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合肥高新区 “双高增长”秘诀

2020-03-20 14:38吴明华
决策 2020年1期
关键词:高新区合肥企业

吴明华

【编者按】

如果说合肥是中国城市创新发展的一匹“黑马”,合肥高新区则是这匹“黑马”最重要的发动机之一。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中国声谷·量子中心”品牌声名远播、初露峥嵘,但它的雄心远不止于此。其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大数据、5G、大健康、信息安全等战新产业领域同时发力,在全国乃至全球搅弄风云。128平方公里的园区内集合了这么多未来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都颇为罕见,合肥高新区已经升级为一座“未来城”。它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很少有城市像合肥一样对创新“倾城之恋”,也很少有园区像合肥高新区这般对创新28年如一日孜孜以求。特别是近年来,合肥高新区构建了以创新为特色的高效率增长模式,使其发展速度、质量持续保持“双高增长”。高效率增长模式是对传统增长模式的创新升级,深得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精髓。本刊专访合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宋道军,深度解读合肥高新区高效率增长模式,以飨读者。

打造创新驱动的高效率增长

《决策》:近年来,合肥高新区发展速度、质量持续保持“双高增长”,在国家高新区中稳居第一方阵。在高质量发展中,合肥高新区探索出了一条什么样的路径?

宋道军:近年来,合肥高新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的决策部署,在合肥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围绕“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目标,坚定不移推动创新驱动,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坚定不移加快动能转换,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态势明显。

第一、构建“创新驱动型”高效率增长模式。我们聚焦创新要素融合,大力引育各类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发展模式由投资规模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构建以创新为特色的高效率增长模式。

聚力原始创新。持续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系列重大平台建设,促进原始创新能力向下向外延伸,链接产业需求。如把量子创新院作为源头活水,集聚国盾、国仪、本源等一流量子企业,打造“量子大道”和中国“量子中心”。

融合要素创新。实施名校名企名所合作战略,吸引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腾讯、阿里、36氪等国内外知名创新平台和孵化载体,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孵化链条。截至目前,建成各类联合实验室、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近100个,孵化企业800余家,转化各类成果1000余项。

转化机制创新。通过“1+1+N”模式建立中科院创新院、中科大先研院等协同创新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采取“企业主导、政府引导、校企协同、多元投入、市场驱动”模式组建合肥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讯飞开放平台等新型研发机构,鼓励38所、讯飞等龙头企业整合业内资源,实现科研成果的快速产业化。

得益于良好的创新生态, 2019年前三季度,合肥高新区发明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量、PCT申请量等六项专利指标均位居全省第一,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304.5件,居全国前列。1-11月高新区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利润率9.1%,高出全国3.2个百分点,高出全省2.9个百分点,基于创新驱动的高效率增长模式初步构建。

第二、升级“消费导向型”有效性市场供给。针对传统产业受宏观经济影响,行业持续低迷等新情况,制定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深入推动产业、产品、服务升级,加快有效性供给增长。通过加速家电、汽车、光伏等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化改造,实施装备产品提质升级工程,实施智能制造融合发展工程,高新区供给质量不断提升。2019年1-11月规上工业产销率98.0%;上半年制造业税收增幅20.73%,是全市唯一保持增长的开发区。

第三、提升“新经济主导型”中高端产业结构。我们加快培育新经济生态,打造以智能经济为核心,以健康经济、绿色经济、共享经济和创意经济为重点的“1+4”新经济产业形态,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升级。2019年1-11月,战新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产值比重达70%,增速17.4%,保持快速增长。

第四、明确“生态友好型”绿色园区方向。我们将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推动工业向“高质量、高科技、高效益、低污染、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全域绿色的生态型花园式园区。率先在全国工业园区中编制绿色发展规划。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复查评估工作中获评“优秀”等次。2019年上半年市级考核断面水质达到2020年阶段性水质目标,PM2.5、PM10指标全市最优,园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基本实现从“山水”绿色到全域绿色转型。

第五、坚持“资源集约型”可持续增长路径。我们综合考虑经济及社会资源的承受能力,从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入手,涵养长期增长活力,实施要素集约化、政策精准化和管理精细化,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2019年上半年,高新区市场主体总量突破3.7万户,同比增长30%,其中企业突破3万户,同比增长32%;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0家、“五上”企业265家,新增数均位居全市第一;176家企业挂牌省科创板,占全市的40%。

向创新发展“4.0版”演进

《决策》:创新是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核心。从28年实践来看,合肥高新区创新发展之路是如何演化升级的?

宋道军:合肥高新区发展得益于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今天好的发展势头和发展结果。高新区从最初的聚焦科技研发实现产业化的“1.0版”,到推动产业集群与金融融合发展的“2.0版”,到政府引导基金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3.0版”,再到营造服务生态激发创新动能的“4.0版”,实现了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優化和升级。

1.0版研产模式。建区初期,我们将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品和企业作为战略任务。建区以来,3000多项研发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催生了世界上第一台VCD、中国第一个基因工程重组药物、国内第一台C波段全相参移动式多普勒天气雷达、国际领先的讯飞语音技术走进亿万户等,涌现出科大讯飞、阳光电源、安科生物、国祯环保、美亚光电、科大国创、华米科技等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标准和品牌的高新技术企业,建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共安全、生物医药、光伏新能源等支柱产业。

