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效果分析

2020-03-19 04:06:34徐宣启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1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心肌炎病毒性

徐宣启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急诊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由病毒直接侵袭心肌细胞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出现心肌溶解、坏死、变性及细胞浸润等综合性病变的临床疾病,为常见于儿科的临床疾病之一,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以发热、呕吐、心悸、头晕、腹痛等为主,患儿的心肌酶谱往往表现为异常升高的状态[1]。由于该疾病发作时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有可能会出现恶性心律失常、休克等情况,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而目前临床中尚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抗病毒药物,使用常规的方法治疗往往效果不佳[2]。丙种球蛋白是一种免疫调节剂,本研究以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得到了较为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原则将于2017 年3 月至2018 年8 月本院收治的76 例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均分为两组。常规组38 例,男21 例,女17 例;年龄2.0~11.0 岁,平均(7.69±1.49)岁;病程 1~11 d,平均(5.49±2.14)d。丙种组 38 例,男 20 例,女 18 例;年龄 1.5~10.0 岁,平均 (7.14±1.26)岁;病程1~10 d,平均(5.21±2.07)d。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患病时间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本研究的患儿经心电图检测均有程度不一的ST-T 段异常情况,均未出现肝肾功能障碍。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监护人均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将营养心肌药物、抗病毒药物、维生素C、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方法应用于常规组患儿,而丙种组则在常规组患儿对症治疗的前提下加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在患儿住院1 d内使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将剂量为2 g/kg 丙种球蛋白24 h 缓慢输入。对两组患儿2 个月治疗期间的生命体征以及临床症状均进行严格监控,并每周检查1 次心肌酶和心电图。

1.3 疗效判定标准

将治疗后两组患儿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MB,CK-MB)、 乳 酸 脱 氢 酶 (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心肌酶谱进行观察与比较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疗效标准共分为治愈、好转以及无效,若经治疗后患儿的心电图与心肌酶谱检测结果为已恢复正常状态,且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则判定为治愈;若经治疗后患儿的心电图与心肌酶谱检测结果为有所改善的状态(恢复程度为75%以上),且患儿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有所改善(改善情况为75%以上)则为好转;若经治疗后患儿的心电图、心肌酶谱以及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的迹象甚至出现恶化则为无效[3]。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心肌酶谱水平比较

治疗后丙种组患儿的CK、CK-MB、LDH 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后心肌酶谱水平比较 (±s,u/L)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后心肌酶谱水平比较 (±s,u/L)

组别常规组丙种组t值P值例数38 38 CK 166.54±16.84 151.05±12.37 4.570 0.000 LDH 138.21±15.47 121.46±13.81 4.979 0.000 CK-MB 18.48±5.95 14.32±6.01 3.032 0.003

2.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丙种组的总有效率为89.47%,高于常规组的总有效率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例(%)

3 讨论

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目前虽尚不明确,但与病毒侵染患儿的心肌从而引起患儿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紊乱的情况有一定关系,因而治疗中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以充分发挥常规治疗的效果[4]。

丙种球蛋白为针对性作用范围较广的中和抗体,丙种球蛋白中含有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抗体,可在有效清除患儿体内病毒的同时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促进免疫反应发挥清除病毒的作用[5]。在本研究中,治疗后丙种组患儿CK、CK-MB、LDH 的心肌酶谱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且丙种组的总有效率为89.47%,高大于常规组的68.42%(P<0.05),表明了丙种球蛋白的应用使得常规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这可能是因为丙种球蛋白作为一种中和抗体可使多种类型的病毒中和,从而能快速地清除患儿体内的病毒,同时丙种球蛋白还具有抗感染的作用,可通过建立机体的免疫屏障使得氧化应激反应降低,从而使得心肌酶谱的水平异常状况降低并使心肌的损伤降低,进而使得患儿的临床症状缓解;通过与常规治疗药物联用,可使患儿在提高免疫力抗病毒的同时对症治疗,从而表现为丙种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6-7]。此外有研究表明[8-10],在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使用丙种球蛋白可对患儿体内的T 淋巴细胞进行调节,使得患儿体内T 淋巴细胞的活性降低,从而使得由心肌受损引发的免疫应激反应降低。在本研究中,丙种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能与丙种球蛋白抑制了患儿体内的T 淋巴细胞活性有一定的关系,这使得患儿免疫系统紊乱的状态得以调节,通过抑制抗体的生成使得机体免疫应激反应水平降低,进而减少心肌损伤,从而表现为CK、CK-MB、LDH 的心肌酶谱水平降低。

综上所述,在冲击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中丙种球蛋白的临床疗效显著,在配以常规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可使患儿的CK、CK-MB、LDH的心肌酶谱水平显著下降,因而可进行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心肌炎病毒性
一个小感染,怎么就变成心肌炎了?这些症状一定要重视
祝您健康(2024年1期)2024-01-11 04:39:32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湖南饲料(2021年4期)2021-10-13 07:32:40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肝博士(2021年1期)2021-03-29 02:31:58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湖南农业(2017年1期)2017-03-20 14:04:43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microRNA-155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妊娠合并ITP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