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凤艳
在我国现阶段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就是肝癌,也是我国病死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1]。临床上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进行肝切除手术。不过肝癌患者在手术后经受了由于疾病带来的疼痛和压力,还要受开腹手术带来的精神压力以及疼痛,在进行肝癌手术之后大多数患者会因此出现焦虑抑郁等系列负面情绪,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2]。人性化护理是一种比较整体同时个性化定制的护理方式,使患者在精神以及社会和心理上处于一种比较舒适以及满足的状态是人性化护理的主要目的,能够对患者因为手术产生的不适进行降低或者减少[3]。我院在行开腹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护理过程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行开腹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62例,采用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57.8±3.8)岁。研究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34~70岁,平均年龄(56.3±4.5)岁。2组患者年龄和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经甲胎蛋白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肝癌患者;②肝功能Child分级A级或B级;③患者及患者家属均自愿参与此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病灶无转移;⑤确诊行开腹手术的患者。
1.2.2 排除标准:①严重的心肝肾等功能障碍者;②严重的精神以及沟通障碍者;③手术禁忌证者;④不配合此次研究者;⑤资料不全者;⑥入院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者;⑦行腹腔镜手术以及消融手术等非开腹手术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主要内容有在患者入院之后进行相关介绍,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手术治疗的基本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和护理方法,叮嘱患者做好术前护理准备以及术后的护理防护等[4]。
1.3.2 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主要内容:①术前护理: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主要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为护理重点,因为肝癌经常在长期的肝病条件下,出现的一系列癌变情况,因此长时间进行治疗会对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经济情况造成了一定的打击,大部分患者已经出现疲倦等,失去了治疗的信心,患者也由于社会以及治疗的影响造成了心理障碍,而心理障碍程度又因为患者的病程以及年龄、文化程度以及性别等情况表现的不同。因此患者手术前相关护理人员应该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基本病情进行了解,根据不同程度的患者制定有针对的心理指导。其中,患者内心恐惧时,会表现为绝望,对治疗失去信心,没有生的希望,对亲人以及家属表现出格外的牵挂,此类患者通常已经明确知会自己的病情,并知道肝癌的危害,对此类患者的护理,应该对患者进行鼓励和安慰,避免病情方面出现延误,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强调心理作用对于病情的影响,开导患者以比较积极乐观的心态来看待手术和治疗。患者得知患癌之后还会出现悲观情绪,抑郁焦虑等,对于这种患者相关护理人员需要给予相应的关怀和温暖,正确对患者进行引导,告知治疗的好处,同时劝导心情保持舒畅能够与病情的恢复有积极影响,有助于增强患者自信心。出现消极状态的患者需要分析了解其主要原因,对其进行针对华心理宣导,对患者的心态进行及时调整,同时做好术前各项基础工作。②术中护理:在手术过程中在手术室的相关护理是重点。护理人员需要对手术环境进行严格把控,确保手术用品的卫生以及清洁,并进行及时补充。对各个指标实时进行监测。在手术进行前应由护理人员将患者亲自接到手术室门口,并进行核对,同时在手术过程中尽量在患者身边进行陪伴,对患者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对患者进行解释,同时对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进行告知,在告知过程中需要主要沟通的态度,避免患者出现情绪上的波动带来的不良影响。③术后护理:术后护理人员将患者送至病房中,搬运期间应该注意动作要保持轻柔,不能硬拉硬拽患者,避免手术部位给患者带来的二次伤害。术后隔天对患者进行探望,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询问,有没有特殊的需要,并进行指导与安慰,与主治医师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检查,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咨询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相关意见与建议,并进行记录。④手术切口护理:肝癌患者在行开腹手术之后,经常会出现切口感染的情况,若患者在手术之后4 d左右体温出现升高的情况,切口位置发生流脓以及红肿、疼痛加剧等情况,考虑切口感染。护理人员要在前期对患者切口部位进行冲洗引流,定期为患者换药,并进行抗生素服用。若患者体温出现过高的情况,需要进行药物或者物理降温。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分为5级,0级为自觉并无问题;1级为自觉有问题,影响很轻微;2级为影响比较轻;3级为有相当程度的影响;4级为有相当严重的影响[5]。观察患者的满意度评价,采用我院自己的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含病情观察以及专科护理、医患沟通、住院环境住院环境等项目。采用北京普朗医疗生产的PUZ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Tbil(总胆红素)以及Dbil(直接胆红素)、Ibil(间接胆红素)、AST(天冬氨酸转氨酶)、ALT(丙氨酸转氨酶)等指标水平进行测定[6]。
