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妮 胡兴莉
摘 要: 在《论语》经典英译版本和今译本名句中,称谓语、核心概念词和文化词的英译备受关注,却不一而同,有些可能会导致误解。本文主要对这些英译版本进行深度对比分析,研究异同,分析翻译方法与策略,发现更合适的译法。
关键词: 论语名句 称谓语 核心概念词 文化词 英译
《论语》被誉为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论语》已经被翻译成不同的语言,其中英译版本就有60多种,其哲学思想影响了世界各地一代代人。但是,在《论语》众多翻译版本中,就称谓语、核心概念词和文化词的翻译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这些名句的翻译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推动《论语》译介工作的开展。
论语的译介工作从纵向来看,已经跨越了五个世纪,历时300余年。一般认为,《论语》的最早西译版本为1687年比利时汉学家柏应理(Philippe Couplet)等人翻译的Confucius Sinarum Philosophus,辜鸿铭是《论语》英译的中国第一人。本文的名句对比研究主要关注几个经典译本和今译本,经典译本主要关注理雅各、辜鸿铭和刘殿爵的英译本,今译本主要关注许渊冲的《论语:汉英对照》、吴国珍的《〈论语〉最新英文全译全注本》两个译本。
一、称谓的英译
称谓的翻译,对译者而言,涉及对原文的具体理解与翻译选择,对译介目标语读者而言,影响对《论语》其书及“孔子”其人的认识与评价。《论语》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弟子的言行与思想,《论语》中的主要人物有孔子、孔子的弟子和一些帝王将相。
1.“孔子”的称谓翻译。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在《论语》一书中的称呼多被译为“子(Chee)”“夫子(Hoo-chee)”“仲尼(Zhong-ni、)”,译为sage、Saint、The Master、Philosopher、Confucius。Confucius来源于夫子(Hoo-chee)一称,欧洲人在此之前冠其父姓“孔”(Khoong),因此形成了Con-fu-cius(Marshman J.)。至于文中出现最多的“子曰”的“子”,被翻译为The Master(理、译),“Confucius”(辜译)。
Confucius是特定指孔子的,但对于不了解Confucius这个称谓来历的人,The Master 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孔子在中国的地位。因此,Confucius和The Master两种翻译都适合,都能够体现孔子在中國的独特地位。此外,在《论语》一书中,孔子通常自称为(孔)丘、我、吾。翻译为“I”“My praying”“my prayer”“me”等都体现了孔子的谦恭有礼。
2.“孔子”弟子的称谓翻译。
在《论语》一书中,对于孔子弟子的称谓同样分为自称与他称。在他称中,又分为泛称与特指。泛指一般包括弟子、二三子、门人。如,《论语·雍也》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The Duke Ai asked which of the disciples loved to learn.(理雅各译)。《论语·八佾》:“……二三子何患于丧乎?……”“...‘My friends,...”(理雅各译)。孔子对其弟子的特指,主要是称呼他们的名字。理雅各译本中使用的是威妥玛拼音:如颜回(Yen H?觠i)、曾子(The philosopher Tsang)、子游(Tsze-y?觠)、子夏(Tsze-hsi?覾)、有子(The philosopher y?觠/ You Zi)、冉有、由(y?觠)、宰予(Ts?覾i yü)、回(h?觠i)等。“子禽问于子贡曰:‘……”“ Tsze-chin asked Tsze-kung, saying,...”(理译)“有子曰:……”“The philosopher y?觠 said”“子曰:赐也,……”“The Master said, Tsze,...” (理译)。
辜鸿铭译本中,除了颜回和子路外,其他弟子都被译为“one of Confucius disciple”。韦利、许渊冲译本中,对于孔子弟子的称谓,都采用音译的方式:如曾子(Master Zeng)、有子(Master You)、颜回(Yan Hui)……韦利、许渊冲的译法更加贴合原著的本意,保留了《论语》的特色。辜鸿铭译本中每一位弟子的身份更加笼统,消磨了特有的个性,没有完整诠释《论语》原有的意义。理雅各译本所采用的威妥玛拼音不利于普遍传播,毕竟威妥玛拼音绝大多数人是不熟知的。
3.帝王将相的称谓翻译。
《论语》一书中不乏对当时帝王将相的称呼。在英语译本中,对此的翻译各不相同。孟懿子(鲁国孟孙氏第9代宗主)、孟武伯(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在辜鸿铭译本中,将孟懿子(鲁国孟孙氏第9代宗主)、孟武伯(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分别翻译为“A noble of the Court in Confucius native State”“A son of the noble”。他没有具体点出帝王将相的名字,而是清楚地翻译出他们在当时鲁国的地位,使读者更加了解。对于孟懿子(鲁国孟孙氏第9代宗主)、孟武伯(春秋时期鲁国大夫),理雅各有不同的翻译,他将此翻译为“Meng i”“Meng W?觠”,还是以威妥玛拼音标注人名。关于《论语》中出现的“季氏”,辜鸿铭译为“the head of the powerful family”,许渊冲译为“the lord of Ji family”,刘殿爵译为“the Ji family”,理雅各译为“the head of the Chi family”。辜鸿铭的翻译很好地考虑了外国读者的理解及接受问题,这样翻译更人性化,更加直观。许渊冲、刘殿爵、理雅各翻译的版本中,具体指出了家族的姓氏,更加具体化,但对于外国读者来说,如果他们对于“季”这个姓氏陌生,就难以理解和接受。
