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欠交
[摘 要] 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汽车工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具备工作能力,能适应、解决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实施就是在培养企业需求的此类人才,且为了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职业院校应用项目教学法,实现校企合作,使学生在专家的指导下,切身体验,积累知识,锻炼技能,提升能力。将以中职实用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为例,就如何应用项目教学法实施教学进行详细说明。
[关 键 词] 中职;实用汽车电工电子技术;项目教学法;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8-0102-02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汽车工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具备工作能力,能适应、解决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实施就是在培养企业需求的此类人才。为了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职业院校大力推广、应用项目教学法,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带领学生模拟训练,使学生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获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同时灵活地应对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潜移默化地发展职业能力。那么,什么是项目教学法呢?我们要如何在中职实用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实施过程中应用该教学法呢?这是本文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项目教学法概述
所谓的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以职业教育特点为依据,以职业发展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岗位群工作流程为线索,以经典项目为依托,以积累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发展专业能力为目的,以职业技能鉴定为评价标准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的提出是以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念等为基础的,其在中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便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多元发展。
由项目教学法的内涵和应用优势可以看出,该教学法在中职教育有着极强的应用性。以实用汽车电工电子技术为例,该学科教学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掌握汽车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我们可以在组织该课程教学的时候应用项目教学法。
二、中职实用汽车电工电子技术项目教学策略
(一)项目教学的前期准备
1.组建项目小组
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是以小组合作为保障的。因为在中职实用汽车电工电子课程中,涉及的项目是较为繁杂的,单靠学生一己之力是无法完成这些项目任务的,而且学生在单打独斗的过程中,还会遇到诸多问题,影响项目教学的实施。因此,我在组织实用汽车电工电子教学之前,会先组建项目小组。
项目教学法在该课程中的应用,是以班级授课为载体的,所以,在划分小组的时候,教師要保证每一个小组中有合适的人数,如此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我在教学实践中,一般会将小组人数控制在6人以内,便于学生互动交流,以便于教师尽可能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指导。在组建小组的时候,我一般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先将他们划分为不同的层级,接着将不同的层级纳入一个小组中。基本上每个小组有1个学优生、3个中等生和2个学困生,便于学生互帮互助。如此划分小组有一个弊端,即学优生可能会承担更多的任务,导致中等生和学困生成为被动的参与者。为了解决此问题,我在建构项目小组之后,会为学生选出小组长,并鼓励小组长根据每次的项目内容给各个组员设定不同的任务,做到责任到人。比如,小组长要选出本组的发言人,负责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研究进程以及获得的结果进行记录和说明,同时也要结合本组的研究情况,与老师或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小组长还要宣传信息收集人员,由这些人员根据设定的项目,采取多样的方式,搜集、整理、分析信息,提取有效信息,为之后研究的实施提供保障。
2.营造项目环境
项目教学法是以真实的项目任务为基础的,且教学活动的实施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因此,在组织实用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的时候,我会在应用项目教学法之前,先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并围绕项目任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资源,借此辅助学生有效地探寻任务。我在创建项目学习环境的时候,一般会从硬件环境建设和软件环境建设入手。
以硬件环境建设为例,我执教的学校建设有汽车实训中心,还配备了专门的汽车电子电工实训室,为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场景提供了保障。以现有的教学环境为依托,在实施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我会要求学生在这个场所中,以小组形式,围坐在一起,仿佛开会一般,讨论某一项目需要完成的任务、设计项目计划等。此外,我还立足本校的校园网,鼓励学生到计算机室,或者将自己的电脑拿到实训室搜集信息。
再以软件环境建设为例,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因此,为了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还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情境,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就项目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就此展开讨论,集思广益地解决问题。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可以体验到项目学习的乐趣,还可以通过共享资源,建构对所学内容的认知,便于提高课程学习质量。
