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际娣
“向所有疾控同事致敬!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我们有着一股无坚不摧的力量奋战在疫情抗击的最前线,守护南海人民健康!”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疾控中心主任曾鸿在微信群里勉励同事。
自疫情发生以来,南海疾控中心于1月23日将11个科室的工作人员紧急调配成了8个疫情防控工作组,“八驾齐驱”分工合作致力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这个时候就应该年轻人先上!”南海区疾控中心(卫检中心)青年文明号副号长苏彦说。自南海区疾控中心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启动以来,卫检中心迅速组建PCR检测组、样品接收组、消毒处理保障组三个专业工作组,每个专业工作组分四个班次,实行全天轮班制。
这一组是防疫抗疫工作的“前锋”。他们的工作需要对从疑似新冠肺炎患者身上采集的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因为危险性极高,所以工作的开展需要在三级防护标准的状态下完成。长时间佩戴N95口罩使他们缺氧、呼吸困难,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刚穿上没多久就被汗水浸透了。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防护物资紧缺,为了节省物资,卫检中心的工作人员在防护服内同时穿上尿不湿,确保能克服连续工作6-8小时内无法上厕所的困难。卫检中心青年文明号的青年骨干郭铭达与多位青年同事,勇挑重担,主动担起了檢验工作最艰巨的部分——PCR检测。他们每次完成检测任务后几乎全身被汗水湿透,走出实验室往往已是凌晨一两点。
检测工作完成后,他们还不能休息,还需要连夜整理检测相关数据资料,并及时反馈给疾控中心其他工作小组作后续跟进处理。忙完这些,他们才放心回家,短暂的休息过后,又开始迎接新的检测任务。
在南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这样一个办公室,不分白天黑夜,始终灯火通明。10名工作人员,紧张有序的处理着自己手头上的工作,敲击电脑键盘的“哒哒哒”声和电话讨论声不绝于耳。
这是南海疾控中心成立的8个疫情防控工作组之一——疫情信息管理组。据南海疾控应急管理科科长黄喜明介绍,他们团队承担着拟定卫生应急规划、制度、预案和规范、措施,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总结评估,指导、组织中心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和培训、演练等工作。这段时间他和团队除了要在前线做好现场处置、技术指导之外,还承担着信息统计、汇总、上报、下达和部门之间协调沟通等承上启下、沟通内外、协调左右的工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打好新冠疫情阻击战,需要落实后方的防控物资保障。8人组成的应急后勤保障组负责疾控中心所有的物资、耗材、试剂的采购及物资出入库情况的登记。记者了解到,由于防疫物资紧缺,该组人员动用私人资源在春节期间驾车前往各大厂家收集体温枪、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质。“疫情处置一线人员面对的是高风险高强度的工作,我必须尽我所能,为他们提供充足物资和安全保障。”应急后勤保障组成员梁婉玲说。
佛山市南海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消毒组对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小区开展消毒工作。
疫情信息管理组为防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而应急后勤保障组则确保了科学防疫的顺利开展。掌管“军情”、物资的两个小组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疫情发生以来,南海区疾控中心党总支书记曾鸿带领区疾控中心全体党员和应急队员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样、消杀等工作,经常加班到深夜。回家后,又继续处理工作信息直到凌晨。而第二天一早,他又会出现在单位,继续研究疫情发展趋势及防控措施。曾鸿的抗疫常态只是防疫工作的一个缩影。
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置组需要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患和密切接触者有近距离的接触。工作过程中既要完成繁琐的穿脱防护服的程序,长时间穿着防护服不能吃喝,不能上厕所,还要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完成流行病学调查,然后条理清晰的完成调查报告,以及进行现场处置。
南海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科副科长关倩雅,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又多了一个身份——“新冠”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处置一线人员。疫情发生后她第一时间站出来:“我是共产党员,我先上。”凭借精湛的专业能力,她出色完成了任务,并给予同事和其他医疗单位同行专业的技术指导,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
和关倩雅一样的党员先锋还有南海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吕海韵。继历了17年前的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援川医疗卫生工作、2009年甲型H1N1流感、2014年H7N9人禽流感、登革热疫情等多个公共卫生事件后,他又一次走上了抗疫一线,吕海韵表示:“都习惯了,没什么特别的,共产党员就是要先站出来,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另外,消毒组也积极联合各单位组织的消杀队共同到小区开展消毒工作及培训。截止2月13日,消毒组已对南海区48个疫点完成终末消毒。而宣教组也分别于2月6日和2月10日在网上直播了疫情防控健康宣讲及企业复工复产宣教。
一个个党员先锋勇于担当、冲锋在前,8个疫情防控工作组各司其职,有如8匹骏马齐头并进共谱南海疾控抗疫篇章。
编辑/麦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