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工程”背后的奋斗者
——记中铁二十二局浩吉铁路建设者

2020-03-20 07:01
工会博览 2020年5期
关键词:王辉铁路测量

历时4年、纵贯7省、世界最长的重载铁路——浩吉铁路,于2019年9月28日开通运营。它以“多拉快跑”之势,带领中国铁路货运事业向着“重载时代”锵锵迈进。

作为一条以煤运为主的重载货运线,浩吉铁路全长1813.5公里,一跨长江两越黄河,全线穿越229座隧道,跨过770多座桥梁,沿线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堪称超级工程。对中国铁建所有参建单位来说,这场在险境中求胜利的战役告一段落,然而,背后的建设故事永不落幕。这其中,就有中铁二十二局的近200名建设者,他们在电焊花中穿梭,在泥浆里爬上爬下,在桥墩上浑身湿透……在群山耸立、沟谷纵横之处,他们谱写着浩吉故事,在这条重载铁路史上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走在施工前列的测量主管“高冷昆少”

赵昆是二工区的测量主管,虽然是个“头头”,但队里从事测量的人员加他就两人。

物资部长说:“‘昆少’提供的数据,我们基本都不用复核,对他很放心!”对此,赵昆腼腆地表示:“测量工作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基础,走在施工生产最前边,是最不能出错的环节!其实哪里有秘诀,更没有捷径可走,我就是多画图,多算几遍,多测几遍,保证自核在三遍以上。”

在荒郊野外,进场时的永久用地边线的测量放线十分困难,沿线有的部分是没有路的荆刺林,有的是水田,甚至有时没有GPS信号。赵昆每天头戴安全帽,脚穿大雨鞋,斜跨工作包,一手拿柴刀,一手拿GPS测量仪器,风里来雨里去,刺林中钻,泥坑里走,一点点测量放样。最终,他及时完成了测量放线任务,这为后续的征拆工作赢得了宝贵时间,更为下一步施工生产画好了坐标。

主体工程开始施工后,测量工作更加忙碌。白天赵昆跑工地,为取弃土场的选址、临时用地和边角地进行测量。晚上12点,他办公室的灯从没熄灭过,一直在整理一天的数据并准备第二天的资料。

说到“高冷昆少”这个称呼的由来,赵昆不好意思地笑了。他说,其实就是由于工作繁忙,他很少有时间跟大家进行工作之外的交流,不少年轻人觉得他很高冷,背地里就都喊他“高冷昆少”。那一刻,他脸上挂满阳光般的笑容。

坚持做好“孺子牛”的项目书记刘保生

吉安隧道入口。

王辉在施工现场。

杨志杰在钢筋加工场。

刘保生是个老铁道兵,“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样的铁道兵誓言已经融化成血液在他的身体里流淌。他刚到任,就组织建立起了党员先锋队,直接将自己的食宿从项目部搬进了作业面,吃住都在隧道口的作业队。

质量和进度历来是被视为相互矛盾的。为了实现质量和进度双赢,质量经理出身的刘保生对施工过程进行了仔细研究,从而建立了质量控制关键点,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方案。

由于隧道受地形地貌的限制,不能建辅助坑道,无法实施“长隧短打”,只能从两端洞口对打,单洞掘进距离长,通风不利。架子队人员吃住在工棚,白天黑夜连轴转。怎样才能既保证工期又保证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刘保生拉着几个骨干一起找症结、寻良方,最后在隧道内开辟了一处轮休“氧吧”,在对掌子面作业采用“车轮战法”“人歇机不歇”等短、平、快措施的同时,确保人员轮休到位。

当时,作业人员多达200余人。面对庞大的施工队伍,架子队先后开展了“专题劳动竞赛”“安全比天大”等活动,抓住交接班衔接顺畅这一“牛鼻子”,精心编排施工工序,强化过程控制,现场调度井井有条,作业咬合紧张有序,杜绝了“打呼隆”,诀别了“大锅饭”,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有了飞跃提升。在刘保生的带领下,原本每天只能完成三四十米的进度,他们做到了在质量达标的情况下一天完成99米,仅用时3个月便完成了无砟道床施工。

彰显担当的“粮草官”物资部长杨志杰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施工企业来讲,材料的采购应该就算是“粮草”。大多数人的印象里,物资部长的工作就是花钱采购。其实,物资采购是否花钱、如何花钱、花多少钱,这里的“水”很深!

