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世荣
[摘 要]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步推进下,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还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而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对渗透德育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立足语文阅读教学实际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具体的德育渗透策略,以期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质,同时也为其他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建议。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德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8-0122-02
一、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的现状
(一)学生综合素质较低
从客观角度来说,中职学生文化水平较低,且缺乏良好的学习能力,而且他们又正处于青春期,在思想和行为上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在课堂上走神,也很容易犯错误,更有甚者还会公然顶撞教师。以上这些现状都加速了德育的进程。
(二)德育渗透形式单一
社会的不断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大环境下,如果德育还仅限于课本教学,不仅不利于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也不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加之,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和固化,导致学生也早已熟悉了教师的教学套路,积极性会逐渐降低。另外,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德育渗透中,也只限于课文知识层面,缺乏深入的研究,导致德育的效果不理想。
(三)课程目标融入生硬
德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既是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素质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中逐步渗透的结果。但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将语文的阅读内容与德育进行有效融合,导致渗透过于生硬,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此,教師可以将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学生熟悉的角度入手,将德育渗透于无形。
二、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职阶段是学生心理和生理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对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对此,教师要抓住主要时机,提升德育的渗透效果,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有利于优化语文教学结构
德育不仅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也是完善语文学科教学结构的必然选择,因此,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语文学科发展和改革的必然选择。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有利于巩固语文的学科地位,还有利于优化语文的教学结构,对语文教学观的构建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需要的不只是专业技术型的人才,更是高素质的人才,对此,中职教育理念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中职学校更注重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文化修养。但在实际教学环节中,仅靠思政、思修和法律基础等课程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则要依靠学科教学,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既是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也是中职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三、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
(一)挖掘阅读文本中的德育元素,为德育的渗透奠定基础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关键在于,研究语文阅读文本中的德育元素,立足教材实际,找到与德育契合的内容,抓住时机进行渗透。而且语文阅读文本中蕴含着很多文化价值和道德理念的精神品质,为德育的渗透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对此,教师可以借助阅读开展德育的渗透。
例如,教师在教学《陈情表》这篇古文时,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文章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的同时,理解“忠”“孝”的含义,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从“孝道”这个角度切入,进行德育。对此,教师可以借助相关的社会新闻进行课前导入,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将德育渗透于无形。
(二)在古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质
在古文教学中不难发现,它们不仅是古人智慧与精神的结合,也蕴含着古人高尚的情操和思想,正是这个原因,古文也成为开展德育的重要素材。而古文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依托其内涵,将德育渗透于无形,感染和熏陶学生以此提升他们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认知。
例如,教师在教学《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言文时,发现其本身就是一篇进行德育的最佳范本,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让他们在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后,通过与现在的美好生活作对比,使其感受和谐社会带来的安定、团结,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孟子仁爱的伟大。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解读文本,从作者生活的历史时期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更好地从作者的思想和生活年代去解读文章的思想感情;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梳理古文脉络。从多角度解读作者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培养他们在工作中端正自己的态度,潜移默化地渗透职业教育,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引入名人成功案例,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
对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教育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使学生在步入社会时,能更游刃有余地应对社会和工作的变化,也能更自信地参与到社会发展的建设中。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有利于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据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在脱离学校之后,就放松了对自己的管理,得过且过,而且他们还将这种态度转移到生活中,这对他们的发展非常不利。究其原因,都是学生缺乏意志力的表现,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学生都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意志,即使有困难,也要迎难而上,积极尝试和探索,逐步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此,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努力和创新中,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进取心。
例如,教师在教学《登高》这首古诗时,可以先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问学生:“你们都热爱自己的专业吗?”“有谁想继续从事自己本专业的工作?”“你们会为了工作竭尽全力奉献自己吗?”教师会发现,很多学生在犹豫,或许是他们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感到迷茫。此时,教师可以顺势为学生讲解一些名人的创业故事,如马云、马化腾和乔布斯等,探究这些成功的商业人士在创业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是如何在逆境中涅槃重生,逐步走向人生巅峰的。在结束后,教师可以将介绍名人故事的文章、链接和相关视频上传到微信群或QQ群,以便学生在课余时间下载观看。
(四)解读正确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
在中职学生群体中,还存在这样的现象,如学生道德素质不高、缺乏公德意识等。有部分学生在对待教师时显现出不耐烦的态度,还有部分学生公然顶撞教师。因此,教师在面对这样的学生的时候,除了要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还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提升他们自身的文化修养,引导、感化和教育学生,使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师生观,改善自身的不良行为。
例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给学生渗透教师的重要性。在中职教育阶段,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其职业发展和专业特点出发,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可以谈谈对教师角色的看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耐心倾听,尊重学生,借此密切与他们进行交流,有效扭转学生对教师的偏见。特别是和教师有过冲突的学生,教师要借助阅读教学的机会,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也可以就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谈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养成尊师重教的习惯。
(五)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教师还要在阅读的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如教材中的“圆明园是否要重建”的阅读实践活动,就是一個最佳的德育范本。在阅读活动的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搜寻相关的历史资料,就目前的爱国教育、坚定的理想等主题撰写征文。除此之外,评选出优秀的范文进行展示,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自信心,唤起他们的爱国意识和培养学生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崇高品德,逐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小结
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同等重要的事情,尤其在职业教育中,以就业为目的的教育教学,要在培养他们专业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以期为社会进步提供全面发展的人才。对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德育的渗透,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立足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挖掘阅读文本中的德育元素,为德育的渗透奠定基础;在古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质;引入名人成功案例,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解读正确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在以上举措中,使“德育之花”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绽放”。
参考文献:
[1]张燕.德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融合实践[J].科技风,2020(12):74.
[2]李延蛟.试论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J].青海教育,2019(4):37.
[3]杨莎莎.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创新性研究[A].《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九卷)[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1810-1814.
[4]陈帼.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研究[J].职业,2018(10):32-34.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