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绣传人孟德芝

2020-03-20 02:58本刊通讯员
四川劳动保障 2020年1期
关键词:蜀绣鲤鱼刺绣

在成都市文殊院的庭院深处,有一块写着“孟德芝”的黑底髹金匾额,后面跟着“大师工作室”五个小字,周围还有“银花丝”等一些非遗招牌,这就是蜀绣传人孟德芝大师的工作室。

在工作室的二楼陈列室,一幅幅绚烂夺目的蜀绣悬挂四周,隔壁办公室书橱里摆放着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孟德芝》图文集,以及一本《中国工艺美术》双月刊,里面刊登了一篇孟德芝撰写的《蜀绣:巴蜀民间瑰宝》。

对于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孟德芝来说,做蜀绣是家庭的传承。她的母亲是蜀绣厂的一名绣工,而母亲的技艺又是跟着外婆学的。孟德芝记得,母亲在家常做的一样女红就是绣被面。“过去家里的老房子中间有一个天井,坐在天井边做织绣光线敞亮,各式绣花绷子架在那里很是逗女孩子喜欢。”孟德芝说那些色彩鲜艳的绸缎与丝线慢慢地在母亲手里变成了生动漂亮的猫儿鱼儿花儿。

1979年,孟德芝高中毕业不久,母亲退休了,她就顶职进入了成都蜀绣厂。刚进厂的孟德芝对色彩、图案以及布绷刺绣一看就会,一点就通。她拜的第一个师傅肖福兴是蜀绣中的佼佼者,肖师傅不吝传帮带,孟德芝也勤奋好学。她的第一幅作品《山茶花》就在学工中拿了个一等奖。

1981年,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需要一幅大型的《芙蓉鲤鱼》双面绣,成都蜀绣厂召集厂里技术优异者一起上阵,共选了10多个人,孟德芝便在其中。孟德芝回忆道,芙蓉鲤鱼是蜀绣中的代表性图案,参与绣品的制作过程是一个极好的学习过程,她学到了多种蜀绣的针法。尽管《芙蓉鲤鱼》是一件师徒合作的作品,但对于当时还未满20的孟德芝来说,却是她矢志蜀绣的起点。

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黄金时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劲吹,经济复苏,蜀绣亦开启新的时代,外销港台、日本、欧美、东南亚。外国宾客来访日渐增多,他们要看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产品,蜀绣厂门前常常车水马龙。

可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孟德芝所在的刺绣分厂日渐萧条。2005年,孟德芝下岗了。

真的要告别刺绣吗?到底是心有不甘,下岗后的孟德芝打算办班收徒,培养蜀绣爱好者学艺。此时的孟德芝家无积蓄,就连租一间1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的200多块钱都是找别人借的。而且招学徒也很难,没钱打广告,孟德芝就在亲戚朋友中做工作,一个两个地招,培训费一人五百,学习时长由学徒自己定。

租用的房子,条件不好,采光很差,冬天寒冷,根本呆不住,孟德芝只能头上戴着绒帽,腿上盖着棉毯,手冻僵了就哈气取暖。她仿佛感觉不到这些,尽心尽力手把手地教学生。尽管自主创业艰苦,但孟德芝的心情却是愉快的。

孟德芝说,学刺绣,首先要喜欢,天赋也不可小看。她前后共招收了几百个学生,但能坚持下来走这条路子的只有20多个,其中有些人现在也被评为成都市工艺美术大师。

孟德芝印象较深的一幅作品要数2006年绣的《老成都地图》。那一年适逢打造文殊坊历史文化保护片区,要她领衔主创一副巨型作品《老成都地图》置放在成都会馆。这是她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大到55平方米的巨制。她领着15个绣娘,前后费时7个月才绣竣。作品很成功,以题材最新、面积最大、绷架最长以及参加人数最多破了不少记录。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会议厅,张挂着一幅壮阔的《秋色高原》蜀绣,这是孟德芝的作品。

2012年,孟德芝接到任务后很紧张,因为作品是要挂到人大常委会开会的地方,而且中国四大名绣都要上墙,更是关系到蜀绣的名誉。作品要求不仅时间短面积大,而且还要求色泽丰富,渐变与过度色多,难度可想而知。

