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江苏省外国语学校 江苏苏州 215104)
案例教学是一种从教学目的出发,精选富有启发性的典型教学案例,然后组织学生研讨或提供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去感悟、理解和掌握知识,以提高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血糖调节和糖尿病”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二节“通过激素的调节”中的一个实例。虽是一个实例,但也是教材的重要部分。血糖调节过程和糖尿病是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重要内容,且糖尿病普遍存在于人们生活中,所以在高考题中也频频出现。该内容在新授课时要求学生理解动物稳态的维持对于生命活动的意义,同时为后面学习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奠定基础。而高三第一轮复习课则对吃透知识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提出更高的要求。本节教学实践活动为高三第一轮复习课,笔者设计紧紧围绕学生比较熟悉的“糖尿病”典型案例,巧设各种情景,组织学生讨论、建模并归纳知识,从而既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又有效地开展了高考复习。
本节为高三第一轮复习课,学生已经在新授课中学过该内容,但对知识点不仅有所遗忘,对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摸透,同时对这些知识所涵盖和折射出的学科素养缺乏深层次的思考。此时,如果教师给学生搭设一些学习支架,必定能使学生对本内容的学习和理解有一个质的飞跃。
血糖平衡的调节及糖尿病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①自主建模,认知血糖的来源和去向及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构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念,培养模型建构的科学思维。
②通过分组讨论,进行“看图说话”活动,理解胞外葡萄糖调节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及胰岛素部分作用机制,提高归纳与概括的科学思维。
③通过观看视频,总结糖尿病的成因及预防措施,进行职业体验完善糖尿病的诊断,并结合自己争取不做“小糖人”,树立健康生活、关爱生命的社会责任。
2.5.1 视频引案例,争做好医生
教师播放一则有关糖尿病的视频,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糖尿病普遍存在于人群中,且发病率很高。并进一步追问:你们生活中有没有接触到糖尿病患者呢?你如何判断某人是否患上糖尿病?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医生职业体验,对糖尿病进行初步诊断。教师对学生初步诊断的结论不需要做出正确与错误的评判,而是要追问学生所采用的诊断依据,从而促进学生推理得出“血糖”和“胰岛素”是诊断糖尿病的关键指标,引入课题——“血糖调节和糖尿病”。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视频,引入本节课的典型案例——糖尿病。教师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疾病作为案例,不会使学生感觉突兀和陌生;接着,给予情景资料,让学生进行医生的职业体验,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对诊断结果的正确与否,教师并没有做出反馈,只是从诊断中得出了本节课题的核心关键词,此举不仅引入了本节课的课题,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
2.5.2 深层剖案例,建模悟知识
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血糖?在人体血液中,血糖正常的含量是多少?血糖从哪里来,又去向何处?接着,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学习小组展示讨论结构后,教师及时补充和纠正,从而促进学生完成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的模型建构(图1)。
完成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的模型建构活动后,教师追问:如果血糖的含量偏离正常值,人体如何通过调节维持其正常含量?并给学生提供有关血糖调节的关键词:血糖高、胰岛B细胞、血糖降低、分泌胰岛素、下丘脑、肾上腺、肾上腺素、血糖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等。学生分组讨论,将这些关键词串起来。然后,学生小组展示其构建的结构,教师补充纠正,从而完成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建模活动(图2)。
设计意图:上述教学活动完成了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血糖的调节过程两个建模活动。在第一个建模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从血糖的概念及正常含量作为突破口,结合已具备的知识及生活经验,讨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给学生提供“扶手”,并将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学生易达到预期目标。在第二个建模活动中,教师给予了血糖调节过程的关键词,让学生将关键词串联起来,即完成血糖调节过程的建模。关键词就是支架,帮助学生从现实的发展水平达到潜在的发展水平,符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2.5.3 看图亦说话,探究其机制
教师展示图3和图4,学生分组讨论,“看图说话”。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后,派部分学生代表站起来说出图3、图4的含义,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反馈。最后师生通过图3总结出胰岛素可能的释放机制,通过图4总结出胰岛素部分的作用机制。
设计意图:在教材上或考试的试卷中图形众多,看不懂图,不会识图是大多数学生苦恼之事。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围绕“糖尿病”典型案例中血糖调节之关键激素——胰岛素的释放和作用部分机制的高考图形,让学生“看图”并“说话”,看懂图,说清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识图能力,还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顺应了新时代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2.5.4 再次播视频,总结糖尿病
教师设置了一些小问题,帮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例如,视频中糖尿病有哪些类型?每一种类型的致病机理是什么?其治疗措施有哪些?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教师提问多个学生回答上述问题。然后,师生总结出糖尿病的类型,每一种类型的致病机理及治疗措施。
设计意图:从引入课题到教学片段2,都在为分析典型案例糖尿病做铺垫,铺垫完成后回归其病因和治疗措施的探究,水到渠成。上述教学片段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从视频中提炼出糖尿病的致病机理和治疗措施的关键信息,并总结归纳成知识点,教学方式简单但高效。同时,教学活动进行到大半节课时,学生可能进入到倦怠期,此时再安排一个教学微视频,能重新激活学生的兴奋点,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2.5.5 完善初步诊断,升华案例知识
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引入课题时,学生进行医生职业体验,进行了糖尿病的初步诊断,但教师并没有对诊断结果进行正确或错误的评判反馈。现在课堂教学接近尾声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本节课围绕案例总结的知识,重新对情景资料中的人物进行诊断,并找学生说出诊断依据以及治疗措施。这既是完善了初步诊断,用课堂所学的知识的解决了问题。同时,教师还可启发学生:糖尿病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对中学生来讲,我们应该合理膳食、经常运动、控制体重、健康生活,不做“小糖人”,从而让本节课所悟的案例知识学以致用。
案例教学的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重在围绕典型案例,分析出相关的知识,并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的问题。本节课上,笔者先是从视频入手,引入“糖尿病”这个典型案例,然后整节课围绕“糖尿病”典型案例,让学生进行了职业体验、建立模型、看图说话、观视频总结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刚开始带着问题进课堂,后解决问题出课堂,并用自己通过案例所悟知识对自己的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诠释了案例教学的本质,而且通过一个案例,多种方式分解了本节课的教学难度,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一些,使高中生物课堂变得有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