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旭 乔文靖 彭晶蓉
(西安工业大学,陕西 西安 710014)
无背索斜拉桥以独特的造型成为城市桥梁的首选桥型之一。独塔无背索斜拉桥主塔只有单侧有斜拉索,以塔身的自重力矩来抵消斜拉索的倾覆力矩。如果主梁采用自重较大的混凝土结构,则需要主塔提供相应较大的倾覆力矩,可以在主塔上部增加主塔横梁以满足要求,既能增加塔身的自重以达到结构整体静力平衡,还能加强两侧主塔之间的联系刚度。
桥梁全长120m,桥宽30.5m,跨径为80m+40m双索面无背索斜拉桥,桥梁主跨80m,桥塔高65.9m,主梁为预应力混凝土梁,主塔为实心混凝矩形截面,主塔倾角为59°,全桥布置13对斜拉索,塔梁墩固结形式。桥型如图1所示。
图1 桥型布置图
表1 4种横梁设置参数表
为更加直观地对比横梁设置对结构体系静力特性的影响,共拟定4种对比方案,4种方案的设计参数,如表1所示,表中有横梁方案均为三道横梁,三道横梁均设置在主塔无索区,且相对位置不改变。由于4种方案设计参数的不同,必然引起成桥时刻索力、应力、变形的不同,影响成桥状态。
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建立无背索斜拉桥有限元分析模型,主梁和主塔采用梁单元,斜拉索采用只受拉的桁架单元。全桥共划分为296个节点,165个单元。横梁与主塔之间采用刚性连接。按照实际的施工顺序建立施工阶段。
斜拉桥的高次超静定结构特点决定了结构任意参数的变化,均可引起施工阶段索力值的变化,而成桥索力值对应着最不利荷载组合下的索应力值。
待桥塔有索区施工完毕,施工主塔上部无索区开始进行主塔横梁施工。4种施工方案对应最不利荷载组合作用下的索应力值,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方案1与方案2的横梁压重相同,斜拉索成桥时刻索应力值相同,而方案3较前两者压重小,故索应力力值有所减小,方案4中无横梁时,索应力值最小;横梁配重越大,长索索应力值越大;而4种方案对短索索应力值的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4种方案全桥索应力分布规律基本一致。
图2 4种方案成桥时刻拉索应力值
图3 主梁变形图
主塔横梁的设置会增加桥塔的自重从而引起索力的增加,主梁受到的向上的竖向分力就会增加,同时主梁受到的向主塔方向的轴力也会增加,因此,主塔横梁的设置会对主梁的应力和变形构成影响。
分析4种方案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受力,4种方案主梁均全截面受压,且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中关于抗压强度的规定。
由图3可知,方案1、方案2的主塔横梁自重相同,故主跨主梁变形相同;方案3主塔横梁自重小于方案1,故主跨主梁的变形值大于方案1;方案4无横梁,故主跨主梁变形值最大。4种方案对边跨主梁的变形影响不大。4种方案的变形值均满足《公路斜拉桥实施细则》(JTG/T D65-01-2007)中关于不对称独塔斜拉桥最大竖向挠度不大于主跨L/500=16cm的要求。
图4 方案1~方案4主塔应力图
图5 方案1收缩徐变变形图
图6 方案4收缩徐变变形图
表2 4种方案收缩徐变主塔变形值(单位:mm)
主塔的应力和位移是由自重和索力决定的,主塔横梁的设置增加了主塔的自重,从而对主塔应力和变形造成影响,塔根处的应力对桥塔自重的影响最为敏感,塔顶位移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由于收缩徐变作用有所增加。
方案1和方案2中主塔横梁自重相同,塔根处边跨侧压应力均为2.6MPa;方案3中小空心横梁自重小于方案1,塔根处边跨侧压应力为1.5MPa;方案4中无横梁,由于压重不足,故引起主塔根部边跨侧出现1.7MPa拉应力,具体如图4所示。
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结构由于材料收缩徐变而产生的变形值如图5、图6所示,变形数值如表2所示。主塔向边跨侧变形时方向为正。
如图5、图6和表2所示,方案4由于没有设置横梁,主塔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向主跨侧发生了偏移,从而引起主跨侧斜拉索松弛;方案1、方案2、方案3由于上部有横梁压重,结构即使发生收缩徐变变形,主塔也不会向主跨侧发生位移。可见,全混凝土无背索斜拉桥,主塔上横梁的设计十分必要,在满足结构整体静力平衡的前提下,对于同样重量的实心横梁与空心横梁静力性能相差无几,且实心横梁更便于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