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高泰东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描写的风光在哪儿?据说,乾隆帝来秦潼,登上古寿圣寺的水云楼,观云水、闻鹿鸣,一时兴起曰:“《诗经》咏斯也。”并改“秦潼”为“溱潼”。
溱潼镇是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的“锅底洼”,三水(江水、海水、淮水)汇聚,逐渐形成湿地。
来到湿地,满眼是水。凸起之地犹如渔网之结,池塘荷叶、玉盘青螺。清晨,鱼鹰从湖水里叼出一轮滴水的太阳,松开后便是日出。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乘画舫,舫在云上行。上岸入科普馆,出馆复登舟,橹声咿呀,青芦、红蓼、紫藿、野花,皆滴露点头笑迎天下客。水巷十八弯,过滩过桥,如入青纱帐,像是捉迷藏。待芦花吐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蒲棒探出通红的身子,像一支支蜡烛。青浮萍、紫浮萍、菱角花,尤其是柳,高原柳是风景,湿地柳是头发,它承担着呼吸,生机勃勃。
“唧唧”“咕咕”,虫儿吵、鸟儿唱,湿地里的野生动物都在发声,又不知它们在哪儿。一只喜鹊飞过,没入绿荫深处,犹如美女消失在巷尾,留下一抹靓丽的背影。雏鸟的娇滴滴与母鸟的唤儿声,不由得让人想起妈妈亲切的面容。而或“呱……”的几声长啸,惊起藕花深处的一滩鸥鹭。
着蓝底白花衣的船娘会唱水乡小曲:“叫呀我这么里呀来,我呀就来了,拔根的芦柴花花。清香那个玫瑰玉兰花儿开……”民歌“民”唱,土话味、稻花香,土得朴实,香得真实。人唱鸟和,民歌与鸟鸣呼应。人听鸟语,鸟听人言,是本能的互动,还是心灵的感应!
上岸见麋,鹿角、马头、驴身、牛蹄,这是从英国回归的“游子”——“四不像”。景区建筑只有必要的栈、桥、亭、榭和一座古寿圣寺,药师佛塔高81米,慈祥的佛面,让你悟到:人的最低境界是善良,最高境界还是善良。登塔俯视,舟像荚,人似豆,鹿如蚁。
游溱湖,莫忘看会船。会船传承千年,由撑船为岳飞阵亡将士坟添土演变而成民俗,与云南泼水节等列为中国十大民俗节。清明第二天,十里溱湖,千船万人,竹篙成林;旗幡猎猎,锣声哐哐;争先恐后,气势磅礴。你会感慨:食用稻米鱼虾的水乡男女,怎会爆发出如此惊人的力量。
溱湖湿地的“原生态”让人更加深切地理解习总书记的名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