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云,毛叶飞
(1张家港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 江苏 张家港 215611)(2张家港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 江苏 张家港 215611)
结肠癌属于消化道疾病,高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交接处,常出现在中年人身上。结肠癌发病机制为高脂肪饮食与低纤维饮食,有结肠息肉的病患,患结肠癌的几率更高。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腹痛、消化不良、腹泻、血便等[1]。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相关文献显示,多排螺旋CT对结肠癌的术前诊断价值较高,为此,本文选择从2014年7月—2019年7月于我院中进行治疗的结肠癌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诊出率与符合率,详细如下。
选择从2014年7月—2019年7月于我院中进行治疗的结肠癌患者66例,随意分为甲组与乙组各33例,前者男女分别是21例、12例,年纪介于46~70之间,平均年龄61.06±1.25岁;后者男女分别是20例、13例,年纪介于47~71之间,平均年龄60.56±1.41岁。前后两组基本资料并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乙组应用常规方法检查,甲组应用美国GE公司多排螺旋CT检查,要求患者前晚禁食十二个小时,早餐和午餐以流食为主。检查当日清晨饮用一千毫升的生理盐水,进行常规灌肠和清洗,让胃部及小肠充盈。在扫描检查之前,把一千毫升左右的生理盐水经肛门注入,在检查中,让患者保持卧姿,进行轴位螺旋扫描[2]。甲乙组都应用增强扫描。检查后,做好详细的记录工作。
第一,对比甲组与乙组的符合率;第二,对比甲组与乙组的病灶诊出率。
采用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并进行χ2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甲组的直肠癌4(12.12)、乙状结肠癌5(15.15)、降结肠癌6(18.18)升结肠癌18(54.55),乙组直肠癌3(9.09)、乙状结肠癌4(12.12)、降结肠癌6(18.18)、升结肠癌20(60.61),相比来讲,前者的符合率更高,且两组数据相差很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甲组与乙组的符合率对比[n(%)]
通过数据可知,甲组的诊出率为93.94%,显著高于乙组诊出率为81.82%,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甲组与乙组的病灶诊出率[n(%)]
结肠癌高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处,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腹痛、消化不良、腹泻,血便等,会引发诸多并发症,损失患者身体健康。多排螺旋CT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向患者静脉内注射一定量的造影剂,之后运用多排螺旋CT进行扫描[3]。造影剂的作用是让富血供病灶显影,帮助医护人员找到较小较隐蔽的病灶,提高检出率;能明确病灶的位置、大小范围及对周围结构的侵犯程度,而且多排螺旋CT可以进行多平面重建,从而更好的了解病灶情况。其中多排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还可以更详细了解病灶的近端肠腔内情况,对临床诊断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多排螺旋CT对结肠癌的术前诊断有极高的价值。本文研究结果表示,甲组的直肠癌4(12.12)、乙状结肠癌5(15.15)、降结肠癌6(18.18)升结肠癌18(54.55),乙组直肠癌3(9.09)、乙状结肠癌4(12.12)、降结肠癌6(18.18)、升结肠癌20(60.61),相比来讲,前者的符合率更高,且两组数据相差很大,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数据可知,甲组的诊出率为93.94%,显著高于乙组诊出率为81.82%,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总之,多排螺旋CT能够快速的找出病灶的位置及大小,了解病灶对周围组织结构的侵犯程度,对结肠癌进行临床分期,并且安全简便,可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