责任重大,不容推辞。孟德芝亲自购买原材料:彩线、贡缎、蚕丝线……从市区、郫县、绵竹、都江堰挑选了34名能工巧匠,甚至还请到了时任川美院长的教授、雕塑家叶毓山,来讲解《秋色高原》的油画稿,从中学习如何处理轮廓、色块、线条……

当时绣工分成两个组早晚轮流接力,孟德芝既要亲自动手也要指导,譬如乱针用得多才能尽显油画效果,一些绣工不会用乱针,她就手把手教。有些绣工绣得不到位的,她就一茬一茬剪了,重新补绣。109天后,作品终于完工。用一千多种丝线绣出的《秋色高原》,高远之处为蓝天之下的丛山雪景,起伏的峰峦顶着皑皑白冠,静穆庄严,气势恢宏;中景为钢蓝色的山体,宛如波涛连绵;近景为苍劲的松林、繁茂的草地与黄绿相间的灌木。秋阳下的西南高原,壮美而安谧,雄浑而柔媚,丰饶而谦和。这幅精制的蜀绣《秋色高原》与苏绣《江南春早》、粤绣《夏日海风》、湘绣《北国冬雪》一起装挂在了人民大会堂。

在孟德芝大师工作室的蜀绣陈列室,展示着孟德芝不同时期的各种绣品。《藏女与藏獒》,针线绵密,设色丰富,油画的质感跃然而出。单面绣《蜀宫乐伎》,20多名乐伎姿态各异,或操琴,或吹笛,或打鼓,或击钹。此作品采用了蜀绣之运针、铺针、切针、锦文针等十几种技法,栩栩如生地表现了五代十国时期西蜀歌伎表演的盛况。双面绣《荷花鲤鱼》,其中荷花是双面绣,红白相间、纹理缜密;鲤鱼是双面异色绣,三条鲤鱼一面是红色,一面是黑色,均腴美敏捷,呼之欲出。

双面异形绣《九子·熊猫图》最是神奇,正面是九个髫龄学童,看书的看书,嬉戏的嬉戏,面目纯真而清秀,学童的服饰用的是蜀绣之锦纹针刺绣,绣如锦;反面是两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用的是蜀绣之高难度的施毛针,毛感逼真。背景是双面绣榕树,用的是乱针,乱而有序。两面的疏密有致的图案,都附在一层薄薄的丝绡上,色彩和针法皆不同,过目难忘。

孟德芝说,绣好一幅异形图很有难度,完全要靠手上的感觉,很考验绣工的手上功夫,因为只有一层丝绡,哪怕挑多了一点点,另外一面就破坏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绣花充斥市场,随处可见的电脑刺绣图案既经济又美观,蜀绣在生产规模和商业收益上出现了明显衰减,大量熟练的手工艺人改行流散,许多古老的刺绣工艺迅速失传。

作为传统手工技艺的蜀绣,一是学习时间较长;二是工作比较辛苦,常年伏案刺绣,眼睛和颈椎乃至双手都很劳累;三是一幅精品要花费很多人力物力财力,付出多回报并不高。因此,学习传承蜀绣技艺,首先要有兴趣,要发自内心的喜爱,才有天长日久能够坚持下去的可能。

孟德芝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关键是要传承自己的核心技艺,譬如蜀绣的锦文针等。要守得住品牌、设计与质量,要有拳头产品,蜀绣的代表作是鲤鱼系列,绣法也不同其它品种。“我们现在与上海合作高端产品旗袍,多为私人定制的礼品与收藏品,都是自己绣制的,没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孟德芝充满信心地说,市场竞争激烈也不是没有好处,促使她不断想办法去改变、去创新,而且东西一比较,也是一个宣传,大家都知道蜀绣了,也都喜欢蜀绣了。

猜你喜欢
蜀绣鲤鱼刺绣
读《鲤鱼跳龙门》有感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安靖蜀绣湿地公园优化策略
成都郝淑萍蜀绣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传承创新发展 让蜀绣艺术瑰宝永放光彩
鲤鱼旗装饰坠
拾针捻彩画春风 情针意线盼传承
清新唯美的刺绣
鲤鱼跳龙门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刺绣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