(二)项目教学的实施流程
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之后,接下来,教师要立足教学所需,按照项目教学法的流程对其进行应用。在组织实用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的时候,我这样应用项目教学法:
1.选择、确定项目
项目的选择和确定,是有效地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基础和保证。在实用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实施过程中,选择、确定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项目,将对整个教学活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需求,选择合适的项目。
因为我在实施教学的时候,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实用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所以,所选择的项目是具有封闭性的。由此,在选择、确定项目的时候,我会以汽车维修职业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理论结合实践进行学习,同时要求学生利用所学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获得职业能力的提升。同时,我还以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为依据,驱动他们通过切身的体验,树立责任意识,塑造职业素养。
中职生在刚刚接触实用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时候,对该课程内容知之甚少。所以,在教学之初,我一般会设计一些较为简单的项目。随着课程教学的不断深入,和学生知识、技能的不断发展,我会循序渐进地增加项目难度,为学生确定综合性的项目。如此设定项目,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可以使学生逐步地发展专业能力。以“直流电路”为例,这一章包括“电路的基本结构”“电路的基本物理量”“欧姆定律”“导电电阻及电阻元件”“电路的转状态”等内容,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我立足每一节涉及的内容,为学生设计简单的搜集信息、整理知识的任务,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对直流电路建立理论认知,初步掌握所学。在这一章的理论内容讲解之后,我设计了“汽车前照灯电路的制作”项目,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2.制订项目计划
在确定了项目之后,教师要从多方面入手,设计详细的实施计划,保证项目活动能顺利实施。一般情况下,我在制订项目计划的时候,会根据分组情况,要求小组长带领全体组员分析,同时给每一个组员设定不同的任务。
3.搜集项目信息
完成项目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活动,每一个项目尽管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但是仅仅依靠教材中现成的内容是无法使学生有效地完成项目的,此时,还需要大量的课外资源做辅助。因此,在设定了项目之后,我会要求学生利用多样的途径搜集信息,结合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分析这些信息,从中选择有价值的,为完成项目活动做好准备。而且在如此活动体验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信息搜集能力,实现信息素养的发展。比如,在组织“汽车前照灯电路的制作”项目教学的时候,我要求学生搜集汽车电器元件、电路图等,联系所学的直流电路内容,对其进行分析,搞清楚汽车照明电路的简化图,整体认知汽车照明电路。
4.指导实施项目
项目的实施是项目教学法在实用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得以有效应用的重头戏。中职生的电工电子基础薄弱,且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在完成项目的时候会出现诸多问題。要想保证项目的有效实施,教师需要做好项目指导。一般情况下,在实施项目教学的时候,首先,我会指导学生梳理此次项目设计的任务,完成这些任务可以实现的目标,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哪些能力的锻炼等,借此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为接下来合作学习做好准备。其次,我会在学生合作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走进各个小组,对各个小组的操作情况进行观察,发现问题,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学生少走弯路,能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进行“汽车前照灯电路的制作”项目操作的时候,有的小组没有注意到要走单线制,对此我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搜集到的信息,自主改正。
5.展示评价项目
小组在合作完成项目之后,要就各自所获取的成果进行展示。在进行项目展示的时候,我一般要求学生利用多媒体展示和动画演示详解的方式,将本组的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展现出来。其他小组在观看的过程中,要结合本组的操作情况,提出不同的看法,各小组就这些不同的看法进行讨论。在学生合作交流之后,我针对悬而未决的问题进行重点解释。同时,还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进行点评。在评价的时候,我一般以赏识为主,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而言之,在实施中职实用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立足职业教育的特点,应用项目教学法,将学生科学地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项目任务,驱动学生合作讨论、动手操作,使学生通过体验工作场景,积累基础知识,锻炼专业技能,提升职业能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玉闪.中职学校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模式的特点[J].职业,2018(1):84.
[2]肖乐,崔焱,江凤英,等.项目化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1):74-78.
[3]吴传仁.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汽修教学中的实践参考[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8(6):138.
[4]钟良.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课堂中的运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11):170.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