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说的话你听懂了吗

2020-03-18 09:39闫学昌陈孝花
中华家教 2020年12期
关键词:心扉肢体用心

闫学昌 陈孝花

少说多听,让孩子乐于沟通

记得有一次我上家长课,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我请孩子们分享与父母相处中感觉最幸福的一个时刻,有一个13岁的男孩站起来说:“最幸福的时候是爸爸出差了,妈妈生病了。”

从男孩的这句话中,我们听到了什么?我问过好多家长,许多家长说:没人管他了,他自由了,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所以他觉得幸福啊。

我记得当时这个男孩一说完,整个教室哄堂大笑,可能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我就问这个男孩原因,他说:“因为爸爸不在家,我来照顾妈妈,被妈妈需要的感觉很幸福。”

他的话音刚落,热烈的掌声就响起采了,我发现有的爸爸点点头,脸上露出赞许的目光,有的妈妈甚至眼睛里闪着泪花。

有时候,大人常常只听了孩子的前半句,就习惯性地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简单做出评价和判断,但是孩子真正想告诉我们的话反而听不到了。

那么要怎么做才能真正听到孩子与我们说的话呢?——只需要闭上嘴巴,睁大双眼,敞开心扉。

还有一个妈妈,与她处于青春期的女儿矛盾不断。有一段时间,这个妈妈喉咙嘶哑,孩子跟她说话的时候,她没机会发表长篇大论了,只能闭了嘴听着,然后点点头,“嗯”“哦”简单回应一下。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妈妈惊讶地发现,孩子竟然每天都主动告诉她很多事情,两个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好。

有时候只要我们闭上自己的嘴巴,少说,多听,然后简单回应,就能听到孩子更多的故事。

神奇的“55387”法则

沟通中有一个“55387”法则,它指的是55%的信息靠肢体语言来传达,38%的信息靠说话的声调、语气,而单纯的语言成分,也就是说一个人说了什么,只占7%。而且,因为55%的肢体语言通常是一个人下意识的举动,所以它更真实。因此,听孩子说话,不仅要听孩子说了什么,语气怎样,还要观察孩子的肢体语言。比如,孩子回到家,你发现他的脸上写着“不高兴”三个字,问他怎么了,他嘴里说着“没事”,目光却游移不定,那么這个“没事”背后,一定有着此刻他不想跟你说的秘密。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有一双慧眼,随时去观察孩子,去读懂孩子的目光、表情、姿态等等,看看这些肢体语言在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曾经有一个13岁的女孩子跟我说:她很少跟妈妈交流,因为妈妈从来不用“心”跟她说话,妈妈从来不懂她。比如,她告诉妈妈:我的好朋友转学了。妈妈说:太好了,她周末光来找你玩,耽误你学习,现在你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了。她说自己当时愤怒到无语,而妈妈还一脸无辜的样子。

作为父母,我们唯有打开心扉,用心去听,才能听得懂孩子的话。

用心去听孩子的言外之意

一个14岁的男孩,回到家跟自己的爸爸妈妈说,他的好朋友有了自己喜欢的女孩子,然后爸爸妈妈就不断听到自己的儿子聊这个话题。那么这个男孩到底在告诉爸爸妈妈什么呢?他只是在跟爸爸妈妈讲好朋友的故事吗?

其实,他是在试探爸爸妈妈对此事的态度,可能在他心中也藏了一个自己爱慕的女孩子。至少,现阶段的他正处于对异性交往感兴趣的时候。

那么他的家长,尤其是爸爸,就需要针对这个话题坦诚地和男孩交流一下,表明自己的态度,指导他适度、适当地与异性同学交往。

此外,我们还要用心去听孩子的情绪。那个13岁的女孩,她告诉妈妈自己的好朋友转学了,她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呢?可能为好朋友离开而伤心、难过,可能会感觉孤独,也可能会为自己一时半会交不到这么好的朋友而担心、焦虑。

如果我们是这个女孩的妈妈,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庆幸她好朋友的离开,而是接纳她的情绪,帮助她了解自己的感受,安慰她,给她一个拥抱。

听孩子说话,还需要我们时不时地问:“孩子,你刚才的话,我是这样理解的,我理解的对吗?”“孩子,你的意思是这样吗?”“你的想法是这样的吗?”“你是不是有点生气啊?”“很伤心是吗?”我们要像镜子一样,不评判、不说教,及时把自己听到的、感受到的反馈回去,向孩子求证。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曲解孩子说的话,减少误会的产生。当然,作为家长,我们也不能忘记自己的角色定位,必要时还要帮孩子做理性分析。

当孩子回到家,向我们抱怨他的老师、同学、朋友时,我们不仅需要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还需要牢记自己的角色定位,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通过不断的追问帮助孩子做理性分析,帮他看到更多事实的真相。

孩子说的话中,往往隐藏着他们的担心,他们的烦恼,他们的需求等等,这就需要我们闭上嘴巴,睁大双眼,敞开心扉,专注地去听。只有听懂了孩子说的话,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去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让我们用心,去解读孩子话中隐藏着的那些秘密吧。

猜你喜欢
心扉肢体用心
用心
世界各地的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
生查子·未了情
用什么写作
他乡节庆(2)
用心,让家更有味
用心
面试六禁忌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