二、核心概念词的英译
《论语》的核心概念词简而言之,就是“仁”“义”“礼”“知”“信”,每一个核心概念词都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各有侧重。
1.核心概念词“仁”的英译。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精髓(张岱年,2004),目前不同英译版本中“仁”的翻译举例如下:excellence, Virtue(理译),moral character(辜译),benevolence, benevolent(刘殿爵译),authoritative persons (ren 仁) ,authoritative (ren 仁),goodness Good(ren 仁),humanity, the good(许译)。儒家思想的“仁”主要指仁爱、爱人的意思。将“仁”翻译成“benevolent”“good”有涉及“仁”的原意,但“good”与“benevolent”所表达的意思过于表面,即“好的”“慈善的,仁慈的”,“virtue”“moral character”更加侧重于道德方面,意思有所升华,更加符合孔夫子所倡导的“仁”。“authoritative persons”并不是特别符合孔子所倡导的“仁”。
2.核心概念词“义”的英译。
“义”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范畴。“义”的翻译举例如下:righteousness,justice,appropriate,what is right,a just cause。在“义之于比”的翻译中,有“what is right”(理、辜译),“what is righteous”(吴译)。前者意为“正确的”,意思表达不够切合“义”的含义,“righteous”即“正直的,正当的,正义的”,更加符合且准确。
3.核心概念词“礼”的英译。
“礼”是用来区分尊卑贵贱,使人的行为合乎礼仪规范的,是道德属性中的最高范畴。“礼”的翻译列举以下两个版本:ceremony /propriety(理译),ritual、 rites(许渊冲)“生,事之以礼”“...be served according to propriety”(理译)。“ceremony”“propriety”“ritual”这三个单词均有礼节礼仪规矩的意思,许渊冲版本中的“rites”更多地侧重于宗教等仪式典礼。孔子所倡导的礼包括等级秩序、行为道德规范等。
4.核心概念词“智”的英译。
在论语中“知”有多种意思,包括知道、了解、明白及通假字——智慧。在概念詞中的“知”通“智”,意为聪明才智。如《论语》名句“知者乐水,仁者乐山”,“Men of intellectual character” (辜译),“the wise”(刘、许、理译)。“Intellectual”侧重于后天的,由于知识积累形成的理智、聪明,“wise”侧重于对人生、对自然的了然于心,更加简洁明了、清晰易懂,表达的意思也更加纯粹。
5.核心概念词“信”的英译。
“信”,为儒家思想五常之一,是“立国立业”的基础。信的翻译有以下几种版本:faithfulness,sincerity,agreements,truthfulness, confidence, trustworthiness。“子以四教:文,行,忠,信”“letters, ethics,devotion of soul and truthfulness”(理译)。孔子所倡导的“信”,是指信用、诚实的意思,“Confidence”“Agreements”完全偏离了儒家倡导的“信”的原意。faithfulness, sincerity, truthfulness, trustworthiness在不同的语境意思下,均可以表现出信用、守信等意思。
三、文化词的英译
《论语》中包含了大量文化负载词,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存在,使文化负载词成为外译的难点。根据奈达对五类文化因素的分析,将《论语》中的文化负载词分为以下几类:
1.生态文化负载词。
生态文化负载词主要指一些动植物、地理环境具有文化内涵。如“季氏旅于泰山”中对“泰山”的翻译: Great T ai Mountain ( an Imperial prerogative)(辜译),Mount Tai(许译),the Tai mountain(理译,) Mount Tai(刘译)等。在这四种翻译中,基本都采用了直译的方式。辜译版使当时的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当时的泰山是只有天子诸侯才可以祭祀的地方,辜译版解释就解释了这一点。(戴静,2015)
2.物质文化负载词。
物质文化负载词指与人们生活相关的、与衣食住行有关的词汇。如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的翻译:employed eight sets of choristers [an Imperial prerogative](辜译),eight rows of eight dancers(刘译),eight teams are performed(许译),eight rows of pantomimes(理译)。“八佾”是指古代只有天子才有资格使用的舞蹈规格,为八行八列,故称其“八佾”。刘殿爵和许渊冲都用了比较通俗易懂的说法“eight teams”“eight rows”,辜鸿铭、理雅各翻译颇具文气。辜鸿铭用“choristers [an Imperial prerogative]”表示“佾”,并用了文内注释的方式帮助读者理解“佾”的神圣,只能被当时的天子所使用,但这个词“choristers”与我们所理解的“佾”意思并不是那么相近。理雅各用“pantomimes”表示“佾”,意义相差甚远。
3.社会文化负载词。
