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沁
又是一岁鼠年到。老鼠作为十二生肖之首,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动物。米老鼠、料理鼠王、舒克、贝塔、精灵鼠小弟……活跃在荧幕上的老鼠,一直都是娇小机灵的代名词。但是,在远古时代,老鼠们的亲戚那是一个赛一个的怪:有的体大如牛,有的头上长犄角……想知道它们的秘密吗?那就一起走进史前鼠类的世界吧。
什么动物才是鼠?
提到鼠,大家似乎都不陌生:在童话故事里,老鼠可以当主角;在宠物市场里,可爱的仓鼠受到人们的喜爱;在一些破旧的房屋里,甚至能看到家鼠在厨房里偷东西吃。那什么动物才是“鼠”呢?
古生物学家告诉我们,从狭义上讲,只有啮齿目中鼠科动物才能被称作鼠;而从广义上讲,凡是啮齿类的动物都能被当作鼠类的一员。啮齿类动物是哺乳动物中的一个大家族,无论是从种类上还是数量上看,都是当之无愧的冠军。目前,啮齿类动物的种数占到全球哺乳动物的40%,从大家熟知的仓鼠、田鼠和松鼠,到河狸、水豚和豪猪,都属于啮齿类动物。除了南极洲和少数海岛,啮齿类动物几乎遍布全球各地。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把长有大门牙的兔子也归入啮齿类动物中。但后来专家发现,兔子的上颌有两对门齿,而啮齿类动物只有一对,而且在骨骼结构和咀嚼方式等很多方面,两者都有显著差异。于是,他们把兔子“赶出”了啮齿类,独立增设了一个兔形类。
东方晓鼠:来帮老鼠修家谱
啮齿类动物种类丰富、分布广泛,家族成员不仅在体形大小上有明显差异,形态结构也有许多不同。那么这个繁荣的大家族是如何起源的呢?
20世纪时,古生物学家在北美挖掘出了大量原始的啮齿类动物的化石,所以学者们纷纷把北美当作老鼠的“老家”。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在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和我国西北地区,相继有了惊人的发现,大家的目光这才从美洲移向了亚洲。
1977年,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李传夔先生在我国安徽省潜山盆地发现了一种小型哺乳动物的化石。根据鉴定,李传夔认为这只来自5000多万年前的小家伙带有啮齿类动物最大的特点——“啮”。怎么理解呢?啮齿类动物的门牙生长迅速,为了避免门牙影响生活,啮齿类动物一辈子都要通过不断啃咬,使凿子般的门牙不断磨损。李传夔发现的那种史前小动物,它有一对大门牙,颊齿(前臼齿与臼齿统称为颊齿)退化,骨骼结构显示出它已经有了“啮”的本领。
李传夔将这种动物命名为东方晓鼠。因为他觉得,东方晓鼠的发现使得啮齿类动物的起源问题犹如东方旭日一样,朦胧欲晓了。通过对比分析,古生物学家发现东方晓鼠的下颌并不能做大幅度的摆动,因此,它“啮”的本事可没有今天的老鼠强。考古学家告诉我们,东方晓鼠并不是老鼠的真正祖先,而是老鼠祖先的远亲。但通过它,我们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老鼠起源的重要线索。
仅仅过了两年,李传夔又在湖南衡阳盆地发现了钟健鼠的化石。和东方晓鼠不同,钟健鼠是真真正正的“耗子”,属于梳趾鼠超科。它的亲戚梳趾鼠至今仍活跃在北非沙漠。
角囊鼠:地鼠头上长犄角
钻土挖洞的地鼠很可爱,甚至还有一款风靡全球的游戏,叫“打地鼠”。但你能想象地鼠的头上长犄角吗?生活在中新世晚期的角囊鼠就是这么一个鼠类怪客。
角囊鼠曾经生活在辽阔的北美平原,是一种穴居动物,体长约30厘米。和身体相比,它的脑袋很大,眼睛却很小。不过,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它鼻子上方的两个角。因此,角囊鼠是啮齿类动物中唯一长角的成员,也是长角的哺乳动物中体形最小的一种。
