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珠晨 戚洪峰
(青岛工学院,山东青岛 266300)
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提升,城市化规模逐渐壮大,城镇化的水平也在继续提升。城镇化的大发展,意味着要在城市扩张的同时,解决好人们对于衣、食、住、行的基本供需平衡关系。目前,仍存在多数地区采用传统的施工方式,这种在施工现场进行现场建筑混凝土构建的方法既浪费大量资源且污染环境;与之不同的是,建筑产业化所采用的工业化建造模式是通过将构、配件提前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在施工场地拼装完成。
新型建筑产业化用工厂化施工和现场组织装配的模式增强了非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有利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如此,标准化的构配件批量化生产更有利于对构配件质量的严格把控,进一步地提升建筑质量,流水线施工更使得建造速度明显加快,这使得建筑产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使命相一致。由此看来,新型城镇化成长的必然要求是建筑产业化,二者之间存在着“互惠共赢”的关系。
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向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状态保持着良好的态势,综合实力、工业化、城镇化和一体化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城市建设土地、人口数量以及区域空间的展开,成就了历史性的进程[1]。
对于我国这个特殊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城镇化问题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课题。推动城市化进程涉及到如何协调国民经济的发展,如何解决在新型现代化城镇建设同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根本问题;也涉及到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理论如何转变为实践的问题,以及资源环境如何合理利用与长远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我们需要秉持五个协调发展的原则:协调城镇环境;协调城镇社会;协调城镇产业;协调城镇规模;协调城镇功能。
同时,在发展过程中要明确: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以人为本,一切为人民服务,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地位。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可持续发展,即在不盲目获取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本着资源节约、能耗降低、保护环境的发展理念,推动新型城镇化向着可持续的发展方向迈进。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推动力是新型工业化,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和保护环境,实现新型工业化。
新型城镇化的有力保障是基础设施建设,只有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社会保障和福利需求,才能源源不断地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助力。
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开始试行后,建设部进而下发《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试行办法》文件,开始正式推动产业化进程,并依据《办法》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了产业化联盟。同时,国家明确提出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发展理念,参照“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分区推进、逐步推广,顶层设计、协调发展”的发展原则,走中国特色新型产业化道路(见图1)。
图1 建筑产业化的总体要求与发展原则
在当前阶段,政策支撑体系已逐步建立,我国正把“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列为重点工作;同时,国家装配式标准已颁布实施,各地也纷纷颁布相关设计、生产、施工、验收技术标准,以期在全国呈现“以点带面”“遍地开花”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成效显著,逐步发展了一批例如深圳、南通、济南、北京、厦门等国家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城市,在各城市2020年建筑产业化发展的规划中,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将达到30%以上。
1)产业化促进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与建筑产业化发展过程相互联系、发展理念相互渗透,产业化发展促进城镇化建设。随着国民生活层次及消费水平的提升,与第一产业相比第二、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占据了更大比重。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中、东部地区,一批工业类企业逐渐兴起,工业化的生产模式带来了更专业化的操作平台,工厂式的大规模化流水线生产还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对于房屋建筑领域,提高生产效率和材料利用率是解决节能减排的重要突破口,于是提出将产业化集成装配的概念引入建筑制造领域。由于众多指标构成了产业化,因此一个指标的改变会导致城镇化在整体上的改变。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力量,乡镇企业推动了城镇产业化的发展,并在改变以上指标的基础上加快城镇的发展。
2)城镇化反作用于产业化。
为了提高产业化的效益,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城镇化作为支撑和平台。有以下四个表现:一是随着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提升,产业化水平也随之提高,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的更加完善;二是由于城市人口数量的激增,人们对各产业生产的产品需求随之增强,带动了产业化城市的发展;三是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有利于相关部门分析对比水平之间的差异;四是城镇化发展使得每个地区产业化发展的水平突显出来,对分地区制定相适应的建筑产业化发展模式提供了有利支撑。
政府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出了原则和思路,即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城镇化与建筑产业化、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最终满足创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所以,要想快速推动新型城镇化,只有通过人本主义、和谐可持续发展、集约控制、兼顾公平和效益等理念。
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型城镇化,影响主要表现在:可以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进行;可以增加人们的收入、降低环境污染率,生活环境更舒适。建筑产业化应满足新型城镇化的四个要求:
1)“四节一保”(一减少)。由于建筑产业化使用了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绿色的建筑材料,因此实现了建筑过程的节能、节地、节材、节水。建筑产业化为人们提供了安居、健康的环境,并有效地减少了资源浪费。
2)“四新一改”。建筑质量(如保温、隔热等)受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因素的影响,改进这些影响因素,会大大提升建筑质量和安全。
3)技术进步。建筑产业化能够联动上下游等相应产业的发展,使得建筑施工过程更加标准、规范,从而加快技术革新的速度,保障了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由此缩短的建设工期将达到30%~70%,减少的人员达到50%。
4)绿色建筑。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是绿色建筑,通过产业化方法建设绿色建筑,既可以提高施工的质量,又能减少建设成本、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有利于保障房的大规模建设。
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的目的是秉持“人本”原则,为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新型工业化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主张建造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这是我国建筑产业化的目标,也同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使命相统一。
我国城镇发展增速,新城镇规模也呈现显著扩张趋势,对于住房、基础设施等的需求应势增长,建筑行业的保质增速是势在必行的。建筑施工技术方面,传统作业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与新发展环境的需求不相适应;而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却能为我们带来经济、环保、节能且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建造技术上的优化提高了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所以建筑产业化是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型城镇化重要的产业支撑。
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同建筑产业化之间的紧密关系,我们不难得知,虽然新型城镇化和建筑产业化在发展过程中各有侧重,但彼此之间的互动关系却是良性的,最终的目标也是殊途同归的。政府需要在战略上优化顶层设计,统筹决策和把握,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市场、资源的整合以及政策“无形的手”助推建筑产业化的稳步落实,提升新项目的产业化率,进一步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