2.1 2组患者SCL-90评分比较 研究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SCL-90评分比较 n=31,分,
2.2 2组患者肝功能比较 研究组肝功能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Tbil(μmol/L)Ibil(μmol/L)Dbil(μmol/L)AST(U/L)ALT(U/L)对照组 治疗前60.6±7.346.5±6.131.5±5.41.4±0.419.5±3.6 治疗后62.5±8.1∗48.5±6.4∗27.6±4.6∗1.5±0.5∗22.8±3.9∗研究组 治疗前60.7±7.946.7±5.930.4±5.11.4±0.519.7±3.1 治疗后55.4±6.3∗#38.4±5.1∗#20.1±2.8∗#0.9±0.2∗#13.5±2.4∗#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专科护理、病情观察、住院环境、医患沟通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n=31,例(%)
现阶段,伴随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模式的不断升级,在医疗服务中注重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于患者的需求以及价值成为临床医疗服务中比较重要的环节之一[7]。相关研究显示,人性化护理主要是以人格、尊严以及生命的价值为理论基础[8]。肝癌是一种病死率较高的肿瘤疾病,对患者造成的生命危害比较严重,确诊后患者及患者家属都会出现一定的负面情绪,伴有抑郁焦虑等,尽管手术切除可以很好的进行治疗,但是也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比较大的影响[9]。现阶段,在手术治疗肝癌的护理中,因为相关护理工作者的疏忽,常会导致患者对肝癌的相关疾病健康知识了解缺乏,导致患者出现一些过度的焦虑以及紧张情绪,导致出现肝癌手术之后没有进行有效的相关护理出现一些医疗失误现象[10]。与此同时,在肝癌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缺少了对患者心理上的正确指导,对肝癌手术的疗效产生了较大影响,并对患者术后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肝癌患者是敏感群体的一种,会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因过度紧张造成不知所措,加剧了患者的心理负担[11]。所以,在肝癌患者进行开腹手术之后的护理中,相关护理工作者的每个护理流程都以患者的需求为中心,展现以患者为本的护理概念,站在患者的角度出发为患者着想,能够有效提升相关护理质量,将护患关系进行有效改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确保最终的治疗效果[12]。
人性化护理并非从一个理念或者概念为出发点进行相关护理,而是全局护理模式的改变,将护理质量进行有效增强[13]。在护理过程中,也并不是对一种限定的固有护理模式进行遵从,而是临床中对各个患者的实际需要以及情况进行判断并作出针对性护理,对护理质量进行全面提升,让患者舒适放松[14]。在护理过程中,对手术之前对患者的心理疏导进行加强,针对不同患者出现的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进行分析与针对性疏导,将沟通效率增加,同时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本研究中,研究组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可以对护理水平进行有效提升,有助于推进护理质量的提升。
患者手术之后,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掌握并告知患者,同时加强患者手术切口的检查与护理,做好预防,同时在出现感染等情况之后要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在护理中,减少由于伤口出现感染带来的恶化情况[15]。本研究中,研究组专科护理、病情观察、住院环境、医患沟通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肝癌患者在护理之后满意度较高,心理情绪波动较小,依从性较好,对医护人员后期的诊治十分有利。患者对相关治疗进行积极配合之后能够相对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将经济压力减轻,有利于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同时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以及自我保健意识。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了心理以及精神上的安慰与舒适,进而更加配合相关护理护理人员的工作,体现了以患者为本的护理理念。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患者在人性化护理之后,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没有普遍发生,证实人性化护理是安全有效的。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对患者肝功能的损伤,提高患者对护理以及相关环境、沟通度、病情观察方面的护理满意度,优化SCL-90评分,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