射升空

太阳轨道飞行器示意图

据网易新闻2020年2月13日报道,9日,由ESA和NASA合作研制的“太阳轨道飞行器”(Solar Orbiter)搭载宇宙神-5火箭成功发射,为人类探测太阳拉开新的篇章。这也是继“帕克”太阳探测器后NASA对内层太阳系开展的第二次探测任务。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太阳探测器都运行在太阳黄道平面上,而在“太阳轨道飞行器”的帮助下,科学家将首次观测到太阳的两极,有助于理解太阳活动的内在规律。据悉,飞行器长2.5 m,宽3 m,质量约1.8 t,耗资约15亿美元,搭载10台科学仪器,其中的4台原位探测仪器用于收集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流,太阳的磁环境以及辐射强度等信息,另外6台遥感探测仪器主要用于探测太阳表面活动并生成相关图像。飞行器将在距太阳约4200万千米的范围内进行探测,其承受的温度将是地球轨道温度的13倍。为使得仪器能够正常工作,飞行器配备了一块大小约3 m×2.4 m,质量约147 kg的特殊防热罩,可以抵挡521℃的高温。防热罩厚度约38 cm,由三层材料组成,最外面一层的材质是钛,能反射热量,中间是热绝缘材料,最里层是蜂巢结构的铝材质。飞行器将在今年6月抵达第1个近日点,距离太阳约为7500万千米,并于今年12月26日首次飞越金星。在接下来的两年内,将在地球和金星之间利用引力弹弓效应反复加速,2025年,飞行器将飞临金星,其轨道将与黄道平面成17°,足以对太阳两极进行深入观测,而再次飞越金星将使得飞行器的轨道角度增加至33°。最终,飞行器预计将在10年内围绕太阳运行22圈。NASA表示,“太阳轨道飞行器”有望与“帕克”太阳探测器携手工作,为完成探测太阳任务相互补充。

NASA开展下一轮探索级任务

金星

据新浪网2020年2月15日报道,NASA宣布将给NASA下一轮探索级任务的4个决赛团队各提供300万美元资金,探索级任务被视为NASA的小型行星科学任务。这些项目耗资不超过4.5亿美元,旨在补充NASA较大的太阳系探索任务。其中2个团队将目标对准了金星,其他两个团队则分别专注于木卫一“艾奥”(Io)和海卫一“崔顿”(Triton)。他们刚刚获得的300万美元将用于制定任务计划以及在9个月内与任务相关的方案。最后,每个团队都将向NASA提交一份研究报告,并等待最后的晋级结果。4个团队的项目分别是:“金星辐射率、无线电科学、干涉雷达、地形和光谱学”(VERITAS)任务,重点将对金星表面进行测绘,并收集有关该行星与地球的发展方式和原因的数据;“金星深层大气稀有气体、化学和成像”(DAVINCI+)任务,重点将关注金星周围的气体。潜在任务的亮点是向金星的大气层进行深入探测,目标是了解金星的大气如何演化以及是否有海洋;“Io火山观察者”(IVO),任务将密切关注Io的极端火山活动,并试图更多地了解该卫星的结构;“三叉戟”(Trident)任务,将探测海王星的卫星“崔顿”(Triton),任务将飞掠海卫一并绘制其表面图,寻找有关海卫一是否真的具有推测中的地下海洋的线索。预计NASA将在2021年决定4个项目中的一个将成为获得完全资助的任务。

CHEOPS公布首批图像

CHEOPS拍摄的目标恒星

据美国太空网2020年2月11日报道,ESA的“系外行星特性探测卫星”(CHEOPS)公布了其拍摄的首批图像,目标恒星距地球约150光年,尽管模糊,但好于预期。CHEOPS于2019年12月18日升空,工作团队一直在等待其拍摄第一张图像,以确认设备一切正常。研究团队表示,图像本身有些模糊,但在意料之中,因为望远镜被故意散焦以提高测光精度。因此,尽管图像并不是特别清晰,但它很精确,这对于探测器发现太阳系外恒星亮度的微小变化来说必不可少。当系外行星从恒星前面经过时,恒星亮度会发生变化,CHEOPS正是借助“凌日法”搜寻系外行星。ESA表示,CHEOPS将重点关注体积介于地球和海王星之间的行星,其提供的数据将使科学家能够推算出这些系外行星的密度,而这是了解这些系外天体的第一步。

