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个人本位”原则对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

2020-03-20 03:41陆楚瑜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8期

陆楚瑜

摘要: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当下,国人应当对西方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文章从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出发,剖析西方“个人本位”原则对西方思想文化产生的影响,依靠深入的思考和理性的分析,为更好地传承本国文化而取其精華,弃其糟粕。

关键词:个人本位原则;自由平等;个人价值;竞争文化

一、绪论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在意识形态上,它包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与非意识形态的科学、语言、文字相对应。可以说,文化,是人类这一智慧种族的社会现象与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和发展。依靠近现代工业文明,西方世界对文化的全球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西方文化的精华与糟粕是什么?它与中国文化又该如何交流与融合?在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问题理应引起人们的思索。

从西方文化形成的背景出发,通过分析西方文化赖以产生的地理条件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社会结构,导出对西方“个人本位”原则的初步探讨,再选择其对生活有最广泛影响的思想文化展开具体分析,进而全面认识西方个人本位处世态度产生的积极或消极作用。通过深入的研究,看清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的本质,从而更理性地看待西方文化,在思辨与扬弃中更好地传承本国文化。

二、源起:以“公民团体”为核心的希腊城邦

“今生,现世,科学与艺术,凡是满足我们精神生活有价值、有光辉的东西,我们都是从古希腊直接或间接传来的”。想要分析西方文化,就不可避免地要追溯它的源头——古希腊文化。

“个人本位”原则的内涵在于肯定人作为个体存在的价值,保护个人的权利,倡导自由精神和鼓励个人的创造性发展。希腊先贤普罗泰戈拉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人是世间万物的尺度,是一切存在的事物所以存在,一切非存在的事物所以非存在的尺度”。先哲之所以发出这样的命题,与古希腊的城邦制度是分不开的。

为什么古希腊会有城邦制度?这还要从它的地理环境说起。一方面,山脉纵横,陆地交通极其不便;土地贫瘠,不适合发展农业。另一方面,它有银矿、大理石、陶土等可发展手工业;三面环海,曲折的海岸线和优良的港口让对外航海变得十分方便,带动了商业的蓬勃发展。在这样的条件下,古希腊的人口流动变得十分频繁,大规模的对外移民与扩张使得政治统一的要求难以达到。于是,数量众多、大小不一的多元化城邦就在古希腊的土地上出现了。

“公民团体实际上就是城邦制度”,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很好地定义了城邦。把城邦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公民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城邦制带有浓厚的民主色彩,每个公民都是平等、自由的,享有参加公民大会的义务和决定国家大事的权利。

城邦制为西方文化精神的孕育和成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无论是“个人本位”的处世态度,还是后来“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的思想,其产生都无法离开希腊城邦制带来的影响。

三、不变的呐喊:自由平等

希腊城邦奠定了西方所有自由的意识、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现实的基础。从希腊城邦制度中诞生的“个人本位”原则强调自由意志,反对盲从与专制,这一点可以在古希腊神话里找到踪迹。

在希腊神话中,“命运”即为核心。它是一双“看不见的手”,在背后默默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哪怕是诸神之王宙斯,也不得不屈从于命运。在这样的背景下,希腊神话出现了大量以“英雄抵抗命运”的故事。就以古希腊悲剧的典范之一——《俄狄浦斯王》为例,尽管俄狄浦斯最终还是无法逃脱杀父娶母的命运,当他并没有就此沉沦,而是以刺瞎双目,自我流放的方式的赎清自己的罪行,对命运的摧残发出无声的抵抗。古希腊人民的叛逆与挑战精神,就这样鲜明地被表达出来。

亚里士多德指出,一个人最高的善在于自我实现。文艺复兴的先驱之一——但丁,响亮地宣称:“人是为了自己的目的,而不是为了别人的目的而生存”,对个体价值和人格尊严的要求从教权的重重阴影下被解放出来。西方的人道主义思想就在这样反对神权的思潮中兴起了,它强调人权与平等,肯定人为万物的尺度、宇宙的精华。而到了18世纪,在启蒙运动的带动下更是高扬起了倡导人人自由平等的“天赋人权”旗帜,并使它在法、美等国的法律中固定下来。

