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视阈下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策略思考

2020-03-18 16:39李楠
兰台世界 2020年3期
关键词:双一流

摘 要 智慧图书馆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理想模式,同时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总体目标和环境,给图书馆建设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动力。本文在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理念、技术和趋势基本形成的基础上,从“双一流”建设的视角出发,分析探讨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核心理念以及“双一流”高校智慧图书馆发展的方向、定位,并且从实践和发展两个方面思考,提出“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部署智能力、推进智慧力和践行智慧育人使命的智慧化建设的推进策略。

关键词 双一流 高校智慧图书馆 智能力 智慧力 智慧育人

Abstract Smart library is the ideal mode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At the same time, the overall goal and environment of the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ies provides a new opportunity and motiv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brary, and also presents new challenges and goals for the university libraries to realiz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and help promote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Therefore, integrating university smart library construction into the overall deployment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is proper, and adhering to the direction of smart construction is also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Based on the basic formation of the concept, technology and tre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library,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core concep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library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orientation of smart library in the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Then thinking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omotion strategy of the smart construction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ies to deploy intelligence, promote wisdom and practice the mission of “wisdom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Keyword  double first-class; smart library of universities; intelligence; wisdom; wisdom education

新時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高等教育是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一部分[1]。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内外环境、供求关系、资源条件、评价标准都已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双一流”建设应当在深刻理解“主要矛盾转化”要义的基础上,牢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瞄准变化,积极创新,立足于实践,争取突破发展的瓶颈。

高校图书馆与实验室、师资力量通常被认为是高校建设的“三大支柱”[2-6],在支持学校的教学、学术科研和育人方面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时代发展,与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并持续发展的图书馆,正是高等教育环境的“积极变量”之一。近年来,智慧图书馆越来越受到关注,相关理论研究的发展和智能技术的进步,支撑并形成了图书馆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趋势,为激活这一“积极变量”提供了新的可能和驱动。

一、“双一流”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发展的方向与定位

“高校智慧图书馆”是高校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的理念、技术和模式相融合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层次[7]。“智慧图书馆”为高校图书馆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

1.定位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发展目标。“双一流”建设对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高校图书馆在新时代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化建设不仅是自身发展理念、服务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和再造,也成为高校建设发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的有力支撑和保障路径之一。

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发展应注重确立和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定位和作用。笔者认为,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总体目标是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与“双一流”建设充分的结合,相互促进,以“双一流”建设实践引领图书馆的升级发展;通过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教学、管理和育人过程中的作用,助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和全面育人目标的实现。

2.明确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发展途径。在建设目标明确的前提下,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化建设实践途径主要在于各层面工作流程的重塑。

(1)基本工作流程的重塑,稳定和加快基础设施、知识组织、信息服务能力的智能化。从延伸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职能的发展目标出发,积极实践和利用科技发展和创新带来的技术红利,扎实推进和完成图书馆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和知识组织方式的智慧化转型,从而实现图书馆基本工作流程的智能力保障,实现知识组织方式的改进,实现知识保存、传播、获取方式的智慧化升级。

(2)知识服务工作流程重塑,为知识创新提供高效能的基础和智慧化的平台。在基础设施和知识组织方式智能化的基础上,重塑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知识服务工作方式,使得高校读者在知识获取、应用和创新的过程中,不仅能得“鱼”,而且能知“渔”。为高校师生提供优化学习模式的智慧能力,开拓学习和知识创新的智慧化平台。智慧时代的学术和科研过程中,读者不仅提高了信息利用的效率,同时也将获得信息素养的提升。通过获取、加工、整合、再利用信息的方式的变化和能力的提升,激发和助力知识生产和创新的实践。

(3)知识和人文空间重塑,营造高校智慧育人和智慧人文环境:高校图书馆不仅是学校的文献资源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也是重要的人文交流中心。因此,在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中,“智慧育人”和“智慧人文”是在图书馆智能化和知识服务智慧化的基础上需要完成的更高目标。在“双一流”建设视阈下,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化建设需要从全面育人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培育智慧人才的问题,作为智慧化建设先导者的角色,为高校育人环境引入智慧体验、分享智慧化红利,在新时代大学生的教育背景、人生阅历中增补智慧化的经验,使他们的行为方式、性情禀赋和品德修为得以在“智慧育人”和“智慧人文”的环境中得到浸润和积累,以便在面对新的社会发展、社会角色、职业选择和人际关系时,具备良好的表达和处理的综合素质。

二、“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推进策略

1.部署图书馆“智能力”,推进一流高校智慧化基础建设。

(1)持续推进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总体上与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结合得比较紧密,时代科技的变迁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演进中总是能够得到比较直接的体现。随着当代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图书馆也坚持积极的融合和利用移动互联网、web2.0、云计算、大数据等关键技术。通过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路径,实践新技术、新理念,以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效率、创新发展模式。

