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理实践能力是地理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的关键,是地理课堂教育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被大家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论文对高中地理课堂之中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研究,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测评这几个方面对培养地理实践力提出改进措施,来帮助老师们地理教育更好的开展。
關键词: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问题以及建议
在我国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之中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低标准,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之中的关键,为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提供了最基础的经验,是地理学习活动开展的主要手段。地理实践力主要是人们在观察、调查以及虚拟实验等等地理实践活动之中拥有的行动力以及主要能力,在地理教育之中怎么培养地理实践力对帮助学生的核心素养养成起到关键性作用。课堂教育是养成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方式,可是地理实践力是地理课堂教育之中最难培养的一项,怎么在课堂之中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是必须解决的难题。在这个基础上,论文通过对课堂教育漫长的研究,归纳了课堂教育之中培养地理实践力产生的问题,同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希望学生地理实践力能够得到提高。
一、课堂教学中地理实践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课标解读粗略而模糊,教学目标不明确
地理教育的目的是地理教育活动希望达到的结局,是教育活动的追求,在教育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价值。虽然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已经推出,可是在现实的地理教育过程之中,老师对于地理实践力等等的培养缺少足够的了解,只有理论知识,无法精核心素养与地理课堂以及教育目的相结合,大多数老师在设计课堂教育目的过程中依旧是延续以往的教育目的,地理实践力这个关键性品质在以往的三维目标之中无法展现出,老师无法有效开展教育,学生也很难明白[1]。
2.教材内容陈旧而单薄,教学内容不深入
新的地理课标已经推出,可是在教育过程中,学校依旧延续以往的教学。编写的教材也是按照过去的课标。教材与核心素养的结合显得不够完善,教材内容无法将核心素养的价值体现出来。此外,在地理教材之中大多数教育内容都是文字以及图片,开展的活动都比较稀少,活动的手段也比较统一,主要是“活动”“案例探究”等等模式,问题的设计也主要是来测评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程度,无法帮助学生养成核心素养。
3.教学形式固化而粗浅,教学方法不适宜
因为学生们学习的课程类型比较多,地理课程的课时安排比较少,在现实的地理教育之中学校以及老师都无法安排足够的课时来开展活动,地理课堂教育依旧以“学习掌握地理理论知识”为主,教育模式依旧是老师讲解,教育模式固化严重。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只存在在老师的理论讲解之中,无法有效养成地理实践力。现如今地理教育手段越来越丰富,老师在地理教育之中也比较看重采用各种手段来开展教学,可是帮助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养成手段使用的比较少,教育手段缺少科学的改革,促使地理实践力的养成因为缺少注重到不了想要的结局。
4.评价方式单一而片面,教学评价不完整
地理实践力是学生在开展地理学习必须拥有的能力,这不但包含“外在的能力”同样也包含“内在的品质”。所以,在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过程中教育效果的展现模式是很多变的,其中“外在的能力”是能够凭借对学生的行动来感知到,可是“内在的品质”就需要漫长的测评以及发现。因为学生的地理学习最终目的还是为高考服务,大部分老师在对学生开展测评过程中着重对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程度,依旧使用过去的试卷测评,可是这样对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养成比较敷衍,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养成效果无法得到及时的测评[2]。
二、课堂教学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建议
1.教学目标具体化
因为地理实践力素养比较注重学生在学习实践之中所表现的行为以及具体感受,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这些抽象化的目的培养相比较,地理实践能力更加真实。将教育目的现实化能够促使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更加切实可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也有迹象可以找到。比如,在学习“水资源合理运用”这一章节,对于怎么培养实践力就有具体的方案展现。
2.教学内容深入化
高中地理大多数教育内容都是对知识点的学习从而深入,对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直观教育内容比较少,无法做到位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构建平台。地理课堂教育的时间是短暂的,想要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能够充分开展,就需要老师深入发掘教育内容,找寻能够与地理实践力相结合的知识,能够补充地理实践力的教育资源以及实践活动,促使教育内容得到渗透,导致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能够彻底开展。
3.教学方法择优化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儿童经验的不断累积以及持续提升,以往的教育大多是将经验的主体(学生)和经验的客体(现实世界)隔开、敌对,这样无法有效帮助学生经验的积累。地理教育过程之中以老师的传授为主的教育模式和手段已经无法帮助学生开展地理实践力的养成,因为地理实践力着重于实践和真实程度,所以,在地理教育之中,需要加强与各种教育手段的结合,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动手操作,促使学生自己累积经验。比如,在学习“荒漠化的治理”这个章节,可以与情景教育法、实验法、角色扮演等等方式相结合促使教育效果得到完美展现[3]。
4.教学评价多元化
新的地理课标之中提出“要通过过程和结果相融合的测评。来指引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学会了解、思考、操作。”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养成不是随便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漫长的时间来慢慢培养,单一的测评手段无法帮助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养成,想要最大限度的测评一个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产生,就需要各种各样的测评手段,从不同角度开展综合测评。比如,在学习“全球气候变化”这一章节,对于地理实践力的测评可以设计为资源收集、社会调查、总结报告、自我评价、同学评价等等。
结语
地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立德树人”,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来促使学生拥有在未来发展的重要能力以及基本素养,来提升自身的生活品味以及精神享受,做一个有能力、胸怀、责任心的合法公民,不是一个只知道考试的呆瓜。论文对地理课堂教育之中地理实践力养成的缺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及改变措施。
参考文献
[1]叶斌.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教师,2019
[2]陈杰.对“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一点思考[J].地理教学,2019
[3]陈杰,黄榕青.渗透地理空间尺度思想培养地理实践力素养 ——以“城市化”为例[J].地理教学,2019,
作者简介:
相娟,出生年份:1988年7月,性别:女,职务:地理备课组组长,职称:中教二级,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学。
(作者单位:新疆阿勒泰地区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