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凡
罗恩·弗里克是美国著名的纪录片导演,也是慢速摄影、大型场景电影领域颇有成就的电影大师。罗恩·弗里克镜头下的先锋纪录片始终将焦点对准自然大地,深度挖掘自然、人文环境中蕴含的美学意境,提升纪录片内容的新颖度,塑造出风格独特的影视画面,增强了纪录片的美学视效,生动探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创作主旨,形成了题材鲜明、美学风格突出的纪录片类型。本文以罗恩·弗里克的先锋纪录片作品为研究素材,对其中所呈现的美学风格和叙述语言进行深入解读。
罗恩·弗里克在1985年创作的《时空》(Chronos)、1992年的《天地玄黄》(Baraka)到2011年的《轮回》(Samsara)等一系列纪录片作品中,其始终采用线性叙事,以更加壮阔,更易感知的创作手法,将纪录镜头与创作艺术深度融合,将个人对后现代的反思、迷惘等情感融入影像作品,实现了创作立场与观众理解的统一融合。
一、纪实视角下先锋纪录片的美学风格:主题形象的多维呈现
纪录片将镜头对准世间万物,通过叙述真实画面、搭配专业解读,彰显作品的思想厚度与内容维度,成为有特殊美学风格的影视作品。在纪录片作品体系中,尽管先锋纪录片呈现边缘化、少数化状态,但凭借独特的艺术品质、抽象和陌生化的表达风格,已成为影响力极为深远的纪录片类型。[1]罗恩·弗里克是纪录片创作领域的探索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积极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嬗变,创作出一系列有代表性的纪录片作品,其中蕴含的价值意义和创作情怀,对当前了解先锋纪录片的创作技巧与手法,感悟罗恩·弗里克的创作主旨具有重要意义。
(一)自然呈现与图景重构
长期以来,在纪录片拍摄、制作过程中,创作者多局限于“力求真实”“客观全面”等电影镜头来记录客观事实和真情实感,但观众受观赏场景、理解能力等因素限制,很难精准、客观地体会创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题。先锋纪录片将创作基调定为记录生活、传播知识,其创作过程始终围绕“真与美”的核心理念,以独特的写实风格和丰富的知识素材,拓宽大众的审美边界和视觉认知。[2]罗恩·弗里克在创作《天地玄黄》时,采用“通感”的美学创作手法,拓宽了本片的审美空间,丰富了审美维度,为观众营造了独特的审美体验。他用现实主义的态度来刻画生活,用优美的镜头语言生动呈现“人类全景”,使用5齿孔65mm胶片进行拍摄,加上航拍、夜拍技术,保证了纪录片的细腻质感,为观众呈现了奇特、壮丽的自然景观。在罗恩·弗里克的镜头下,观众能够领略喜马拉雅山、巴西雨林、巴厘岛的细腻真实之美。纪录片《天地玄黄》用唯美的影像镜头诠释了“道法自然”的创作理念,重构自然、唯美的影像图景,更新了大众对纪录片的认知,开创了纪录片新的美学风格。
(二)精神找寻与记忆唤醒
先锋纪录片主要指思想先锋、形式新颖和技巧独特的纪录片,正是取材真实、视角客观的天然特性,使先锋纪录片擅于记录生活,创作出大量关注生活、题材鲜活和个性前卫的作品。[3]通过对罗恩·弗里克的纪录片进行全面解析,能够感受其中所蕴含的工业化反思等内容,表达了其对“人类永恒的关系”创作主题的理解与思考,进而达到唤醒大众的创作效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创作旨归。因此,罗恩·弗里克的纪录片既是对精神、情感的个性化描述,也是对人与社会生存状态的理性思考。[4]在《轮回》的创作中,罗恩·弗里克没有使用一句旁白,为保证本片的细腻观赏感,特意使用了70mm胶片创作镜头,用唯美视觉画面表述了创作者的审美认知和思想观念。《轮回》借助精选场景和大量长镜头,以凝视镜头的创作手法,将顿悟、苦闷等精神体验注入真实客观的影像画面,以无声的镜头语言传递了具有人文关怀特征的思想内涵,以意象影像风格展现了浓厚的文化内涵,也使片中所表达的人与自然、宗教与文化等创作话题和主旨理念更加鲜活、清晰,在引导大众寻找观影精神共鸣的同时,唤醒大众对维护自然、保护生态的原有记忆,完成了超越时空的语境衔接,实现了客观纪实与人文思想的完整统一。
(三)独特审美与文化传播
纪录片创作的艺术魅力在于真实的记录风格,其中所表达的“真实”风格,并非简单的情景还原,而是对生活素材的真实提炼与艺术化再现。先锋纪录片使用陌生化的艺术手段来创造作品,虽然镜头画面都源自大众生活,但通过新的艺术创作手法展现了独特的视觉画面,为观众提供了“陌生化”的观影体验。[5]罗恩·弗里克在创作《轮回》时,以客观纪实理念为创作基础,重视彰显独特的美学风格,通过描述各类工厂人群、贫民窟人群等一系列鲜活的小人物形象,使影片的人文关怀与现实关照得以生动呈现,也让该片叙述的内容更加真实。罗恩·弗里克重视审美情感表达,其创作的先锋纪录片以张弛有力的画面节奏,精湛成熟的摄影语言,为大众构建了真实、唯美的视觉观赏画面,在超越时空的叙事架构中再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真实之美”。
二、时空符号视角下先锋纪录片的美学叙事:诗意美学的心灵表达
先锋纪录片将电影镜头语言与蒙太奇创作手法相融合,在真实记录、反映现实的基础上,通过融入创作者的精神审美,为大众营造了精致唯美的影片画面,为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体验。罗恩·弗里克的纪录片采用沉静、精致的影像画面,将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全面融合,合理使用镜头语言,从时间、空间等不同维度呈现了大量具有隐喻符号的基本元素,传递出具有生活特色的艺术美学,加深了观众对纪录片传播内容、创作主旨的理解,构建了先锋纪录片诗意美学、写景抒情的美学叙事风格。
(一)叙述语言的诗意呈现
画面、声音和文字构成了纪录片叙事功能载体的主要语言。罗恩·弗里克选择独特的创作视角和叙事理念来看待问题,记录人文生态,用诗意化的叙事语言阐释了“人类永恒的关系”的研究主题,为观众塑造了充满诗意美学的影视画面与观赏空间。[6]《天地玄黄》采用古伊斯兰语“Baraka(祝福)”作为片名,反映了导演的创作初衷,通过采用倒叙、插叙和对比等创作手法,大大改善了叙事效果,增强了影片的视觉冲击,勾勒出影片的诗意画面,体现了本片独特的叙事美学,传递了罗恩·弗里克对自然、社会的无限祝福,令观众回味无穷。《天地玄黄》与一般纪录片不同,罗恩·弗里克将创作镜头对准大自然、人类文明,其中没有过多强调纪实语言与纪录片本体的创造性,而是通过精准选择表达影片思想、情感的创作手法,将不同镜头影像杂糅并置,通过采用“真实再现”的叙述手法,增强了影片的可视性观赏效果,使纪录片展示的内容、呈现的时间线索超过了“共时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