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是一个连续和持续的过程,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融合科技进步和创新、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图书馆持续发展的可取途径。智慧图书馆是在图书馆理论、技术、服务理念和人文精神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和“互联网+”而形成的一个全面智慧化的、更人性、更智能的图书馆的新形态。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化建设首先还是要坚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在扎实推进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立足于当下的现实情况,着眼于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前沿,面向图书馆全面智慧化升级的目标,扎实推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落实“智能力”升级,夯实智慧图书馆基礎。以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新一代科技革命的成果,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的升级和创新注入了活力,提供了“智能力”的保障。智能时代已经开启,智能革命已经成为了新世纪发展的最重要引擎[8]。实践和部署“智能力”,提升图书馆的智能化水平,是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基础,是智慧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具有震撼力和影响力的核心要素[9]。积极推进部署相对成熟和稳定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如RFID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通过建筑、家具、资源、网络和设备的智能化升级,夯实智慧图书馆的基础,通过“智能力”提升图书馆的知识传播、生产和服务的能力和效率,实现人与环境之间的泛在互联互通、深度感知和体验。以“智能力”的升级为抓手,坚定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保持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的活力,同时与时俱进地动态地实施智慧图书馆建设。

(3)发挥智慧图书馆示范作用,推进校园智慧化建设。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智慧城市”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城市建设与规划的趋势[10]。现代化的城市建设越来越重视利用智能化技术和平台,构建智慧化的社会环境,实现现代城市的绿色、科学和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主要是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环境的生态系统,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引领下,我国“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方兴未艾。高校图书馆作为人文文化、信息科技和高等教育交汇的领域,在智慧城市理念的推广和实践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是开放性和服务型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的良好试验领域。

高校图书馆积极投入智慧化的发展和建设,不仅能够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科技理念和技术的实践提升自身的内涵与能力,而且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过程将实践“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理念,也会在实践中检验并提炼出符合高校建设需求的智慧化概念、技术和标准,并形成具备“智能力”的、服务型的、可体验的智能基础设施和“一体化”服务平台,同时也会积累一系列符合高校特点的可复制、可移植、灵活性和“即接入即使用”的[11]智慧化建设和发展经验,从而发挥对高校智慧化总体规划建设的探索作用和示范效应。

2.推进图书馆“智慧力”服务与创新,促进智慧生态系统建设。智慧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构建具备“智慧力”的图书馆内涵发展的资源、服务、管理和外展融合的关联、体验、共生的智慧生态系统。实现“智慧力”知识服务于创新是高校智慧图书馆创新转型和深入发展的本质目标。

(1)着力“智慧力”知识服务和创新的实践。高校图书用户与馆员的相对高知性,信息服务功能的学科性、知识性趋向,以及教育资源的系统性和密集性特征,对其智慧化建设方向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的“智能力”基础上,面向互联、高效、便利的[12]的智慧图书馆本质特征,推动高校图书馆通过服务体系的能力创新、效率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高校知识创新的有力引擎,为高校的学科建设和内涵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动态建设过程中,需要着力打造新一代智慧图书馆管理平台和服务体系;以智慧化为驱动,重构图书馆在高校学术交流体系中的作用;通过智慧力提升图书馆数字学术和数字人文服务能力,展现高校图书馆在智库服务和决策咨询服务中的智慧能力;图书馆“智慧力”建设也将在组织机构优化和馆员能力建设、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高校图书馆共建共享的外展融合发展创新等方面起到革命性的作用。

(2)智慧图书馆助力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双一流”建设是国家层面为高校发展规划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高校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学科建设和发展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之一,一流学科的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任务。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和服务中心,学科服务一直以来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使命和核心任务之一。因此,在“双一流”背景下,面向学科建设,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学术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对于学校和图书馆来说是共同目标。

学科建设作为“双一流”建设的核心,迫切需要包括图书馆在内的高校内涵式发展基本模块更好地发挥支撑和协同作用。而在“双一流”背景下,要如何做好学科服务,并进一步协同完成高校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等任务,也是高校图书馆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的问题。高校图书馆“智慧化”的知识组织、管理和服务能力,为知识创新和学科服务提供了新的可能,智慧学科服务也必然成为“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可靠辅助和新的驱动力。

3.践行“智慧育人”使命,构建新时代一流人才培养环境。“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管理、知识组织、知识服务的机构,在智慧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应以科学认知为基础、智能技术为保障,面向培养一流人才的目标,着力实现“智慧育人”使命。