社会文化负载词指与独特社会文化相关的词汇,如“君子”“小人”等。“……君子食无求饱……”三个翻译版本如下:An intelligentleman eats to live, and not live to eat(许译),be a man of complete virtue in his food does not seek to gratify his appetite (理译),A wise and good man, in matters of food, should never seek to indulge his appetite(辜譯)。在《论语》中,“君子”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皆好之人。辜译版显得较浅显,对于君子这一文化负载词没有较深入的挖掘。许渊冲的“intelligentleman”将intelligent和gentleman复合,使这个词的意思兼具,显得文雅有内涵。理雅各的“a man of complete virtue”意思较为接近“君子”的原意,表达方式直接,通俗易懂,表达出了君子极为重要的要求。
4.宗教文化负载词。
宗教文化负载词是指词汇体现了特定的宗教文化特点,如天、地等。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辜鸿铭将“天命”翻译为“the laws of God”,理雅各翻译为“the decrees of Heaven”,许渊冲翻译为“sacred mission”,吴国珍翻译为“destiny”,在这之中,辜译版 “the laws of God”及理译版“the decrees of Heaven”歪曲了孔子的思想,孔子的言语并不传播宗教思想。因此,将“天命”翻译为“the laws of God” 或 “the decrees of Heaven”,有悖于孔子的思想初衷,容易使外国读者误解。许渊冲翻译的“sacred mission”无功无过,将天命的主要意思表达出来了,但可能没有那么全面。吴国珍翻译的“destiny”相对来说比较贴近原文的意思,有利于外国读者正确理解。
5.语言文化负载词。
语言文化负载词主要包括字、词、句、短、章和其中使用的修辞等。《论语》不仅蕴含许多人生哲理,包括仁、义、礼、智、信,其中的写作手法、修辞也值得学习。如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The necessity to a man of being truthful and sincere. The Master said, I do not know how a man without truthfulness is to get.”(理译),“I do not know how men get along without good faith. A cart without a yoke and a carriage without harness...”(辜译)。理译版虽通俗易懂,但是并没有体现本句的比喻修辞。《论语》“大车无輗,小车无軏”比喻人无信不立,辜译版体现了这一修辞。
四、结语
通过对论语名句英译的文本分析,我们认为孔子译为Confucius和The Master,能够体现孔子在中国的独特地位;孔子弟子的翻译,韦利、许渊冲的译法更加贴合原著的本意,保留了原本的《论语》特色;在帝王将相的称谓语翻译中,辜鸿铭的翻译很好地考虑外国读者的理解及接受问题。关于《论语》的核心概念词“仁、义、礼、智、信”的翻译,“Virtue”“moral”“character”符合孔夫子倡导的“仁”;“Righteous”可以体现“义”的主要含义;“ceremony”“propriety”“ritual”这三个单词均有礼节礼仪规矩的意思,“rites”更多地侧重于宗教的仪式典礼等;“Faithfulness,Sincerity,Truthfulness,Trustworthiness”等词可以在不同语境下体现“信”的内涵。文化词负载词的翻译主要从生态、物质、社会、宗教、语言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生态和物质文化负载词可采用直译加上必要的注解方式,语言、社会、宗教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要深入挖掘文本意义和语境意义,采用意译、修辞等意义对等的方式,便于目标语读者理解。
参考文献:
[1]D C Lau. The Analects[M]. London: Pengiun Putnaminc,1979.
[2]Legge, J. The Chinese Classics[M]. Vol I-V.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1960.
[3]Marshman J. The Works of Confucius; Containing the Original Text, with a Translation. To Which Is Prefixed a Dissertation on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Character[M]. Mission Press, 1809.
[4]陈莹.《论语》中对孔子的称呼及其英译,语境理论视角[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22-27.
[5]戴静.《论语》中文化词汇翻译策略对比研究——以辜鸿铭、刘殿爵、威利和许渊冲《论语》英译本为例[J].济宁学院学报,2015(6):83-86.
[6]孔丘.论语[M].辜鸿铭,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
[7]吴国珍.《论语》最新英文全译全注本[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8]许渊冲.论语:汉英对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9]张岱年.文化与价值[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本论文系2018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811488030)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