2.0版产融模式。在研产模式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将资本更有效地配置至产业。我们瞄准园区重点培育的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公共安全、TMT等高新技术产业进行基金投资布局,重点扶持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知名院校的人才团队,自主设立和参股设立了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产业类基金,积极争取省政府成立了规模50亿元的中国声谷产业基金等,并引进各类社会产业基金110多支,推动资金链与产业链融合互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集群发展壮大。

3.0版融创模式。产业发展离不开顶天立地的支柱企业,更需要铺天盖地的创新型小微企业。如何使高能资本“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成为这一阶段的重点。高新区针对占园区90%的中小型创新创业企业的成长各阶段,贴身设计覆盖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股权类、债权类财政金融产品,撬动银行、基金、担保等各类金融资源聚焦双创主体。特别是加强早期项目投资力度,设立了全省首支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双创孵化引导基金等,以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创新型企业为重点投资对象,有效弥补市场化基金在早期投资环节的缺位。

4.0版创服模式。新时代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我们必须着力构建创新创业最优生态,努力实现技术、人才、资本、政策等全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新区努力探索双创服务新模式,在为企服务等政务场景上创新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打造区域经济大脑,目前已累计帮助26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超过1万次科技中介服务;推出“合创汇”双创活动品牌,搭建资本项目路演、创业训练营等创业者与企业家、投资人的交流对接平台,3年来累计举办大型“合创汇”品牌活动31场,带动园区各类双创活动超900场,帮助30余个项目获融资约4.5亿元,帮助咪鼠科技、速显微电子等一大批小微企业突破A轮融资进入发展快车道;着力建设经济大脑、智慧城市、未来教育、未来健康、智慧车站、无人驾驶、量子应用、未来智造等孕育新经济生态的原创性应用场景,为新经济企业发展提供入口,促进新技术推广应用、新业态衍生发展、新模式融合创新。

专业化干部队伍是制胜“法宝”

《决策》:近年来,合肥高新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战新产业异军突起,在招商引资、营商环境等方面有什么样的秘诀?

宋道军:这几年我们坚持发展新经济,也选择了很多突破口。集成电路产业是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2010年以前,合肥几乎没有集成电路企业。即使有,也就1-2个企业,现在发展到300家,高新区就占约200家。合肥市2012年就开始谋划这个产业,我们看准了一直坚定不移地往前走,努力了这么多年,进入国家重点产业布局,列入国家战新产业基地。当然200多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希望2000家,让中国的集成电路走在世界前列。我们有很好的人才、高校、科研院所支撑,我们有这个信心。

把量子创新院作为源头活水,集聚国盾、国仪、本源等一流量子企业,打造“量子大道”和中国“量子中心”。

同样,人工智能产业合肥也有非常好的基础。我们做了统计,全国人工智能产业的独角兽企业,约一半左右的老总都是中科大毕业生。我们这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华为正是看中了这里的人才资源和研发优势,在合肥设立研究院,以人工智能和量子技术为主。 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等新经济新产业,我们都在谋划推进,并取得了突破。

从招商引资的角度来说,我们2019年新增8000家左右企业,真正招的企业数量相对不多,大都是慕名而来,主要得益于我们的投资环境、政务服务和给企业的支持政策。现在各地的政策都差不多,但我們的政策更精准。我们原来是“2+2”政策,今年修订成“1+N” 政策,就是一个大的指导原则加上分不同产业给予支持。对集成电路、企业上市、人才等都制定了专门的政策,政策越来越精准。企业入驻高新区,只要符合条件都会得到政策支持,而且这些政策都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

还有重要的一点,合肥高新区投资环境好,除了服务效率和政策支持,还在于合肥市和高新区坚持走诚信发展之路,做诚信政府。虽然这方面很多地方都做得好,但我们做得更好。我们对企业的政策兑现是足额的,甚至超过企业预期。比如去年招商引资的项目,我们跟企业签订的协议是基于当时的政策,今年新出来的政策如果原来的协议里有覆盖,就可以享受新的政策,这点企业是非常满意的。

另外,合肥也是个移民城市,文化非常包容。不管企业也好人才也好,到合肥来都不是外来人,而是本地人,都是主人公。我们不仅注重培育本地企业,同样注重培育外地企业,政策都一样,都是公平的。

《决策》:干事创业关键在人。合肥高新区一流营商环境背后,有着一支怎样的干部队伍?

宋道军:合肥高新区能快速发展,能够在国家高新区中连续5年位居第一方阵,最重要的是我们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干部队伍。有了这支干部队伍,什么事情都可以干好。

比如,我们专门设立了半导体投资促进局,从局长、副局长到工作人员大多是学这个专业或者在工作中深入研究这个产业的,在与集成电路企业洽谈时能够很容易找到共同语言,企业很容易到我们这里落户,因为它觉得我们懂这个产业,知道怎么给企业服务,怎样才能出台更精准的政策。我们给予的政策不见得比其他地方多,但这么多优秀的企业都愿意到高新区来,正是因为我们懂它们。

人工智能,我们也专门成立了一个班子,用专业的人干这个产业。我们干部的专业化水平和个人能力都非常强,这是我们发展进程中的一大“法宝”。合肥高新区一直重点抓干部队伍建设,抓班子带队伍。有了一个优秀的班子、一支优秀的队伍,我相信我们在招商引资、经济发展、创新升级等各个方面,都能走出一条无往不胜的路子。

猜你喜欢
高新区合肥企业
合肥的春节
企业
合肥的春节
企业
企业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遂宁高新区
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
生态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