(1)“智慧时代”需要培育“智慧人才”。随着物联网、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这些技术之间的全面协作,一个巨大的智能网络将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新环境。智能手机与云计算、机器人与自动化、智能城市、混合现实(VR和AR)、社交网络等新技术的发展,不断提升技术层面上的智慧能力,现代性、科学性地延伸了人类的智力和体力,解决了工具层面的可用性和易用性问题,提供了“智慧力”。但信息革命的实质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而是整个生态环境的变革导致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信息科技发展将创造出以“智慧”为核心的新生态,在智慧生態环境下,更需要人的“智慧”价值理性;需要能够适应“智慧时代”并继续推动时代发展的人;需要人具备结合时代的认知、应对和创新的聪明才智和应用能力[13,14]。可以说,面向“智慧时代”的人才培养,对于个体来说是关乎其人生的根本选择,而对于人类社会来讲则关乎人类文明的根本走向。

(2)“智慧育人”是新时代高校的重要使命。图书馆“服务至上,读者第一”理念的核心是“人”;高等教育“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目标的核心是“人”;“双一流”建设和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共同价值和最高目标是“以人为本”。图书馆是高校的信息资源中心、知识服务中心,同时也是高校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心和人文文化中心,承担着“以文化人”和“化民成俗”的作用。在学校知识教育、素质教育的主体作用之下,图书馆的软硬件环境、知识服务方式、泛在人文氛围是“完整人”塑造的必要补充。智慧图书馆建设应着力“智慧育人”环境的打造,进一步强调知识的主观性、建构性、动态性、境遇性,在智慧技术发展的同时,发挥智慧化教育功能,注重图书馆的教化使命和人文精神作用,在新时代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素质培养、情意教育和化育人格的重要作用。

(3)智慧图书馆积极培育“智慧人才”。高校图书馆是校园生活中心之一,也发挥着校园的人文中心和精神家园的作用[5,15],对于高校学子具备“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守护职责和作用。在“智慧时代”来临的趋势下,高校图书馆率先实践智慧化建设,以智慧科技提升图书的服务能力,面向智慧生态持续推进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和精神建设,不仅是图书馆领域在发展手段和方法上的与时俱进,更是高校图书馆在“全面育人”目标和方向上的突破与创新。高校智慧图书馆有机会实践将工具层面的“智能”与价值层面“智慧”[13]统一在一个有机的空间环境和应用体系中,实践技术与人文精神的平衡,让高校学生在能力学习、社会认知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通过“体验智能技术”和“构建科学认知”,完成对技术的理性认识和感性磨合,形成并熟悉新生态下的思维范式,成为能够适应时代并且有能力推动时代进一步发展的“智慧人才”。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智能技术和智慧化的发展,是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与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关键手段和重要依托。同时,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加工、组织、应用、传播、长期保存、共享、创新和知识育人的主要实践领域,也正是现代化科学技术转化为“应用体验”和“可传播知识”乃至驱动进一步创新所需要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点。将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纳入“双一流”建设的总体部署中,是“双一流”建设中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是高校融入和参与创新驱动发展的切入点之一;是持续深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激发学生潜能与创造力,培养“德才均备、体魄健全、守正创新、引领未来”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一流人才的实践抓手之一。

参考文献

[1]郝平.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N].学习时报,2017-11-13.

[2]苏显义.《规程》与高校馆业务建设[J].图书馆建设,1999(5):84-85.

[3]张颖辉.浅谈图书馆在高校中的地位现状与提升[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6):77.

[4]韩峰,张文兴.论现代技术环境中高校的三大支柱[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1):85-86.

[5]张伟文.高校图书馆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学刊,1996(1):42.

[6]李雯,廖红四.开展社会教育——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选择[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3):48-51.

[7]马捷,赵天缘,王思.高校智慧图书馆功能结构模型构建[J].情报科学,2017,35(8):56-61.

[8]吴军.智能时代[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6.

[9]王世伟.略论智慧图书馆的五大关系[J].图书馆杂志,2017(4):4-10.

[10]徐玲.“智慧城市”背景下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探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6(22):128-129.

[11]侯松霞.智慧图书馆顶层设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6):5-9.

[12]王世伟.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6):22-28.

[13]刘亚玲.智与德的共生:智慧图书馆发展愿景[J].图书馆论坛,2016(1):31-35.

[14]王世伟.图书馆应当弘扬“智慧工匠精神”[J].图书馆论坛,2017(3):51-56.

[15]李楠.泛在理念下的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策略[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6(2):135-139.

猜你喜欢
双一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实践探索
教育政策执行视角下“双一流”建设实施的思考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回归人才培养本位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
“双一流”为“青椒”打造更大舞台
“双一流”后,高校改革何处去?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大学长啥样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