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廷清
[摘 要] 得益于新课改政策的落实,现阶段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特色化、多元化的发展特点。作为新兴人才培养模式之一,工作室制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帮助学生拓展实践能力素质锻炼的空间与机会,实现学生职业素养全面发展。基于此,针对中职平面设计专业应用工作室制项目教学法提升学生实战能力的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关 键 词] 实战能力;工作室制;中职;项目教学;平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8-0052-02
现阶段中职院校教学中,工作室制项目教学方式的应用较为广泛,并取得斐然的教学成效。素质教育理念下,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发生巨大转变,强调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全方面提升自身素质能力,确保学生发展与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也正因此,进行工作室制项目教学应用的深入探析,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工作室制项目教学阐述
在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中,工作室制项目教学方法的应用,主要是基于工作室的构建,按照设计公司组织结构,组建相关平面设计工作者,工作单位组成为若干学生,通过对设计资源的共享应用,共同参与某个项目设计的一种教学方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此模式开展以专业课程知识为基础、专业教师为主导、专业学生为主体、专业技术应用为核心,实现将以往封闭式教学转变为开放式教学,将专业教学与项目实战紧密结合,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共同策划、设计来完成相关竞赛项目,实现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自主性、合作性学习,强化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并发展学生专业素养。
二、工作室制项目教学优势分析
(一)转变传统封闭式课堂
工作室制项目教学具备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在具体教学中合理应用此教学模式实现对传统封闭式课堂的取缔,转变为面向市场需求的开放化教学。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以工作室的形式参与到市、省、国等级别的技能大赛中,帮助学生强化实战能力,并拓宽学生眼界[1]。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平面设计知识与技能的应用,为学生创建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引导学生以主动、合作的形式参与到知识探究中。
(二)专业课程知识的整合
工作室制模式的运行,其中项目为核心,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不再是以往的分科目教学,而是学生参与具体竞赛项目。以竞赛项目为连接点,将平面设计专业的各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实现在实战练习中帮助学生强化巩固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2]。此模式的应用对以往传统教学中课程科目教学框架与界限的打破,使以往课程的概念逐渐被淡化,促使各个课程之间相互融合,为学生强化知识技能掌握打下基础。
(三)凸显学生的主体位置
工作室制项目模式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地位发生转变,教师在教学期间的主要作用是竞赛项目承接、团队组建、改进意见提出、要求提出等作用。而学生在此模式下会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性学习来共同完成对项目的设计,为学生创设自主性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综合素质[3]。
(四)分工明确
工作室的组建有着明确的组织架构体系,工作室成员有着明确的分工,在所有学生相互合作过程中,同样会明确每一位学生分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照自身兴趣爱好、未来职业规划选择不同的身份职位,具体包括文案、资料收集、美工、市场调查、总监等[4]。通过明确学生分工,帮助学生更为专注地展现自身特长,或者是发展自身爱好,为学生未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不同岗位,提供针对性的意见,进一步帮助学生完善自身。
(五)缩短职业适应期
在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针对工作室制项目教学的应用,教师会带领学生参与到各个级别的技能大赛中,而在学生项目设计期间,教师不会为学生提供任何直接性的指导和引导,学生需要依靠自身来完成任务与内容[5]。而技能大赛项目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强化自身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随着越多竞赛项目的参加,学生对平面设计技能的应用愈发成熟,甚至与广告公司中专业设计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相差无几,幫助学生有效缩短职业适应期,更快地适应社会岗位,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工作室制项目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应用适用于中职教学的第四学期。大部分中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为两年,剩下一年为学生实习阶段。入学初期阶段是学生掌握知识技术的主要阶段,第一、二学期学生会学习并接触不同的平面设计知识与技能。例如第一学期专业主要教学内容是美术基础课程,共包括素描、色彩、图形设计及字体设计等课程,第二学期专业教学内容包括构成基础、Photoshop、ILLustrator等设计软件课程。第一阶段教学开展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基础素质[6]。而在第三学期会开设版式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海报设计、折页设计等多门专业设计课程,此阶段在于学生岗位技能、职业素质的培养,为后续工作室制项目教学奠定基础。而到第四学期,是工作室制项目教学全面开展的阶段。学生在此阶段需先组建工作室团队,而教师需发挥出领导和指导的作用,带领学生参与到市、省、国级别技能大赛中。
