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安
古往今来,因写错、读错字闹出的笑话俯拾皆是,作诗嘲讽者也不乏其例。
清末广东第一状师、“四大讼师”之首陈梦吉一日行至某圩(这里指集市),见乡人有甜橙一筐由新会(地名)付来,求某人代付水东(地名,即今水东镇);此筐面上的“橙”字错为“ 櫈(同‘凳’)”字。陈梦吉见了甚觉好笑,随口吟道:
橙与櫈兮字不同,
橙添双脚妙无穷。
若然橙字无双脚,
新会焉能到水东。
在旁的人听了,也都笑着说:“先生吟的诗真是妙趣横生呀!”
有位女婿托丈人买杏果,误将“杏”字写成“否”字。岳丈看后,去街上买了几斤杏子托人带去,并附打油诗一首:
听说贤婿要吃“否”,
害得老汉满街走。
捎来一些小黄杏,
不知是“否”不是“否”?
语言亦庄亦谐,意境风趣逗人。
某学子毕业后不忘师恩。适值枇杷上市,于是选购了一筐交快递送至老师府上,请师尝鲜,并附信曰:“知师喜食琵琶,特送一筐,不成敬意,请笑纳。”
老师看信后大惑:“我何时喜食琵琶,送我还以筐论?”
及至将筐打开,方知原来是枇杷。哭笑不得,遂回复一纸请快递带回:
尊师精神甚堪夸,
怎奈同学学识差。
琵琶若能结鲜果,
笙箫琴笛也开花。
清朝时有个监生老读白字,一天,他的一位朋友看他正在读《水浒传》,便问他:“仁兄在看何书?”他答曰:“《木许》。”友人一听,十分诧异,说:“《木许》一书愚弟实未见过,请问书中所载是些什么人?”答曰:“有一季达(李逵)。手持两把大爹(斧),有万夫不当之男(勇)。”友人听罢,才知道他把字念错了,忍俊吟诗嘲之:
千古珍品一《木许》,
姓季名达更为奇。
手持两把大板爹,
万夫不当是男儿。
相传在一次高考中,历史试卷上有这么一道题:法国1804年至1815年间执政皇帝是谁?有位考生答题疏忽,将“拿破仑”写成“ 拿破枪”。阅卷老师看后,在答卷边写了四句批语:
该生答题好荒唐,
法国皇帝“拿破枪”。
若是果真有此事,
不如中国民兵强。
这首打油诗幽默而又通俗,使人过目难忘。
有位年逾古稀的老同志在一所幼儿园补差。一天晚上下了大雪,他怕孩子们滑倒,便起大早把院子都打扫干净。有人把此事写了篇小稿寄给报社。稿子的最后几句是这样写的:“第二天清晨,幼儿园的老师和孩子们看到干干净净的院子,脸上都腚开了笑容。”把“绽”错写成了“腚”。编辑针对“绽开”与 “腚开”,写了个批语:
一个“开”上边,
一个“开”下边,
若问“开”哪边,
留神“定”左边。
这个批语相当有水平,不仅使人形象而生动地记住了“绽”与“腚”的区别,而且非常风趣逗人,亦具讽刺意味,使人一看就忍不住想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