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蒙 张煜
当下的上海,金融技术创新和实体产业优势正在融合叠加。在中国宝武、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和同济大学的共同推动下,钢铁行业这一最基础的传统工业领域,率先大规模应用区块链技术。
2019年以来,全国钢铁产业链上已有超过1000家中小企业享受到源自上海的区块链创新服务,融资成本最低可至4.35%。“最小一笔企业融资只有3800元,当天完成,这在传统金融服务中不可想象。”金融业内人士认为,区块链技术应用后,有望同时解决钢铁产业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银行风控难、部门监管难的三大难题。
最前沿的区块链技术,为何率先“链”上最传统的钢铁产业?
在中国宝武集团负责人看来,这并非巧合,正是因为传统的钢铁产业遇到发展瓶颈,需要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区块链技术兴起,让人们看到了破题的新方向。
钢铁业是工业基础,有着超长的产业链,催生出庞大钢贸产业。由于钢材是大宗商品,钢贸需要垫付海量资金,融资难、风险高,一直是钢贸领域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共同面临的难题。数次钢贸危机发生后,一个核心问题日益清晰:信用体系缺失。
近年来,中国宝武在转型中提出构筑“高质量钢铁生态圈”的目标,旗下的欧冶云商钢铁电商平台,就是宝武为全行业提供服务的核心力量。
作为第三方平台,欧冶云商以电商服务为入口、物流服务为基础、供应链金融服务为纽带、知识服务为增值手段、技术服务为提效工具,形成了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四流合一”的大宗商品生态服务体系。成立以来,欧冶云商深化推进智慧服务,通过数据赋能,提升交易效率,通过服务增值,提升交易体验,助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
钢铁产业很大,但参与者并非个个实力雄厚。截至2018年底,短短4年,欧冶云商平台交易总量达1.2亿吨,变现4380万吨。欧冶云商总部大屏实时显示,平均每单成交量仅12吨。
“12吨就一个钢卷那么重,非常小,说明背后参与者大多是中小民营企业。”欧冶云商工作人员介绍,传统信贷规则下,这些企业信用不足,融资不易。钢价上涨、信贷宽松时日子过得好;价格一跌,银行一收,资金断裂的风险便会层层蔓延传递。
作为钢铁业公共平台,欧冶云商一直致力于构建钢铁生态圈参与方的信用体系,具有去中心化、去中介、分布式记账、数据不可篡改、可追溯等优点的区块链,进入企业技术研发者的视线。“干过实业的都知道,如果没有区块链这样的技术手段,产业链上多一个层级,信息流动就会困难一倍,不同企业主体间的协作困难程度也会增加。”中国宝武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最终将导致产业链上信用资质相对较差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难度成倍增加。
“凭借中国宝武作为实体企业的运营经验,我们觉得区块链技术就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负责区块链项目开发的欧冶金服公司總经理陈然说。
三年前,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正在寻找区块链应用场景,来到上海调研时,几方一拍即合。
一年筹备后,2018年7月,“上海市大宗商品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应用示范项目”立项,在上海市经信委和央行上海总部的指导下,基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技术支持,欧冶云商承担起示范项目的研发、建设和业务运营任务。
3个月后,一个名叫“通宝”的数字资产凭证产品在上海大宗商品区块链平台上诞生,这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以应收账款债权为载体的数字资产凭证。2019年10月,通宝获得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备案,拿到了后续合规发展的“身份证”。
当海外大企业跃跃欲试计划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时,作为中国钢铁龙头企业的中国宝武却率先推动区块链技术与实体产业融合,为中小企业服务。
诞生在上海的通宝,并非数字货币,而是一种在具体的实体产业内流通、以信用为核心的数字凭证。与实体产业紧紧捆绑,意味着它很难成为外界“炒作对象”,不会对金融体系产生冲击和影响。