鼻子上的两个角有什么作用呢?古生物学家首先想到,角囊鼠作为一种生活在地底的动物,会不会把角当作挖土的工具呢?这个想法被否定了。因为人们发现角囊鼠的前肢粗壮,还有强而有力的指爪,仿佛小型挖掘机一样。有了這样的“挖掘机”,角囊鼠就无须再用角来掘土。
很快又有人提出,角囊鼠会不会在繁殖期用角来撞击比拼,以吸引异性呢?山羊、犀牛和梅花鹿等动物,到了求偶的季节,雄性就会用自己头上的角来相互较量,武艺高超的雄性往往更能得到雌性的青睐。但专家表示这个说法不太可靠,因为化石证据显示,角囊鼠的颈部不是很灵活,活动角度并不大,很难像山羊等动物那样用角来对决。
那这对角到底有什么用呢?古生物学家猜测,这对角是用来防范肉食动物袭击的。角囊鼠将洞穴当作堡垒,每当掠食者将头或者前肢探入洞穴时,地洞里的角囊鼠就会用角猛地一撞,将掠食者击退。
国父水豚:史上最大的啮齿类动物
在网络上,有种性格慵懒、脾气极好的动物,因为和其他动物和睦相处的照片而成为人气很高的网红,它们就是生活在南美洲地区的水豚。水豚体长1到1.3米,体重30到50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啮齿类动物。不过,和史前啮齿类动物——国父水豚相比,水豚就是一个小家伙。
20世纪60年代,古生物学家在南美洲的乌拉圭境内发现了一些啮齿类动物的牙齿化石,其特征与今天长尾水豚的牙齿有些相似。为了纪念乌拉圭独立运动的领袖、“乌拉圭国父”何塞·阿蒂加斯,古生物学家莫内西等人将新发现的史前长尾水豚,起名为国父水豚。到了1987年,古生物学家在同一地层中发现了一个更巨大、更完整的啮齿类动物化石。经过20多年的研究,科学家认为它是国父水豚的一种,命名为莫氏国父水豚,以表彰莫内西教授的研究发现。
莫氏国父水豚生活在400万到200万年前,栖息在森林附近的河口三角洲。虽然和水豚的亲缘关系较远,但国父水豚应该和它们一样,喜欢在水边活动,时不时泡泡澡或游游泳。从化石上推断,莫氏国父水豚体长3米,肩高1.5米,体重约1吨,几乎和野牛差不多大!想象一下,体形和牛一般大的“老鼠”在你面前缓缓漫步,是多么震撼的场面!国父水豚的外形和水豚类似,身上披着长长的毛发,有一条短短的尾巴,耳朵又小又圆,眼睛靠近头顶,看上去就像豚鼠和河马的结合体。
莫氏国父水豚的脑袋巨大,长度接近53厘米,口中长有一对30厘米长的大门牙。科学家推测,莫氏国父水豚可能以水生植物和水果为食,因为它们的臼齿很小,无法研磨坚硬的草。巨大的门牙能用来撕咬,雄性莫氏国父水豚们争夺配偶时就靠这个“武器”相互打斗。
硅藻鼠:“死而复生”的史前家族
2004年,美国和泰国的一些生物学家一起前往老挝进行生物考察,一行人深入老挝的山林,与村民进行交流互动,并前往当地集市感受老挝文化。
在集市上,有猎人从山里打来的各种野味,其中有一只灰不溜秋的小动物吸引了专家们的注意:它身体圆滚滚的,有一条毛茸茸的尾巴,全身长有灰黑色毛发,看起来有点儿像小松鼠。专家们感到疑惑,因为他们从未见过这个物种。向猎户咨询之后,专家们前往山中寻找这种动物的踪迹,可惜,很长时间都没找到。直到第二年,他们终于捕捉到了一只活的个体。最后,他们把这个新物种命名为“老挝岩鼠”,并拍摄了一些影像资料。
后来,这只动物的标本被送往实验室进行研究。最终的鉴定结果让科学家惊呆了:这只“老鼠”的骨骼结构和我国山东临朐县山旺地层出土的硅藻鼠科动物的很接近,但是硅藻鼠类是一个已经灭绝了千万年的史前家族!
硅藻鼠类曾是广泛分布于东亚的史前啮齿类,但在1100万年前就消失在地球上了。一个消失了这么久的史前家族,却突然出现在了老挝的森林里,也难怪科学家如此惊讶。这个来自老挝的重大发现无疑在科学界掀起了波澜。
为啥灭绝许久的史前家族“死而复生”了?有人认为老挝岩鼠体形较小,一直躲藏在老挝的深山老林里,没有受外界的干扰,因此,躲过了一场场大灭绝,幸存至今。还有人认为,这是研究人员鉴定错误,老挝岩鼠只是啮齿类动物的一个旁支,不可能是已灭绝家族的成员。看来,“复活之谜”的答案还需要科学家不断探索才能找到。
(水云间摘自《我们爱科学·智慧百科》202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