锈蚀金属涂层有望提升航天设备的屏蔽效果并减重

据环球网2020年2月14日报道,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科学家正在开发一种比传统材料更轻、更实惠的新型屏蔽罩。在太空和其它恶劣环境中,其能够对精密电子设备提供防护,同时将重量减轻30%以上。研究团队使用了一种特殊的保形涂层来代替金属屏蔽罩,即一种符合电子部件形状的聚合物薄膜。这些涂层多被用于保护微芯片和其它零件免受灰尘、化学物质、湿气和温度变化的影响。然而这种新涂层的微妙之处,就在于将聚合物和金属氧化物颗粒混合到了一起。在低能状态下,金属氧化物粉末应对电子设备伽马辐射的效果是传统材料的3倍,应对中子辐射损害的能力也高出225%。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纯金属粉末的屏蔽效果更好,但混合了聚合物的涂层,意味着它能够更加安全、且不会对电子设备产生干扰。新方案能够在保持同等屏蔽效果的情况下,减轻30%的重量。或者在保持相同重量的情况下,提升30%以上的屏蔽效果。目前团队正在进一步完善技术和寻求商业合作伙伴。相关研究,已发表在《辐射物理与化学》期刊。

俄雄鹰号飞船拟于2025年首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

据俄罗斯卫星网2020年2月14日报道,俄罗斯能源火箭航天集团的雄鹰号宇宙飞船将于2025年9月执行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前往“国际空间站”。相关文件披露,飞船计划于2023年9月首次以无人模式发射,但不会马上前往“国际空间站”,2024年9月才将以无人模式飞赴“国际空间站”。俄罗斯用于执行月球飞行任务的雄鹰号(此前称联邦号)新型宇宙飞船研发工作已经持续10年,原计划2015年以无人模式完成首次发射测试,2018年进行首次载人飞行,但计划随后变更。目前,该船首次试验发射已经推延至2023年,计划使用安加拉-A5火箭从东方航天发射场升空;2024年计划以无人模式飞行;2025年赴“国际空间站”执行载人飞行任务;2026和2027年使用“安加拉”系列火箭升空;2028年将首次搭载“叶尼塞河”超重型火箭发射,同年完成飞行试验并投入使用;2029年执行环月飞行任务;2030年运送俄罗斯宇航员登陆月球。此前曾有报道称,能源火箭航天集团正在制造首批2艘雄鹰号飞船,第一艘是试验用全尺寸模型,将于2023年使用安加拉-A5火箭首次升空,2028年搭载“叶尼塞河”火箭升空。第二艘是完全意义上的可重复使用飞船,用于执行飞行测试任务,并在随后投入使用。

SpaceX公司推出火箭发射在线预订服务

据网易新闻2020年2月12日报道,美国SpaceX公司推出了去年提出的猎鹰-9火箭发射微小卫星拼车预订服务,仿照美国私人火箭公司Rocket Lab的在线预定功能,可以直接在网页查看发射排期,服务范围包括没有预算或需要预订火箭发射的小型卫星客户,卫星质量在100~1000 kg。公司通过网站提供的共享服务的价格起价为100万美元,有效载荷不能超过200 kg,超出重量的每千克的收费为5000美元。客户可以指定所需的轨道和最短准备日期,然后输入要发射的有效载荷的总质量并获得估计成本。SpaceX还发布了随附的用户指南,包括了客户卫星的连接尺寸、载荷空间、电气接口等约束,还有振动、噪音、电磁、过载等参数,还包括客户服务流程、发射场管理、与政府和客户的责权分配和卫星状态报告格式等内容,非常详细。例如满足SpaceX使用的标准尺寸的端口适配器,如果没有自己的空间,则由SpaceX提供分离系统;如果航天器有附加组件,则可以在现场加油以拥有自己的推进系统,并提供最高200万美元的保险。客户选择所有选项并确认他们不受美国政府施加的任何行动或国际武器贸易条例(ITAR)限制后,可以输入信用卡号立即支付5000美元的押金,此后将分三期支付,以支付总计费用,其中包括在SpaceX确认接受他们的请求后5天内支付的最大一笔款项。

宇宙神-5火箭从未用过的一个型号将在今年首飞

宇宙神-5系列火箭

据《今日航天飞行》2020年2月11日报道,美国天军一位发言人称,宇宙神-5火箭的一个此前从未发射过的型号将在今年底将美国军方两颗空间监视卫星送往地球同步轨道。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宇宙神-5火箭自2002年8月以来已发射了82次,但其配备5.4 m整流罩并捆绑单台固体助推器的“511”型却还未用过。该型号首飞时搭载的2颗卫星属于天军的“地球同步空间态势感知计划”(GSSAP),编号GSSAP-5、6。2颗卫星由诺斯罗普-格鲁曼创新系统公司建造,用于帮助军方跟踪和观测地球同步轨道上的物体。宇宙神-5-511火箭静止转移轨道搭载能力约5.25 t,低地轨道搭载能力约11 t。宇宙神-5火箭设计了多达20个不同技术状态可供选用,从而让工程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具体任务的需求来选择运载能力和有效载荷空间。任务规划可选用4~5 m直径的整流罩,并可选择捆绑0~5台固体助推器。火箭的“半人马座”上面级亦可根据任务要求选设1~2台RL10发动机。不过,迄今为止,宇宙神-5火箭采用双发上面级配置的飞行仅有一次。这种配置仅在发射波音“星际客机”飞船时使用。宇宙神-5系列火箭迄今用得最多的型号是采用4 m整流罩和不设固体捆绑的“401”型。包括该系列2002年8月的首飞,宇宙神-5-401型已发射了38次。联合发射联盟公司正在研制升级型的“火神-半人马座”火箭,用以接替“宇宙神”和“德尔它”系列。