作为二工区的“粮草官”,杨志杰一到现场,就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材料调查和筹备战斗中。为了摸清地材情况,半个月的时间他跑遍了新余、新干、吉安、永丰、赣州、丰城等周边十余个县市,平均每天奔波七八百公里,对料源质量、生产能力、技术指标等进行实地考察,完成了项目所需各种物资的市场调查工作,为物资招标做了充分的准备。期间,一些地痞、村霸为达到垄断地材的目的更是软硬兼施,在请吃送礼都被杨志杰严词拒绝之后,他收到了他们的最后通牒:“杨部长,我想问下你的脚指头是五个吗?我听说有的人是四个的,五万块钱买你一个脚指头行不行……”对此,杨志杰心里也害怕。但是年轻人的血气方刚让他采取了最简单的处理方式:笑而不语,坦然处之。他说:“作为一名党员,必须坚守正义。这种威胁我就当他是过家家发脾气无处撒气的小孩说的话,何必去理他!”

杨志杰还有一个绝招,就是他这个物资部长会看图纸。杨志杰知道,在工期异常紧张的情况下,没有材料会耽误大事。每次图纸下来,他都会先复印一份留着,根据图纸把所需材料列出来,哪些现场有,哪些需要采购,做到心中有数,并根据市场行情进行预先采购,待工程部复核后再把所有材料进齐。五年来,现场从没有一次因为材料缺失而影响施工进度。

坚守阵地的“万能百科”作业队长王辉

一工区第三作业队队长王辉是进场最早的一批人,当初通知他要参与建设浩吉铁路的时候,他就倍感压力。为了圆满地完成任务,他化压力为动力,五年来,每天都盯在施工现场。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在这片革命老区,他经历了5个寒暑,肤色也从牛奶色变成“生抽”色,再晒成“老抽”色。

听王辉的同事说,他不仅有24小时随叫随到的敬业精神,更是一个“万能小百科”。从隧道开挖、站房施工、临电施工、机械设备等,他都驾轻就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了句顺口溜:有啥不会,就找王辉。

施工大干期间有一次突然停电,现场不得不停工。为了尽快恢复电力,避免出现安全事故,施工队电工班立即展开了排查,很快发现是变压器的问题。发生问题的位置找到了,但是时间过去了2个小时,施工队就是不知道究竟是变压器哪里出了问题。

工期紧迫,王辉心急如焚,再这样下去,隧道里的工人们很容易因为没有送风导致缺氧,后果不堪设想。想到这儿,王辉凭借着管理物资设备的经验,仔细检查了变电箱,判断是电压互感器坏了。在他的帮助下,变压器很快就修好了,一切又恢复了正常,现场的人们又不约而同地想起了那句顺口溜。

默默无闻的“贡献者”代表苏健毅

在这个项目,苏健毅是和王辉从始至终“搭班子”的“老战友”。苏健毅性格略显内向,但是有担当,能独当一面。工期紧迫,每天都是倒计时,他总是不吭声地在背后奋战着,当大家都进入梦乡的时候,他却还在办公室里计算着工程量。久而久之,他办公室里的图纸摞起来差不多有1米高。

2018年7月31日吉安隧道贯通后,苏健毅和王辉又主动请缨转战紧张的站后施工。据苏健毅回忆,在太平牵引变电所房屋基础施工时,当时房屋基础已经开挖完毕,他带着试验室去测量地基承载力,数值在120千帕到130千帕之间,不符合规范要求,这也和图纸设计严重不符。若联系设计单位走变更手续,需要至少5天的时间。

施工队愿意等,可是苏健毅知道现在工期非常紧张,每一天都很宝贵,不能因为这一件事白白浪费时间。爱钻研的他想到了用水泥、土混合的方式进行土质换填,仅用一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这道工序,使土质得到了改良,最终地基承载值达到了200千帕以上,符合规范要求。细节决定成败,苏健毅每一道小工序的改良,都加快了施工节奏。工期提前,他功不可没。

这些建设者只是中铁二十二局这个集体中的一小部分,在这个项目中还有很多带有各式各样“封号”的人才,比如,“安全卫士”祝志义。作为项目安全总监,他完全可以坐在办公室“遥控”指挥,但是他每天都往工地跑,“一天不去工地,就感觉心里不踏实。”祝志义说。在工地,大家还经常会看到一位身材高大、指挥若定的人,他就是项目部副经理兼党工委副书记贾静轩。按照浩吉铁路提前半年开通的目标,贾敬轩调整施工力量,做了大量安抚材料供应商、配件加工厂家及劳务分包负责人的工作,融洽各方关系,强力推进了施工进度。贾静轩也被大家亲切的称为“现场指挥棒”。

浩吉铁路,成为铁路建设者奋斗与奉献的见证者。在这伟大工程的背后,每一个默默奉献的建设者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用毅力、智慧和汗水,为中国铁路增添了一张亮丽的新名片。

猜你喜欢
王辉铁路测量
本期面孔
剧作家王辉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竹之韵
把握四个“三” 测量变简单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与计算
The Thought on PPP in China
无人机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