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工科地方大学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践研究★

2020-03-18 03:23方光秀
山西建筑 2020年3期
关键词:延边综合性工科

方光秀

(延边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吉林延吉 133002)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国家把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列为今后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我国面向新工科的土木工程创新创业能力与实践研究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集中在定性研究。研究方向集中在课程、创新实验、SYB(Start Your Business)创业培训、KAB(Know About Business)创业教育。研究领域多集中在创业教育上,缺少创新创业能力与实践的具体措施与方法,缺乏从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实践研究的群体。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同志强调:新工科这个词已经成为高教领域的热词,这个口号已经叫响了,得到了产业界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影响。下一步要深入推进,把教材建设、教师素质、体系融合、基地建设这些问题解决好,打造好卓越工程师的摇篮。

从目前已有研究成果来看,笔者认为存在如下问题:我国地方综合性大学缺乏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践机制[1],仍沿用传统模式;大学生对创新创业不够了解,学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投入少,创新创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够高,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以及评价体系。

为此,本文以延边大学为例,研究面向新工科地方综合性大学土木工程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践。

1 研究思路与方法

1.1 研究方法

面向新工科的土木工程创新创业发展,基于国情、基于地方高校特色,促进国家、长吉图区域战略实施的总体思路,结合综合性大学办学理念,探索高等教育新工科改革发展新路径。面向新工科的土木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具有良好的人文底蕴、宽广的工程科学基础与复合多维的知识结构,善于跨学科、跨产业思考和解决工程问题[2],“接地气”、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1)文献检索法:收集文献资料,掌握地方综合性大学土木工程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实践情况和效果以及存在问题,并汇总分析。

2)访谈法:对指导土木工程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和创新创业的学生进行实地访谈,收集第一线的资料。

3)问卷调查法:制订系统而实用的调查问卷,随机向地方综合性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大学生发放网络问卷和纸质问卷,搜集、调研、分析。

4)图表分析法:采用Excel图表分析问卷调查各项数据,增加其理论准确度和可视化性。

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程[2],金课。

1.2 研究技术路线

研究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技术路线

2 课程群建设与实证现状及问题

本课题研究领域设定在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土木工程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践。以延边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考察、访谈(专家、学者、教师、大学生)、问卷调查、图表分析等方法,了解与掌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实践现状,综合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机遇。对象选择的特征:一是典型性,具备创新创业的思维,并对其感兴趣;二是得到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的支持,有一个外部环境的支撑;三是有创新创业潜质,能够接受新事物,具有较为精准的敏锐力和把控力。

2.1 问卷调查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了90份,收集了81份,访谈共7次。问卷调查内容与Excel分析如下:

是否在本科期间参加过以下活动(可多选)中,回答A专业相关的业界实习的占22.1%;回答B专业相关的校级竞赛的占18.3%;回答C专业相关的校级以上竞赛的占6.7%;回答D专业相关的教师科研项目的行业的占13.5%;回答E专业相关的讲座及交流活动的占16.3%;回答F发表论文或申请专利的占7.7%;回答G没有的占15.4%,如图2所示。

在本科就读期间参加过学校或专业和学科组织的实习次数中,回答A 1次的占8.7%;回答B 2次的占8.8%;回答C 3次的占31.6%;回答D 4次的占17.5%;回答E 5次的占8.8%;回答F 5次以上的占0%;回答G没有的占24.6%,如图3所示。

图2 在本科期间参加过活动比例(一)

图3 参加过学校或专业和学科组织的实习次数比例

在本科就读期间参加过专业和学科相关的校级竞赛次数中,回答 A 1次的占22.4%;回答 B 2次的占17.2%;回答C 3次的占6.9%;回答D 4次的占1.8%;回答 E 5次的占0%;回答F 5次以上的占0%;回答G没有的占51.7%,如图4所示。

在本科就读期间参加过专业和学科相关的校级以上竞赛次数中,回答A 1次的占13.8%;回答B 2次的占10.3%;回答C 3次的占8.6%;回答D 4次的占1.8%;回答 E 5次的占0%;回答F 5次以上的占0%;回答G没有的占65.5%,如图5所示。

图4 参加过专业和学科相关的校级竞赛次数比例

图5 参加过专业和学科相关的校级以上竞赛次数比例

是否在本科期间参加过以下活动(可多选)中,回答A延边大学暑期学校创新实验项目的占24.3%;回答B延边大学暑期学校创新创业项目的占7.1%;回答C延边大学暑期学校科技前沿讲座的占5.8%;回答D延边大学暑期学科竞赛指导项目的占5.7%;回答E延边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的占15.7%;回答F没有的占41.4%,如图6所示。

在本科就读期间参加过延边大学暑期学校创新实验项目次数中,回答A 1次的占17.2%;回答B 2次的占10.3%;回答C 3次的占1.8%;回答D 4次的占1.7%;回答 E没有的占69.0%,如图7所示。

图6 在本科期间参加过活动比例(二)