本文以某技能大赛VIS品牌形象视觉识别系统项目设计为例,项目任务包括形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VIS手册编制、若干实物印制等,对工作室制项目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阐述。
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1)组建学生工作室团队,明确技能大赛项目任务。(2)依据项目具体内容,编制科学方案PPT。针对工作室团队的组建,教师需让学生在班级范围内组建团队,保持团队人数在4~6人。等到小组成员确定后,需树立团队精神,确定工作室团队名称,并按照学生自身喜好,划分不同任务和岗位,具体包括创意总监、设计师、市场调查、文案、资料收集等,组员分工明确并相互协作。等到学生团队组建完成,教师为学生介绍相关技能大赛项目。在此阶段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只能对项目任务有大致的掌握,还需学生不断深入项目中逐步加深对项目的理解与掌握[7]。接着,开展市场调查,以此为依据明确设计方案。等到总体项目任务发布后,工作室团队总监需带领小组成员开展集中讨论,大致确定项目设计的方向和思路。然后展开高质量市场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品牌观察、随机采访等形式来获取项目设计所需的信息资料,以此为依据进行设计思路的落实。需要注意的是,等到学生思路明确后,教师需与学生开展高效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合理的改进意见,最终敲定项目的最终设计方案和内容。最后,依据项目设计思路制定方案PPT,绘制标志核心视觉元素。等到所有工作室团队制作完毕后,统一开展项目发布会,由工作室团队成员对本项目设计思路、风格、特色等讲解,其他团队与教师则可以提供建设性意见。
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基础要素的设计,在具体项目设计过程中,教师结合具体情况构建和完善项目任务表,然后工作室团队则需依据本小组第一阶段的成果来确定品牌的色彩、字体以及图形标准,以此为依据开展基础要素设计。此阶段中,工作室团队总监需定期为教师汇报项目设计进度和情况,而教师则需提供改进意见。
第三阶段为应用要素设计阶段,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品牌视觉形象系统应用要素的设计。具体实施中,工作室团队需要依据前两阶段的成果和基础,合理设计应用要素。而此阶段中教师同样需要总监定期进行项目设计进度情况的汇报,并提出整改意见,确保工作室项目设计达到标准要求。需要注意,第二、三阶段中,需保留总监和首席设计师的职能,而其他成员均转变为设计师,对项目进行合理划分并分工设计[8]。
第四阶段的主要任务为编制VIS手册以及实物印制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工作室团队在总监的指引下,进行本项目VIS手册的编制,并印制如海报、铭牌标签、办公器具、明信片、产品包装以及纸质拎袋等实物。以此为后续项目成果展示提供帮助。
第五阶段为项目设计成果展示阶段,教师带领学生在规定的竞赛时间内上交竞赛项目成果。等到学生评比完毕,学校可以开展项目成果展览活动,在校内图书馆、食堂、寝室、办公楼大厅等位置进行项目成果展示。或者是联动当地图书馆、会展中心等场馆开展展览活动,提升项目设计的影响力,帮助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提升学生参与项目设计的积极性与动机,为后续各种技能大赛的参与打下基础,达到逐步发展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目的。通过上述模式的应用,帮助学生在技能大赛参与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巨大助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中施行工作室制项目教学,实现为学生实战情境的充分构建,让学生在实战、工作过程中不断掌握平面设计专业知识、技能,并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突破传统中职教学的限制与束缚,转变教师教学现状,改变学生学习状态,提升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倪亮节.以“工作室制”项目教学法来提升中职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实战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3):82-83.
[2]肖婧.以“工作室制”项目教学法,提高中职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实战能力[J].計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3):202.
[3]边亮.以“工作室制”项目教学法构建中职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才智,2019(5):90.
[4]臧欣慈,马帅.项目教学法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运用及效果分析[J].艺术科技,2017(11):390.
[5]方小娟.中职平面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新校园(中旬),2015(3):21-22.
[6]毛军.运用项目教学法提高中职学生CAD/CAM实践应用能力的策略研究[J].职业,2017(16).
[7]卞慧敏.运用“项目教学法”提高中职平面广告设计专业课堂教学效果的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7(9):264-265.
[8]姜璟.项目教学在中职平面广告专业课中的应用和思索:以《PHOTOSHOP平面设计》为例[J].美与时代(上),2012(6):130-132.
◎编辑 张 慧