四、全面的崛起:个人意志

自禹传位于其子启,华夏便开启了“家天下”的时代。“家天下”的形成,与政治上实行分封制,社会上实行宗法制是分不开的。这两种制度使国家的一体化得到了加强。分封制在汉朝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郡国并行”之后最终被统治者所废除,但宗法制并没有随之消散。“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刘氏汉朝、李氏唐朝、朱氏明朝……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家族史。宗法制的深入民心,催生出了以族权为中心的家族制度,依靠道德伦理来规范族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里,宗法制度和道德伦理观念已然嵌入了中华民族的骨血之中。“家国同构”作为宗法制最鲜明的结构特征,已经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的说法长盛不衰。

然而,“家国同构”的思想到了西方却变得难以实现。个人意志的崛起,削弱了人与家族的从属关系。 自雅典时代开始,“子女必须服从父亲”的观念就在一日日淡薄;而在“古代世界大战”——伯罗奔尼撒战役之后,斯巴达就通过了遗嘱法,依照个人的意愿来处理财产,而不要求必须在亲属中进行分配。“并非家族使人高贵,而是个人使家族高贵”。西方以个人为中心的处世态度使个人不依附于家庭,也不依赖于个人,而是倾向于自我依赖。 在西方,富翁将遗产留给宠物或者全部捐赠的大有人在,其子女也多选择尊重其个人的决定;有钱人家的子女独立之后就开始自力更生而不是依靠父母的比比皆是。而在中国的传统社会,或者说时至今日,这些做法仍无法被大众所普遍接受。

五、思辨与扬弃

个人主义原则的确定,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利益冲突,因航海而产生的生存忧患……,所有这些,都给西方人造成了一个激烈动荡的生存环境。个人必须不断奋斗,才能获得良好的生存条件并提高个人的社会地位,欧洲人的竞争意识正是在这样的生死拼搏中培养起来的。这种竞争文化可以使和平交易中的利益冲突演变为城邦、民族间的无情战争,还可以是宗教之战、商业之战。到如今,在与中国版图相差无几的欧洲大陆上仍保存着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国家,就是不断争斗的最好证明。

17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经济扩张,西方的竞争文化在大规模征服殖民地的战争中被无情运用。论言辞之沉痛莫过于陈独秀:“若西洋诸民族,好战健斗,根诸天性,成为风俗。自古宗教之战,政治之战,商业之战,欧罗巴之全部文明史无一字非鲜血所书。英吉利人以鲜血取得世界之霸权,德意志人以鲜血造成今日之荣誉。”因为竞争文化而造成的贫富悬殊也是西方人的一大困扰。

“个人本位”原则将人视为宇宙的核心,激发了西方人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巨大积极性和创造性。近代以来,工业对自然资源造成的巨大浪费和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有目共睹。“自由过度” 带来的吸毒、犯罪、暴力给人民生活构成危险的新闻亦是屡见不鲜。

如黑格尔所说:“一切的现实都是合理的”。西方特有的“个人本位”观念,是社会文明长期历史发展的沉淀,在生活中承担着诸多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但又有其缺点和局限。任何民族和国家都不可能丢掉或摆脱自己的传统文化,唯有在思辨和扬弃中,我们才可以更深刻地认识自己民族的文化,推动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文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德)黑格尔,贺麟.哲学史演讲录(第二卷)[M].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1996.

[2](德)卡尔·雅斯贝斯,魏楚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M].俞新天,译.华夏出版社,1998.

[3]张謇.张季子九录·文录[M].中华书局聚珍仿宋版印,1931.

[4]周辅成.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选辑[M].商务印书馆,1966.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