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龙顺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心健康的发展更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为了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需要对体育教学进行创新,开展体育游戏,增添趣味性元素。
一、构建体育游戏的情景
大量实践表明,在教学之前构建一个情境,能够增强学生的代入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本节课的学习中去。体育教学也是如此,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具体的游戏情境,给每位同学赋予特定的游戏角色,学生上课时就会更投入,更认真,更专注。
例如,在训练学生的反应力和速度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游戏情境:现在全部的同学都围成一个大圈,按照1、2、3这样的顺序进行报数。1和3的同学搭房子,2做松鼠,蹲在中间,多余的人站在圈子中间。教师会喊三种口令:猎人来了,失火了,地震了。猎人来了,松鼠离开房子,重新找新的房子,失火了,房子塌了,重新找伴搭新房子。地震了,松鼠和房子都重新组合。中间的人是松鼠,要趁机抢房子,没了房子的松鼠会有惩罚。这个游戏有三个规则:(1)听到口令才能行动,先行动的同学会遭到惩罚。(2)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要因为游戏而起争执。(3)同学之间相互照顾,要注意安全。当同学们形成自我认同时,会更加投入到这个游戏中,认为自己就是搭房子的人或者就是松鼠。同学们听到口令之后,就会面临着角色的交换,使得这个游戏变得更加有趣。如此,才能够训练学生的反应速度。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给学生提供生动和丰富的学习资料,以及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机会,促进知识、技能和体验的连接,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教学情境还能够不断地维持、强化和调整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二、创新体育游戏的形式
游戏教学对学生固然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如果长期开展单一的游戏形式,学生就会对此感到厌烦,游戏教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重创新体育游戏的形式。
同一个训练目标可以用不同的训练方式。那么,同一个游戏目的也可以有不同的游戏形式。游戏形式是游戏目的的“外衣”。改变“外衣”,能够让学生耳目一新。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跑步速度,教师可以创新有关奔跑类的游戏形式。第一种:教师在场地上划分出一块15到20米的正方形场地,选出全班学生的1/3做追逐者,其余做被追逐者,在场地内划1.5米为直径的圆为禁区。开始后,追逐者将抓到的被追逐者送到禁区,没有被抓到的被追逐者可以设法避开追逐者去营救禁区里的人,以手拍着即可。第二种:全班同学排成单行,用双手抱住前面一人的腰部。教师鸣笛之后,排头要努力去捉排尾的人,而后半部的人要努力帮助排尾不被排头捉到,队伍不能够被拉断,排头触到排尾时,即换人做排头和排尾,重新开始游戏。第三种:教师把全班同学分为甲、乙两个队伍。甲队的同学准备奔跑,乙队的同学当作障碍物。乙队的同学在场地内分别排列开来,甲队奔跑的同学需要绕过障碍物,每绕过一个障碍物,就拍障碍物一下。教师统计每个同学的用时,甲队同学奔跑完成之后,甲、乙两队互换身份,由乙队的同学开始奔跑,甲队的同学做障碍物。如此就是对同一个游戏目的进行游戏形式的创新。
三、提升體育游戏的趣味性
如何提高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呢?首先就要分析一下体育教学的对象,小学生这类群体好奇心强、探索性强、争强好胜的心理也强。教师不妨在游戏教学中设置奖惩机制,让整个游戏看起来更加有趣,满足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为了提高学生奔跑的速度和灵活性,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还增加了一些奖惩机制。教师在地上画出一条线做起跑线,在线的正前方,每隔6到8米就画一个圆圈,每组2到3个,分为若干组。把全班同学分为4到5人一组,成纵队站在起跑线后,每组第一个人的前脚踏在起跑线上并拿3个球做好比赛准备。鸣笛后每组第一个人向前跑,并把3个球依次放到小圆圈内。跑回起跑线,第二个人接力跑,把3个球拿回交给第三个人去放,直到全组完成,先完成的组获胜。获胜的组将得到教师准备的惊喜小礼品,而没有获胜的组将选出一人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游戏完成之后,获胜的组的同学向没有获胜组的同学普及一些游戏经验和游戏方法,并且鼓励他们不要丧气,增进两队之间的感情。不少争强好胜心理过强的同学可能通过这个游戏就会刻意疏远其他同学,而设立奖惩机制意在提高游戏的趣味性,不是损伤同学之间的情谊,教师需要通过这一个活动去缓和两队之间的关系,让同学们真正地感受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其次,由于增加奖惩机制,学生会更加投入,游戏过程可能会较为激烈,教师一定要注意游戏秩序,保证在场学生的安全。如果发生一些安全事故,就得不偿失了。
总之,体育教学的本质和初心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如今,物质条件日益丰富,学生锻炼的时间却减少了。我国青少年体质现状并不乐观,为此,小学体育教师一定要做好学生的体育教学,完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