日本使用H-2A火箭成功发射光学侦察卫星

IGS光学-7卫星发射

据澎湃新闻2020年2月9日报道,当天,日本使用H-2A-202型运载火箭发射一颗光学侦察卫星,发射21 min后星箭分离。卫星名为“情报收集卫星”(IGS)光学-7。卫星原计划1月28日发射,但由于火箭系统发生了氮气泄漏,发射延期。IGS系统卫星由三菱电机公司研制,由内阁卫星情报中心运行,分为光学卫星和雷达卫星,卫星的成像性能等具体技术参数保密。据报道,2018年2月发射的光学-6属于第三代光学卫星,地面分辨率优于0.4 m,第三代雷达卫星的最高分辨率为0.5 m。日本政府最初是要建设由4颗卫星(光学和雷达卫星各2颗)组成的IGS系统,后将卫星数量增加至8颗(光学和雷达卫星各4颗),并增设2颗数据中继卫星。据悉,光学-7采用了高性能光学遥感器,并首次搭载激光中继系统,未来可与中继卫星配合工作,有助于地面控制中心实时获取卫星采集的情报信息,进而提升日本天基情报获取能力。有分析认为,光学-7是光学-6的改进型,属于第四代光学卫星,分辨率优于0.3 m,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NASA公布Starliner失败的初步调查结果

“星际客机”

据环球网2020年2月8日报道,2019年12月,波音公司的“星际客机”(Starliner)在首次飞行试验时因软件缺陷和通信线路问题而未能按照计划抵达“国际空间站”。近日,NASA发布了调查结果,原因主要归为任务历史计时器的错误、服务模块处理顺序中的软件问题,以及一个间歇性空间到地面的前向链路问题。简而言之,两个软件缺陷和一个通信中断导致Starliner无法抵达目的地,目前有关通信问题的调查仍在进行中,NASA和波音仍在分析前两个问题究竟是由于缺陷代码导致还是用户或系统错误导致。调查还发现,这些问题没有通过飞行前的安全检查。NASA表示,软件缺陷尤其是在复杂的航天器代码中并不意外。此外,联合调查小组还表示,他们已经制定了一份优先纠正措施的清单,但在2月底公布更详细的调查结果之前他们还将继续调查。与此同时,Starliner何时能再次飞行尚未可知。

MAVEN探测器发现火星电离层中的层和裂痕

MAVEN探测器

据新浪新闻2020年2月7日报道,NASA的“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任务”(MAVEN)探测器研究在火星上层大气(电离层)带电部分发现了“层”和“裂缝”。这种现象在地球普遍存在,并造成无法预测的无线电通信中断。科学家并不能完全理解这种现象,其形成于据地表高度约96 km的大气中,火星上意外发现的“层”和“裂缝”,使科学家得以探索和更好地了解这些现象。在火星上,MAVEN可以在较低的高度进行轨道飞行,并可以直接对特征进行采样。MAVEN的一个仪器最近探测到,当MAVEN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大量的等离子体突然出现了峰值。到目前为止,MAVEN已经发现,这些“层”也有“镜像相反”的“裂缝”,那里的等离子体不太丰富。研究火星将有助于科学家了解地球上的现象。

SSTL宣布将于2022年发射“月球探路者”通信卫星

据新浪新闻2020年2月7日报道,英国萨瑞卫星技术有限公司(SSTL)宣布,公司正在研制名为“月球探路者”的月球数据中继通信卫星。预计将于2022年底发射,并将通过与月球表面和轨道相连的S波频段和UHF链路,以及回到地球的X频段链路,为登月任务提供价格合理的通信服务。卫星质量约280 kg,2022年发射意味着其能够协助NASA的“阿尔忒弥斯”(Artemis)计划,该计划旨在2024年前将第一位美国女性和一位美国男性送上月球南极,并在2028年之前绕月球运行。SSTL表示,除了其“月球探路者”项目外,公司还在研究航天器星座的计划,希望将其送入月球轨道,以在月球上提供通信增强服务,有助于未来月球的勘探开发或星际旅游业。

猜你喜欢
火箭轨道卫星
miniSAR遥感卫星
基于单纯形法的TLE轨道确定
CryoSat提升轨道高度与ICESat-2同步运行
朝美重回“相互羞辱轨道”?
环球时报(2019-12-05)2019-12-05 05:13:15
静止卫星派
科学家(2019年3期)2019-08-18 09:47:43
飞出去吧,火箭!
运载火箭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
透视奇妙的火箭
超酷的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