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园艺发展节水灌溉研究——评《节水灌溉技术》

2020-03-20 06:35:42李佳徐峥嵘
灌溉排水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李佳微灌

李佳,徐峥嵘

设施园艺发展节水灌溉研究——评《节水灌溉技术》

李佳,徐峥嵘

(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6)

水资源是保障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中主要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形式,严重导致了水资源浪费。因此,发展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十分有必要。《节水灌溉技术》是基于我国严峻的水资源使用形势下针对节水灌溉技术进行研究的著作,该书主要包括节水灌溉技术现状分析、地面灌溉节水技术、喷灌工程技术、微灌工程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渠道防渗工程技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及节水灌溉管理技术等8 个部分,对于提高读者从事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及施工安装的实践动手能力有着一定的作用。

设施园艺是我国农业发展重要内容之一,节水灌溉是设施园艺的重点研究工程。当前设施园艺节水灌溉技术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设施园艺是在露地不适合园艺作为生长的时期或地区,使用特定设备,如日光温室、物料大棚、养殖棚等认为创造作物生长环境,以高效生产优质蔬菜、水果、花卉等园艺产品的农业种植形式。设施园艺有别于传统蔬菜种植形式,人为的创造了适合植物生长的区域气候环境,能够种植培育出大量反季节蔬菜、水果与花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较为显著。设施园艺在生长过程中始终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无法利用天然降水资源,植物的水分供给全部依赖人工灌溉来解决。设施园艺中作物种植环境出现巨大变化,封闭的小区域中空气不流通,土地平整,不需要考虑地形坡度影响。设施园艺灌溉要求全部实现管道化,节水、灌溉、施肥一体化,灌溉有效性较高、施肥均匀、养分均衡、养分供应平均,生态污染较小。当前设施园艺主流灌溉方式有畦灌、沟灌以及微灌,其中,微灌还可以分为滴灌、微喷灌、涌泉灌和渗灌。《节水灌溉技术》一书中节水灌溉的管理技术对于设施园艺节水灌溉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

《节水灌溉技术》一书提出,在设施园艺众多灌溉技术中渗灌是设施园艺灌溉中较为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其利用管路系统以及埋设在地表下作物根系主要活动层的渗灌管道直接向作物提供水分与液体肥料。渗灌技术在设施原因灌溉中的应用使得设施园艺灌溉实现了从粗放灌溉到精准灌溉的发展,十分适合草莓、西红柿、黄瓜等作物类作物的灌溉。相对于其他设施原因灌溉技术,渗灌技术优势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降低室内温度,减少作物病虫害。由于渗灌精准灌溉作物根系部位,表土始终保持干燥,从而降低地表土壤蒸发,使得室内空气湿度相对更低,能够有效减少病害的出现。根据相关检测研究,应用渗灌技术的大棚中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60%左右,相对于普通膜下灌溉技术低􀀁10%以上,与畦灌低􀀁25%以上,能够使得果树病害出现率下降􀀁50%~80%。第二,改善土壤环境,加快作物生长。渗灌水直接从渗灌管壁中的微细孔洞中渗出,依靠土壤毛细管的作用逐渐浸润土壤,不会形成重力水作用,十分有利于保持土壤团粒结构;通气性能良好,能够有效改善长时间由于浇灌问题导致的土壤板结问题。应用渗灌技术相对应用膜下灌溉技术能够提升地温,促使微生物活动旺盛,推动有机质的分解,为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创造了优良的环境。第三,节约灌溉用水,提升肥料使用效率。渗灌为全程管道输水,能够最大程度避免水在运输过程中的流失。渗灌可以利用土壤中的渗灌管道向作物作物根区灌水,且灌水量可以按照作物的需水量进行控制,将土壤含水量始终控制在合理的饱和含水率范围内,因此不会形成土壤深层渗透。渗灌土壤表层十分干燥,大大降低了土壤表面的水分蒸发。在设施园艺灌溉中渗灌是较为理想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同时,渗灌过程中肥液能够定时定量输入作物根部,不会出现流失,肥料利用率可以提升􀀁30%以上。

李佳(1982-),女,云南省玉溪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园艺方向。

猜你喜欢
节水灌溉技术李佳微灌
艾灸保健知多少
李佳老师辅导的日记画
少儿美术(2020年7期)2020-11-06 05:19:42
微压冲洗式沉沙过滤池及磁化水微灌技术推广应用
工程与建设(2019年2期)2019-09-02 01:34:04
An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surrealism in photography
东方教育(2018年5期)2018-04-19 08:13:24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试验研究
吉林农业(2017年2期)2017-03-06 23:20:10
新形势下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探讨
田间节水灌溉新技术应用
科学家(2015年10期)2015-12-26 15:35:02
软管微灌对温室黄瓜病害及产量的影响
新农业(2015年8期)2015-08-14 14:21:39
关于南方多雨区喷微灌发展的探讨
中国水利(2015年19期)2015-03-12 09:5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