脱虚向实、融入实体后,人们发现区块链技术确确实实在降低风险,而非增加风险。有了大宗商品区块链平台和数字凭证,钢铁产业链上的信用点联结成链、成网,开始形成一种以信用为基础的生态圈。
在生态圈内,钢铁业龙头企业可以非常容易地将自身信用资源向产业链上的中小民营企业分享传递,依靠来自区块链的信用背书,小企业可以利用像宝钢股份那样的大企业信用等级,享受低成本融资。
投入运营仅1年,上海大宗商品区块链平台累计通宝交易规模已超200亿元,中国宝武成员单位及上下游战略客户中,已有近百家优质企业借助通宝开展业务。这些优质企业中不乏一些具有成为链上核心的企业,比如,宝钢股份就已实现区块链通宝应用的常态化。
信用就像是纽带,一头连着小企业融资,一头连着监管和风控。当信用上链,融资容易了,风险也随之大幅下降。一年来,上海大宗商品区块链平台通过多维度整合信息上链,使金融机构更好地掌握中小企业真实业务往来与经营状况,从而防范金融风险。“过去监管资金去向一直是难点,现在通过应用区块链技术,有了更有效的手段。”陈然说。
“我们在试点开展区块链平台服务过程中始终主动拥抱监管,与监管机构共同研究运用金融科技建立更为有效的监管方式。”欧冶云商负责人介绍,一年多来,欧冶方面和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传统模式与新模式之间不断比较实践、总结经验、持续优化,目前已在智能合约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上海大宗商品区块链平台运营一年之后,欧冶云商又有了新的发现:区块链技术与实体产业融合后,链条正变得越来越长,金融服务的半径不断延伸。
传统服务模式下,金融机构看钢铁产业链上众多中小企业,总是“隔了一层纱”,距离远了,感觉则更加模糊。
而在钢铁产业中,像中国宝武这样的核心企业总是比金融机构更了解产业。“通过建设大宗商品区块链平台,上海的金融机构更容易沿着钢铁产业链在上下游找到希望对接的服务主体。”金融业内人士表示,这将推动上海金融中心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
中国宝武发现,如今区块链上的1000多家中小民营企业,其中一半分布在长三角三省一市,70%的资金去向也是长三角地区,平台上首单业务服务对象就是浙江一家小企业。
制造业发达、民营经济活跃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钢铁贸易最发达、最集中的区域之一。过去,上海金融机构对钢铁行业的服务重心以上海本地为主;如今,区块链正在帮助金融服务打破区域边界,推动要素资源自由流动,促进长三角产业的一体化发展。
钢铁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也从另一个层面感受到区块链带来的“边界拓展”。他们不只是融资更容易,还可通过大宗商品区块链平台和相关区块链技术,进行采购、物流、加工、保险等业务场景的链接。目前,已有部分企业在欧冶云商的帮助下试点相关场景,一个集贸易、物流、金融于一体的钢铁产业区块链生态圈已在眼前。
在上海,钢铁是区块链融入实体产业的第一站,从钢铁业出发,区块链在更多领域的新应用值得期待。
“比如宝钢是汽车行业最重要的汽车板供应商。钢铁和汽车两大行业之间,可以通过区块链,挖掘更多的服务对象。”陈然介绍,欧冶云商已经开始瞄准汽车、装备制造等上海先进制造业产业链,拓展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
在这样的場景下,核心制造企业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优点进行更好地产业协同,输出信用资源,让金融资源更精准配置,政策优惠更有的放矢。“比如,在扶持特定产业时,可以围绕重点企业,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溯源,为配套企业提供准确有效的政策和金融扶持。”
2019年12月16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中国宝武集团调研时,寄语宝武集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实体经济、聚焦高端制造,率先打造钢铁产业区块链生态圈,加速重构传统制造业产业链,进一步打通创新链、应用链、价值链,更好为上下游企业赋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助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这是中国宝武产业创新发展和区块链技术融合的目标和方向。
(作者单位: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