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佳 张兆羽
(辽宁省锦州市中医医院 脑病科,辽宁 锦州 121000)
吞咽障碍属于高发性脑卒中并发症,引发因素为舌下神经、舌咽神经以及迷走神经等受损,不但会降低患者抵抗力,还会导致患者出现肺炎、脱水等不良反应,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窒息风险[1]。此次研究旨在探析2013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应用开口利咽汤联合针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1 基础资料:在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选取72例,病情经CT检查或者MRI检查确诊,存在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临床表现,排除失语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其他原因引发的吞咽障碍患者[2]。将患者分为参照组(n=34)和治疗组(n=38),参照组女性13例,男性21例,36~79周岁,平均(58.2±3.7)岁,治疗组女性15例,男性23例,34~77周岁,平均(56.4±3.3)岁。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后比较治疗组和参照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参照组患者应用针电刺激治疗,在患者颈部放置治疗电极,应用电刺激其神经肌肉,每次治疗30 min,同时指导患者反复进行吞咽动作,每日治疗2次,持续3周。舌三针:自左右两侧廉泉穴以及向舌根部位进针,应用平补平泻治疗方法直至患者出现麻痛酸胀感;体针:取双侧风池穴、曲池穴、内关穴、足三里穴以及列缺穴,刺入患者穴位,得气后提插捻转;头针:应用毫针自顶旁、顶中以及顶斜线自后向前进针。在参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为治疗组患者提供开口利咽汤治疗,处方如下:红花5 g、赤芍15 g、远志15 g、当归10 g、僵蚕10 g、全蝎5 g、地龙15 g、胆南星10 g、川穹15 g、关白附5 g、石菖蒲10 g、桃仁15 g、郁金15 g。每日煎服1剂,分别于早晚各服用1次,1个疗程为3周[3]。
1.3 疗效评价。改善:除小部分质地坚硬食物无法正常吞咽外,大部分均可正常吞咽,患者进食量显著增加,所摄入食物能够满足机体所需;缓解:部分食物无法正常吞咽,患者进食量增加,所摄入食物基本可满足机体所需;无效:患者无法正常吞咽食物,进食量较小,无法满足机体所需,需要接受静脉营养支持[4]。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进行数据资料分析软件为SPSS18.0,通过(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差异以χ2或者t检验进行比较,通过±s表示计量资料,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表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n(%)]
治疗组患者病情总缓解率为97.37%,吞咽障碍未见缓解患者为1例,病情缓解患者为37例,参照组患者病情总缓解率为82.35%,吞咽障碍未见缓解患者为6例,病情缓解患者为2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脑卒中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引发吞咽障碍的风险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饮食。吞咽障碍主要引发原因为神经系统受损并造成舌下神经、舌咽神经以及迷走神经丧失感知能力,中医认为该病主要由痹阻经络、风痰淤血等引发,针电刺激为临床常用治疗方式,可对大脑皮质脑干束产生刺激作用,加快脑血管侧支循环建立,有助于促进患者局部脑微循环改善,能够使临床表现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开口利咽汤以全蝎、关白附、僵蚕为君药,能够发挥散结化痰以及止痉息风的药效,赤芍、红花、川穹、桃仁等药物具有止痛散淤、行气祛风、化瘀活血的功效,诸药合用在涤痰祛风以及通络活血方面效果显著,可使患者血液循环得到明显改善[5]。
此次研究中,治疗组患者病情总缓解率为97.37%,参照组病情总缓解率为82.35%,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应用开口利咽汤联合针电刺激治疗能够显著减轻其吞咽障碍,有助于促进患者正常进食,可提高其机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