图7 参加过延边大学暑期学校创新实验项目次数比例

在本科就读期间参加过延边大学暑期学校创新创业项目次数中,回答A 1次的占15.8%;回答B 2次的占5.3%;回答C 3次的占1.7%;回答D 4次的占0%;回答E没有的占77.2%,如图8所示。

在本科就读期间参加过延边大学暑期学校科技前沿讲座次数中回答A 1次的占7.5%;回答B 2次的占7.5%;回答C 3次的占19.4%;回答D 4次的占1.4%;回答E没有的占64.2%,如图9所示。

图8 参加延边大学暑期学校创新创业项目次数比例

图9 参加延边大学暑期学校科技前沿讲座次数比例

在本科就读期间参加过延边大学暑期学科竞赛指导项目次数中。回答A 1次的占14.0%;回答B 2次的占7.0%;回答C 3次的占1.8%;回答D 4次的占0%;回答E没有的占77.2%,如图10所示。

在本科就读期间参加过延边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次数中,回答 A 1次的占15.8%;回答B 2次的占21.1%;回答C 3次的占5.3%;回答 D 4次的占1.7%;回答 E没有的占56.1%,如图 11 所示。

图10 参加延边大学暑期学科竞赛指导项目次数比例

图11 参加过延边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次数比例

2.2 问卷调查结论

通过问卷调查表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案和模式没有体现新工科内涵,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没有反映新工科内容,创新创业环境和氛围不浓厚,创新创业“预孵化器”与校外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链不理想。

3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践方案

3.1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案

依靠地方综合性大学在基础科学和人文社科领域的跨学科力量,精准对接土木工程建设领域人才需求,突破学科藩篱与促进跨学科交叉融合、促进教学链条的延伸和拓展、深入探讨新工科专业大类招生与培养平台。在培养方案中,利用工学院具有多学科教学与科研优势,建立综合课程教学模块。研究面向新工科的土木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学分要求以及不同专业间的学分互认机制,制定多元化培养方案。实现不同学科专业间的融合教学,引导学生构筑广博、宽厚的知识基础。结合学校本科培养方案和双学位制,拓展适应性强的“立交桥”型复合类专业培养机制,遴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优秀学生修读新工科专业。

3.2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互联网+”环境下,实施“三基于”式学习,即: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首先,针对面向新工科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土木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面临课时不足问题,一方面充分运用各种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翻转课堂等相结合。其次,充分运用3D网络环境、增强现实和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支持学习。鼓励并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利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开展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传统的面授课堂是“同时同地”的模式,探索“同时异地”的直播课堂教学模式,引入方光秀教授主讲的吉林省金课《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

构建“127”模式。始终坚持1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融合校内和校外2个教学实践平台,联动以校教务处、学生处、学院、专业指导教师、实习企业、工程项目、企业导师等7个角色,建构“127”土木工程教育新结构。通过调整大一暑期为期1个月的认知实习、大三暑期为期2个月的生产实习以及大四为期7个月的毕业设计,打造“127”工程设计与施工实践全过程。

3.3 创新创业能力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

实施“2因素+3维度+2突出”课程体系,即:综合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设置涵盖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的规格要求,突出交叉学科领域知识的储备、多学科研究能力与跨学科合作精神的培育。在培养方案中,有机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要素,做到“两个相结合”,即:创新创业通识课程群与专业课程体系相结合、创新性思维训练与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以“知识地图”视角优化课程内容;通过研究新工科地方综合性大学土木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和学分要求,实施相关专业或不同专业核心知识的有效衔接;在教学模式上,借助大学生创业园、各种跨行业与跨界的创业孵化基地、创客空间等平台,组织与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创新创业竞赛。

3.4 产学合作模式与实践平台

围绕落实“中国制造 2025”,创造校企合作机遇[3],加快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升级改造。“产学合作是一种双赢模式”,有利于改进工科人才培养方式,提高工程教育的内涵质量。打造“三共”工程教育责任共同体,即:共商、共建、共享;深入推进产学合作、产教融合、学教协同,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校企联合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与开发教程、共建实验室和实训实习基地、合作培训师资、合作开展研究。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培养方案制订、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以及专业建设中,吸收行业师资深度参与,以点带面提升工程教育整体优势。

3.5 创新创业能力教育评价体系

突出“四原则”,即:开放性、全面性、发展性、特色性;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关注人格教育、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基础课教学的渗透,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跨学科思维;在考核方式上侧重考量学生分析理解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工程实践能力等。出台充分调动专业教师与企业导师投入新工科土木工程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励机制、措施以及评价体系。

4 结语

基于地方综合性高校特点与土木工程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通过问卷调查与Excel图表分析,研究提出了新工科地方综合性大学土木工程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案、“三基于”和“127”培养模式、“2因素+3维度+2突出”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三共”产学合作模式与实践平台、“四原则”教育评价体系等,为面向新工科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土木工程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延边综合性工科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国外舰载直升机助降与牵引装备综合性能对比分析
《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2020年总目录
延边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
延边大学美术学院绘画作品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综合性医院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