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桂芳
任务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符合探究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以完成典型“任务”来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学生在密切联系生活、学习和社会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
在《会计凭证》教学中 ,我首先创设情境,讲一个现实案例“小红的学习机”(故事简介:小红2018年寒假,买了一部学习机,当时售货员说发票今天暂时开不出来,明天再来开发票。第二天小红也没有去索要发票,她认为学习机都拿到手了,没有发票也没关系,后来却发现学习机是水货,而她无凭无据只有哑巴吃黄连),这样的小案例生活中经常可见,甚至有学生自己亲身经历过或者听说过,很容易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引导他们带着真实的“问题”进入学习情境,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务实、直观、形象,进而唤起学生对解决问题所用知识的渴望。
其次在创设的情境下,本人结合学生特点,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状况、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精心设计任务如下:
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对一个需要立即去完成的现实任务。如认识会计凭证、填审会计凭证、装订会计凭证,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任务,需要完成的任务,这些任务中承载着本章节所学的会计知识。如第一个任务中承载的知识有会计凭证的概念、会计凭证的分类、会计凭证的作用、会计凭证的基本内容,学生只要完成了第一个任务,这些知识也就自然而然都掌握了。另外这些任务还可以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如在完成装订会计凭证任务时,学生自然会用到记账凭证编号,原始凭证附件等问题,为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提供了理想的平台,使他们回顾了记账凭证填制中编号的基本要求,附件的基本要求等,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建构知识,正是自主探索性学习的主要特征。
再次在课堂上呈现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进而完成任务。任务的呈现与课时、知识的承载量都有密切的关系,当然完成任务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如认识会计凭证、填会计凭证、审会计凭证、装订会计凭证这四个任务中,认识会计凭证任务大概要一个课时,由于大量的基础概念,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师的辅导很重要,学生的预习也很重要,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课前预习卡帮助学生做好准备工作,而不是单一的在课堂上将任务呈现出来。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学习基础,将总任务分解成若干小任务,让学生尝试完成,先独立分析,有困难时,可加入小组合作,其间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可以全面提示,也可以个别指导;如填制收付转通用记账凭证任务,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填制要求,提示小组可以先分工,各自完成自己的子任务,甲同学填制收款凭证,乙同学填制付款凭证,丙同学填制转账凭证,丁同学填制通用记账凭证。之后小组再交流讨论总结,最终完成总任务,这样每个人都完成了一种凭证的填制,交流讨论后整个小组也完成了所有凭证的填制,举一反三,置学生于学习的前台,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大框架内达成教学与学习的目标。
最后是對学习效果的评价,考虑到评价的可操作性,本人在教学设计中从“能认识会计凭证(10分)、会填制会计凭证(10分)、会审核会计凭证(10分)、会装订会计凭证(10分)、自主预习课本(10分)、积极参与活动(10分)、勇于发表见解(10分)、善于合作研讨(10分)、完成分工任务(10分)、按时完成训练(10分)”这10个方面,按自评得分、小组互评得分、教师评分三种方法进行评价,最后算出该项平均分,即为该生的最后得分。这种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课堂任务,解决当前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如能认识会计凭证、会填制会计凭证、会审核会计凭证、会装订会计凭证,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如自主预习课本、积极参与活动、勇于发表见解、善于合作研讨、完成分工任务、按时完成训练等。在评价方式上也不是单一形式,而是采用自评得分、小组互评得分、教师评分,最后是该项总平均分。如此能够使学生及时看到自己学习的成绩,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