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燕燕 全中文 宋丽华 严丽珍
【摘 要】目的:观察硫唑嘌呤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4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应用泼尼松治疗,治疗组是曾规则使用过泼尼松、静注丙球、切脾、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等治疗无效的患者,使用硫唑嘌呤联合泼尼松治疗。观察两组血小板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9.17%,对照组总有效率58.33%,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唑嘌呤联合泼尼松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血小板水平。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难治性;硫唑嘌呤;泼尼松
【中图分类号】R24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3--0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指原因不明的单独血小板减少的一类获得性疾病,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成人ITP多数发病隐匿,病程迁延,多为慢性ITP,以青年女性好发。临床表现为广泛的皮肤紫癜和黏膜出血,严重患者可有致命性出血如颅内出血[1]。ITP的治疗目的是使患者血小板计数提高到安全水平,防止严重出血,降低死亡率。近年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发病率,糖皮质激素是治疗ITP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有一部分患者经正规的糖皮质激素治疗,甚至切脾、静注丙球、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等治疗后,血小板仍持续不升,治疗效果较差,本科自2010年至2018年期间使用硫唑嘌呤联合泼尼松治疗难治性ITP24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全部48例病例均为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我院住院病人,其中男20例,女28例,年龄17至68岁,平均39岁,全部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难治性ITP的诊断标准[2]。48例患者均有典型的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多见于四肢、胸腹部皮肤,同时并有月经增多8例,牙龈出血18例,口腔血疱7例,鼻腔出血6例,尿血2例,便血2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8年《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
1.3 治疗方法:
在常规止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泼尼松60mg/d,连用4-10天,后根据血小板情况逐渐减量,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硫唑嘌呤50mg bid。
1.4 观察指标:治疗前、治疗后1、4、7、11、15、21天及随访时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大小便常规等。
1.5 疗效标准:参照1998年《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
2 结果
2.1 所有患者结果及疗效
讨论:
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其主要发病机制为:(1)体液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2)体液和细胞免疫介导的巨核细胞数量和质量异常,血小板生成不足。阻止血小板过度破坏和促进血小板生成已成为ITP现代治疗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3]。糖皮质激素一直作为临床治疗ITP的首选药物,其作用机制在于: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抑制巨噬细胞破坏有抗体吸附的血小板,改善巨噬细胞成熟障碍[4]。硫唑嘌呤为嘌呤核苷类似物,口服后在体内分解为巯嘌呤,进而有效拮抗嘌呤类似物,有效抑制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免疫活性细胞的增殖,并抑制患者自身抗体的产生,降低炎癥反应,提高血小板计数[5]。硫唑嘌呤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但为可逆性,偶有肝损害和脱发,恶心呕吐症状轻微。我们初步观察显示硫唑嘌呤联合泼尼松治疗难治性ITP有较好的疗效,且该药价格低廉,可作为治疗难治性ITP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但由于我们观察的患者例数较少,时间较短,对有效患者的远期疗程,维持治疗,停药指征及不良反应等问题,还需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李建勇,主编. 血液疾病诊断流程与治疗策略[M].科技出版社 2007.134-142.
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79-285.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 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2012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2,33(11):975-977.
马军,孙玲.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硫唑嘌呤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J].中国实用医刊 2010,37(7).88.
顾史洋,庄静丽,邹善华,等.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新诊断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临床观察[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3,34(10):883-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