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青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一生的得意之作。但在司马迁生前,因为直谏遭受腐刑,又遇到险恶政治环境,他对这部著作能否流传于世非常担心。未雨绸缪之下,司马迁让尚在身边的女儿司马英将《史记》手稿另抄一份。他将女儿抄写的“副本”留在京师长安,适时呈送给汉武帝审查。他将原稿作为“正本”,秘密送往女儿婆家——“华山脚下”的杨家珍藏。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他将这种做法隐晦地阐述为“藏之名山”。
事情果然不出司马迁的预料。进呈的那部“副本”后来不知所终,据传遭到了汉武帝的焚毁。而目前流传的《史记》,则是根据司马迁事先藏匿于亲家屋里的那部“正本”刊印的。
作为付出极大精力的心血之作,司马迁并没有等到《史记》流传的那一天。而让《史记》得以重见天日的,是他的外孙杨恽。
杨恽是司馬英的次子。他自幼聪慧,跟随母亲熟读外公的《史记》文稿。外公洋洋洒洒、爱憎分明的叙述风格,让杨恽读得如痴如醉。他自此爱上了《史记》,并开始对许多历史典籍产生兴趣。
杨恽的人生转折,缘于一次意义重大的告密。汉宣帝地节四年,霍氏家族意图发动叛乱,推翻宣帝另立他人。杨恽闻知此事,即密告给侍中金安上,金安上再奏宣帝。皇帝得以迅速采取措施,霍氏家族被迅速诛灭。杨恽和金安上因告密有功,皆被封侯。杨恽被封平通侯,食邑博阳,后来又升任中郎将。
因为得到皇帝信任,杨恽借机呈上外祖父的《史记》,希望它能重见天日。此时距司马迁离世已有20余年,汉宣帝并没有因为曾祖父汉武帝曾反感此书而反对。他只是删除了其中几篇文章,就允许其书简公开。幸运的是,被汉宣帝删去的如《今上本纪》等文章,后来都被补充完备。
(摘自《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